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伪汉末 » 第十八章 蔷夫

第十八章 蔷夫

    张余想着既然这小子能帮助自己完成这件事,虽然是寒门出身,但总不是黔首,吾与之也差不多,若能收为己用也可,毕竟通文习武,倒是可用。想到这里,张余才开口说道。

    “念汝赤诚为民,造福一方,更添为县解忧,以上要求自无不可,但是这三百户需在一年内登记完毕,否则一切作废,本县决定新设一乡,治怀里,另外征汝为蔷夫,无秩,暂不配书吏,待整治完成,再做计较,同样,若一年完不成,罢你官职,并有邢狱之祸,汝可听明白?”

    “多谢县长大人,定不辱使命。还请县长大人赐乡名。”曾文感激的道谢。

    “暂不定名,待户籍登记完毕,汝自报名。”张余看着感激涕零的曾文,满意的点点头。

    “诺。”

    曾文告退出来,一边往住处走去,一边回想蔷夫的资料。蔷夫是秦汉时期常用的官名,汉代相当于乡长,但又有不同,乡蔷夫主管一乡诉讼和赋税徭役,分有秩蔷夫和蔷夫,大乡的蔷夫由郡里任命,秩百石(汉一石相当于六十斤),也就是一年六千斤粮食,算是刚达到最低秩禄,小乡则是县里任命,每日供给一斗二升,比有秩的少一半粮食,还是从县里播发,差别相当于中央财政和地方拨款的差别,因此曾文也不想着这点粮食了,基本是拿不到的。

    蔷夫之下有辅佐之吏,比如乡佐、三老等,但是曾文这里没有。所以新设的这个乡,曾文可以一个人说了算,张余算是给了曾文绝对的自主权,当然目的就是为他弄三百户人,让他变县长为县令,因此自然要给予一些便利。

    回到住处,曾文敲开了简雍的房间,把结果对简雍说完,简雍只剩下无奈,这还没到十日,这热闹就烟消云散了,这还让自己怎么看热闹,来此地的意义已经没了。

    “曾贤弟,你这忒地过分了,好好的一出戏被你搅合,你让为兄长途来此的目的落空,不吃上你数顿酒肉,为兄心里不舒服。”简雍有些兴致恹恹地说道。

    “哈哈,好说,好说,不过记得你我得赌约。”曾文得意的笑说。

    “你说吧,要我做什么事,我愿赌服输。”简雍无奈。

    “暂时没想好,你我互留联系方式,我想到的时候,再告诉你,如何。”

    二人在房间中聊起来,曾文对这东汉末年的一些事,佯装身居深山,询问简雍。简雍也聊得起兴,于是把自己知道都如数家珍倒了出来,并且还把自己来徐无的真正原因告诉了曾文。曾文这才知道,简雍因其口才传于涿郡,孙家等三家在偶然得知后,就出钱邀请他参加状告张余,简雍本不喜欢这些为富不仁的豪族,但是知道右北平郡太守刘政要来这徐无视察,简雍才想来混脸熟,于是接受了三家邀请来徐无,这太守可不是什么时候都有机会见到的,能在其面前露个脸,再展示一下自己的才干,说不定能混个前程。

    后来,来的途中遇见曾文,喜欢结交豪杰,性格不羁简雍,答应了曾文的赌约,这也就是简雍,不然估计曾文根本没有这个机会,去游说三家,因为只需要简雍去与三家鼓鼓气,比如想办法扳倒张余,换成其他三家的姻亲家族的人,三家肯定会答应。

    曾文和简雍吃过晚饭,回到房间躺下,思索着能不能接近太守刘政,就像简雍那样,混个脸熟也好啊,在东汉末年,这太守的权力可是相当大,边郡的太守更是军政权一把抓,手里还有举孝廉的指标,这个大汉出仕当大官的必须途径,当然比举茂才要差一些,可是举茂才可是刺史、州牧以上的官员才有资格。

    然而东汉末年的孝廉与茂才已经变了味,不再是为朝廷举才了,东汉末年有童谣传唱:茂才不知书,孝廉父别居。茂才基本被各大士家豪族垄断了,普通百姓黔首根本没机会,而举孝廉要四十岁以上,孝是孝行突出的人,廉是优秀的吏员,比如现在的曾文也有举孝廉的资格,但是要等四十岁以后......

    突然,曾文想到了武松打虎的故事,既然武松能打虎换都头,自己是不是可以效仿一下,本来拿虎皮是为了换钱,但是现在自己有三家出的十五万钱,粮食也有了,虎皮可以起更大的作用。于是曾文决定献虎皮于郡守刘政,就算混不到官职,记得自己这个人也好,接下来的乱世中,张举、张纯拉上乌桓邱力居等几部造反,黄巾大起,都是要大大用兵的,所以机会不远。计划已定,曾文沉沉的睡去。

    第二日,曾文先去找了孙闻,告知县长准允撤销查户之事,先取了千钱,剩下的钱都换成金子和银子(1金=10两白银=9000钱)明日送到曾文住处。同时提出要求,让三家派人送粮和人到怀里。孙闻其实早上就见城门的政令撤了,自己也派了无户的佃户去试探,人没有被扣下,于是爽快的答应曾文,但是孙闻却并没有想那么快给曾文东西,因为他们还有后手,如果张余被罢黜......

    曾文也是没办法,为了安全才让这些人送粮食,自己想把这么多粮食运回怀里好真是个麻烦事,虽然可以在县城里找护送的劳动力,可是万一有个附近山贼的奸细,能不能拿回去都是个问题,幼童握珠宝过市的事曾文可是不会干的,相对于此让他们送粮食更好,只要张余还是徐无县长,想来这些人也不敢耍心眼。

    其实,东汉末年各州饥荒不断,加上鲜卑、乌桓等北方少数民族犯边,导致百姓流离失所,几乎每个县城外都有流民,徐无县外也不例外,这些人聚于城外,偶有进城做些苦力换点吃的,大多都是啃树皮吃草根,要是灾害大的年月,更是易子而食,而那些豪族却大多无动于衷,少有施舍者,要么就是收为自家奴仆,倒是有人愿意,但是毕竟所要人数有限。

    曾文从怀里来徐无途中,就看见到处有流民讨食,但是当时自己也好不了多少,也没有帮助。现在曾文有了钱粮,又有需要,于是准备去城外收一些流民,重新登记户籍,但是要愿意改名重新登记入籍的才行,还是有一些难度,因为这个时代人的观念,很多人就算流离失所,沦为野民,也不愿意更名改姓,比如怀里的二十六户,就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