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秦间客 » 第七章:瀛洲

第七章:瀛洲

    相传东海之外有座仙山,名曰‘瀛洲’。

    瀛洲山高耸入云,连接天际,横向天外,山势高峻犹胜五岳,却烟波浩淼,难以寻见。

    是以,世有传闻: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然而,也有人言,在云霞明灭的掩映之间,可以见其山影。

    于是,便又有了:“云霞明灭或可睹”

    这一说法。

    ……

    日暮,残阳斜照西山景。

    青铜王蛇身长数十米,盘踞山崖,蛇身高抬,眼泛红光,似活物一般,令人悚然。

    蛇首上,三道人影伫立。

    一白发老者,一长衫儒士,一背剑青年。

    先前,长衫儒士曾与白水文院总教习颜方斗法半招,场下众人皆知,他乃是一名道境大修。

    而白发老者能操纵这如史前巨兽一般的机关蛇,其实力,可见非同一般。

    至于那背剑青年,虽未曾动手,但与这二人并列,想必也极为恐怖。

    这样的三人,以这般‘不善’的姿态,来到白水文院,令场下学子,不免有些心头沉甸甸的,惶惶不安。

    这时,蛇首上,白发老者身子微微躬起,扬声道:“莫山主,公输家族公输止前来拜山,何不出来一见?”

    话音方甫落下,不远,斗文台上,一道浩渺之音骤然响起,传遍四面八方。

    “即是拜山,何不走正路前来?”

    众人抬头望去,只见,斗文台上有一道奇观升起。

    九天之上,滚滚的云层垂落,金色流霞如瀑布在向下倾泻,霞光彩云中,似有一道人影沐浴在其间,煜煜生辉。

    待光霞散尽,在场所有人方才发觉,那上面竟空无人影,仿佛刚才看到的,如幻景一般。

    “不对。”

    蛇首上,长衫儒士最先察觉不对劲,他急忙仰首看去,赫然发现,他们头顶之上,不知何时出现了一名中年男子。

    中年男子的身影似真似幻,虚无缥缈,下一刻,又从他的感知中消失,出现在演武场的方台之上。

    “这是……和光同尘?”

    长衫儒士瞳孔一缩,心中大感震撼。

    和光同尘,乃是将道家心法修炼至极高境界的体现。

    《道德经》有云:“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

    方才,中年男子身影出现的地方,皆为幻景,又皆为真身。

    是因,其修为实在高深莫测,已达‘世间无我、处处是我’的上流境界。

    “公输止,你如此阵仗,来我白水文院,又对我院内弟子动手,是在向我示威么?”

    中年男子背负双手,站在演武台上,淡淡说道。

    蛇首上,白发老者回过神来,干笑两声,道:“不敢,在下方才不过是见到墨家的晚辈,有些技痒,出手试探了一下而已,怎敢挑衅山主威严。”

    此时的他,脸上再无先前那副调戏的神态,显得有着小心翼翼。

    以这中年男子刚才展现的修为,即便是他们三人一起上,估计也不够这中年男子一只手打的。

    打死他也想不到,在这一间小小文院中,竟有如此强者坐镇。

    心有畏惧,他操纵着机关巨蛇,缓缓下降,再不敢凌于半空,俯视在场人。

    蛇首上,三人依次走下演武台。

    当公输止走下时,顿时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特别是墨堂。

    只因,他整个人,只有头和身子是血肉之躯,其余的双手双脚,竟都是青铜与木头制作,但行走活动间,却像常人一般灵活,没有半分迟钝感。

    青铜开口,要问公输。

    果真名不虚传。

    “说吧,你们来我白水文院,所为何事?”中年男子开口,目光如炬,质问道。

    若对方说不出个所以然,只为挑衅而来,那他定然会让他们懂得什么叫‘天道无常’,大常包小常。

    “这……”

    公输止言语为难,欲言又止,看了看四周。

    中年男子明白他的意思,背负后的手当即一握。

    只见,霎那间,这片空间失去了光彩,化为了黑白两色。

    在场中,所有人的时空仿佛被冻住了一般,静止在了原地,唯有公输止三人,以及颜方这等道境大修,方不受影响。

    “天地失色!”

    三人中的长衫儒士显然对道家十分了解,见到这一幕,忍不俊惊呼出口,满脸不可思议。

    中年男子没有理会他,目光望向公输止,示意他继续。

    公输止深吸口气,从怀中掏出一枚令牌,上前递给中年男子,脸色凝重道:“瀛洲……出世了,我等奉武帝之命前来通知各……”

    中年男子望向令牌,目光瞬间凝滞。

    ……

    三人组走了,在黑夜降临之前,他们驾驭着青铜王蛇,离开了白水文院。

    当然,还是没走正路,因为正面没有那么宽的路。

    中年男子在接过令牌后,凝滞的脸色又恢复了平静,像是早有预料一般。

    他只身一人来到了斗文台,遥望天际,目光深邃,仿佛在与浩瀚天地对望。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该来的终究要来……”

    ……

    姜离回到了青竹居。

    这一晚,他罕见的没有修炼,而是抱了一张竹椅,来到院落中赏月。

    竹椅是他自己做的,这个时代,人们似乎都还习惯‘跪坐’。

    今夜恰是满月,月照中天落竹楼,带有几分秋的萧瑟之感。

    姜离凝望着圆月,心中莫名想到了前世的中秋。

    可惜,在这个时代,还没有月饼诞生。

    他想了想,从屋里拿出半张干馍,那是他早上吃剩下的。

    在不好吃与饿肚子之间,他最终还是向命运低了头。

    手拿干馍,背躺竹椅,明月高悬,而少年吟诵:

    “明月几时有……”

    吟诗刚开始,冥冥中似有命运在交感,袅袅琴音也在青竹居外的一间院落中响起。

    听闻琴音,姜离初是惊讶,旋即露出会心的笑容。

    诗琴相伴,月下共合。

    一脸惬意的享受着这种生活,姜离发觉,自己似乎离儒家八品‘修身’之境更进了一步。

    一诗诵完,姜离心情愉悦。

    不仅是因为修为上的进步,还有着一种心灵上的解脱。

    修行,是一场红尘的历程,并非埋头苦练,闭门不出。

    风起,吹来几点寒意,黑夜静谧无声,愈发深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