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天道寻真 » 第4章 五族覆灭 危如累卵

第4章 五族覆灭 危如累卵

    轩辕宗平见轩辕博仍然自顾自的喝酒吃肉,看似全然未将自己所言之事放在心上。只得继续道:“此后各族只得各自退守自家城池,想方设法加固城防,又将族中小辈暗中安排出城潜伏;又约定:若哪家遭难,其族中小辈便由幸存之族照拂;且每月各族需与王族姬氏传讯至少一次,以互通消息。

    此事过后,九黎族再次隐入暗中,而我等每日皆是胆战心惊,不知九黎族再次出手,会是哪一族遭难。如此过得四年……

    五年前霜降不久,忽收得姬族传来讯简言道:东南桑拓城的公孙族已经三月未与王室联系;因东方与南方皆无我古族守卫,便由姬族寻找公孙族族人。姬族明面上派出三位凝元上阶化婴期供奉前往查探,暗中又潜了两位凝元中阶化藏境族人潜于暗中,以血脉感应之法寻找其族人;五人三明两暗,由东至南,又由南至东将整个东部、南部和东南一隅来来回回寻了两遍。除了探知公孙族被灭与姜族和风族大同小异外,公孙一族的血脉之力竟是无半点感应。

    我等幸存五族闻讯,各自划分地界以秘法感应,前前后后花费了大半年的时间,将整个源古域皆是探查了一遍,都没有感应到丝毫公孙族的血脉气息。不过却另有所获,在寻找公孙族血脉之时,我等发现只要各族一旦前往古源城,或是即将踏出古源域便会有九黎族显身阻拦。

    见此异状,五族族长便传讯相商,最后得出一个法子:先是西方的赢族与西北隅的我族相聚于轩辕城、东北之地的易族与北方的玄族相聚于北海城,然后再聚我四族之力同时向古源城汇聚;企图将五族之力汇成一股。谁知此次行动再次失败,赢族与易族方才发动,九黎族强者便凭空出现阻拦。两族损失惨重之下不得不再次退回城中,据城以守。哪知二族退回城池后,九黎族便退了回去。二族再次发动,方才出城九黎族便又从天而降围将上来。如此试探了三次皆是如此;赢族与易族便放弃了,此次计划便如此无疾而终。

    之后各族族长传讯相商。易天极前辈言道:“九黎族行事,每次都能洞察先机,破虚神舟设诱如此,上次迁徙如此,此回四族相聚又是如此。究其原由不外乎两种可能,其一、九黎族有通天智者,能预知我等接下来会如何行事;其二、便是我等人中怕是有人背信忘祖,去做那判友通敌的奸险小人。无论你等如何,从今往后,我易族如何行事不会再告知各位;只会每月与各位传讯一次。其余之事便罢了……”

    易前辈此言,虽无证据,但却在各族心中埋下了一粒种子。此后各族便只是例行传讯,不再商议如何应对九黎一族,也不会贸然询问各族有何打算。晚辈无奈,与大伯相商后,将之前暗中送出城的小辈全数寻回。

    如此又得三年,两年前易族被灭;我等也遣人寻其族人,仍是一无所获。

    昨日夜半子时,晚辈突然收到白阳城赢氏族人传讯,讯简中言道:其是赢氏小辈,遭九黎族追杀,现向我族境内逃来,望我族派人援救。晚辈得讯,不敢擅专,便欲请大伯决断,而大伯又正值行功紧要关头,晚辈久候不得消息,便遣了宗玥和宗灵二人带了二十位凝元初期兵士前去相迎。

    今早辰时,晚辈得报宗灵命牌已碎,寻遍族中,只有宗正与宗应二人修为达到凝元中阶。便命他二人前去驰援……此时尚未得消息。”说到此处,忽然跪伏在地愧道:“此事晚辈有违族规,族规有定:不得强行安排无子嗣的族人涉险,违者剥其司职。还请老祖与大伯责罚。”

    轩辕镇啸闻言看向轩辕博,只见轩辕博仍在自顾自的和鸡腿较劲,现有老祖在,他也不便处置轩辕宗平。内心暗骂了轩辕宗平一句:“傻子”。便又看向院中古树。轩辕宗平跪伏于地,只听到轩辕博津津有味啃食鸡腿的“吧唧”声,心中惴惴便一直跪伏于地,静待老祖处置。

    约摸盏茶时间,轩辕博终于将手中的鸡腿骨仍于一旁,小酌一口酒,仰头闭眼,摸了摸仍是平扁的肚皮惬意道:“终于吃饱喝足了,真是舒坦。嘿嘿!”说完看了跪伏于地的轩辕宗平一眼,问道:“此规矩并非我轩辕一族专有,而是古八族皆是如此,小平子,你可知八族为何要订此规矩?”

    “晚辈不知,还请老祖赐教!”轩辕宗平伏得更低了一些。

    轩辕博站起身子,背负双手缓步走到庭边,背对轩辕镇啸与轩辕宗平正色道:“你先起来吧!”

    轩辕镇啸闻得轩辕博语气严肃,不由直了直身体,百余年来,他还是首次听得轩辕博如此正式的说话。

    轩辕宗平闻言心中也是诧异,老祖今日似与平常不同了,也是将身体坐得笔直。只听轩辕博继续说道:“现今所传上古八脉,若是追溯远古,其实可归为一脉。远古相传,祖神盘古以手开天,分清浊而立天地,又融自身于天地中,衍化日月星辰、山川河流、风雨雷电。祖神以自身精血脉络化为十二条河流,这十二条河流在远古山川地貌中又分别在八处交汇,我等上古八脉始祖便是诞生于这八处交汇之让。所以真要以血脉为分,其实我等可以说皆是祖神一脉之人。区别在于,各族始祖诞生后,对大道领悟各有不同使得各族传承之法各有特色罢了。这也是为何我八族功法可以共修,血脉可以互感的原因。

    八族血脉可以说是这世间只弱于祖神的最强血脉,故而八族之中罕有不能凝聚道种,不能开脉凝元之辈。单以修道而论,八族当不负上天宠儿之名。然,这世间万物阴阳相佐,有一得必有一失。八族虽然在修道一途中得天独厚。但八族想要诞生子嗣却是难之又难,不说只有修为达到元胎境之上,又需在显象境之下才有可能授孕怀胎;即便八族日日去行那阴阳交媾之事,千百次中能怀上一次便已是大幸了!”

    一向嬉皮赖脸的轩辕博,此时却是一脸肃穆:“母神女娲见诸族血脉传承艰难,便另辟蹊径:以八族为范本,取神土塑3000泥人,又耗费心神本源为泥人开智;欲再创一族,为八族血脉延续谋一条出路。新族初成,母神甚喜,便邀父神伏羲一起悉心照料,教其辨天时以种五谷、结绳网以猎肉食、习礼仪以守节制、识文字以记诸事……

    而新族也甚为灵慧,往往举一便能反三、闻一便能知十;母神甚喜,便赐其名为“灵长族”,灵长族繁衍能力甚强,仅仅百年时间,便繁衍了四代,数量由3000人增至一万三千余人,只是其寿数不足,往往百年而终。母神见灵长族繁衍四代,肢体健全,灵智无碍,便让古八族与其结合。岂知天意难违,八族与灵长族结合后,虽然得孕几率大增,但每当快要临盆之时母体必定爆亡。纵是母神与父神有通天之能,却也不能护得一人成功诞下八族血脉。母神又耗费百年光阴,使尽诸般手段,皆是难违天意。最终心力交瘁回归了天界。

    因灵长族为母神心神所寄,父神每每多有照拂,怜其寿数短。又仰观天象,俯察地理,纳天地变化之规律与人体相应,著《道藏》叙述强身健体,问道长生的总纲。又传下禁令:一则:八族不得与灵长族通婚。二则:八族不可恃强凌弱,随意屠戮灵长族;若有争执,需得以礼裁之。便回归天界寻母神去了。

    八族恪守父神禁令,与灵长族和睦相处,共研《道藏》;又一起开山劈石、引水筑渠。千余年间实是开辟了不少宜居之所。千余年来八族与灵长族虽说偶有个别族人互有不睦,但实则早已不分彼此,灵长族之名也早已淡化,皆以人族相称,而经过千年繁衍,其人数早过亿万,而八族却堪堪只过万数。八族长者心忧,商议之后,便携八族隐于昆吾神山不问世事,一心专研《道藏》,参悟天道;以期有朝一日能解我八族血脉传承之难。

    直至3000年前,天地突变,八族受盘古祖神与各族始祖封命再次出世。一则:护佑人族,二则:寻找天地突变之因。现今人族尚算昌盛,但天地突变的原由始终没有线索……。如此,你二人可明白八族长者为何要一同定此规矩了?”

    “多谢老祖解惑,晚辈已是明白。”轩辕镇啸不管轩辕宗平抢先伏地拜倒说道:“只是如今局面,幸存三族已是危如累卵。已非个人涉险与否便能改变局面的了。九黎便如那悬颈之刃,不知何时会落在何族头上。老祖乃是问道中阶大能,可否赐下一法,以解族中眼下之困境?”

    轩辕宗平见大伯父伏地而拜,也是跟着拜了下去。

    “呵呵,问道又能如何!”轩辕博自嘲一声,继续道:“自3000年前天地崩碎后,如今的八荒界,除了居中的碎虚之地,其余八地已无法任由问道之上随意施展神通了,问道初阶尚好,刻意控制之下,尚可勉力施为。若是中阶或上阶大能,若是随意出手轻则破碎一域,重则震碎虚空,波及八域。我等自己便将这本就支离破碎的八荒界给灭了。唯有碎虚之地,本就是虚无和上古核心陆地破碎后组成,方可承受问道大能随心所欲的施展神通。

    而我虽有岁月境修为,却在碎虚之地游历时道种破碎,导致本命精元无法固守,时时流逝,无法逆转。当初退回源古域,只是想落叶归根罢了。如今过得百多年,算来也不过再有十余年好活了。若真论战力,我如今怕是连宗平都无法胜得。我又有哪有什么法子解族中之困。”

    轩辕镇啸与轩辕宗平闻言大惊,正处任人渔肉的境地,又闻如此噩耗,眼中绝望之色再也无法遮掩。

    轩辕镇啸沉默半响,不甘道:“老祖游历八荒,闯荡碎虚,见闻广博,我族当真无法逃过被九黎灭族取血的结局吗?”

    轩辕博闻言,背负的双手握紧又放松,放松又握紧如此反复……

    约莫一柱香时间,缓缓转身道:“若是只延续我族血脉,或可一试,但我亦无十足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