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蜂子 » 第三章 第十一节 正说论语

第三章 第十一节 正说论语

    “不再谈打仗的事儿,我啥也问不出来。问点学问上的事吧。”陆文夫开始主动问起《道德经》来。

    小伙一听他问《道德经》,把问题听明白后说:“如果说《论语》是给30岁人看的书,《道德经》就是给80岁人看的书。这本书很难懂。”

    “为什么难?”陆文夫也学会了小伙的问话方式。

    “这本书是给最高统治者读的书,让最高的统治者修心养性,治理国家,你有治国经验吗?”

    “没,但是,读之可以使人生慧。”

    “没错,但如果你理解的方向错了,下再大的功夫也是南辕北辙呀,功夫下的越大,离正确的观念就越远。”

    陆文夫张大嘴,因为他听明白这句的份量。意思是说:你错了,你别再谈了。

    “请教一下,我该怎么办?或者我就是想学点中国文化,我该怎么学?”

    “你跟我说过,你自幼年就熟读《论语》吗。”

    “对呀,我自小就会背,为这事,没少挨我爹的打,到今天还能倒背如流。”

    “你真能倒背如流吗?”

    “当然能,但不是一个字一个字的倒背,而是从最后一章往第一章背。”

    说完这话,陆文夫就想到这小伙一定是知道这话中的意思。忙接着说:“我不仅会背,还懂书中的意思。”

    “全都懂吗?”

    “都懂!”

    “哦,你可要注意齿德!”

    “齿德?”

    小伙不再说话,只顾赶车。

    陆文夫好不容易让小伙开口说话,怎会轻易放过他,“哦,猜着这两个字的意思了,是不是说年龄越来越大,要说跟年龄想符的话。是吧。我懂了。”

    “谁都有不懂的东西,世界这么大,怎么可能会有万事通。就算是某某是某理论的创始人,他就一定知道这个理论的真正意义或真相吗?不可能,比如,你知道,我国文化中多次有人提出”大同“的概念,提出这个”大同“概念的人一定就知道这个词的真正内涵吗?他能说明白吗?是正确的吗?再比如你看的《道德经》,即使老子复活,他就站在你面前,他能讲清”道“是什么吗?他心里知道,能说出让你也听懂的话吗?”

    “你小小的年纪,不得了。不得了。你说得对。那该怎么办?”

    “一点一点来。我们的文化跟世界上别的文化不同,我们的文化是个分层文化,又是一个根脉相连,有内核有外围,万年相继的。你得从最基础的本源来理解我们这个民族的一切,才有可能会了解我们的文化。”

    “本源是什么?”陆文夫迫不及待地问。

    “本源就是‘道‘,能讲得清吗?从文脉上讲是是天下共尊中华文化。何谓中华文化?”

    “请指教。”

    “中华是指中这里是如此华美,华是修饰中这个地理位置的。远古时期中,中原之地物产丰富,气候最适,邦国管理理念先进,人民不仅仅丰衣足食,还有很高的道德与修为,说话文雅,有文字记事。在那个年代,这是多么伟大的事情。”

    “哪…嗯…对…我怎么办?”

    小伙又不说话了。“哦,明白,一点一点来。那你说吧,我该怎么一点一点来。我听你的。”

    “你也别倒背如流了,就背一背《论语》开篇第一段吧。”

    “这不简单。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用现在人的话,你解释一下这段是什么意思?”

    “孔子说,经常复习所学的东西,很高兴的事。有朋友从远方来看你,也是很高兴的事。人家不知道,你不生气,这多好呀,是才是君子的品行。”

    陆文夫说完,颇为得意地看了一眼小伙。

    “日复一日地,天天让你去复习,去背书,去重复,去温故知新,你能高兴得起来吗?那些学龄之童愿意去这样做吗?”

    陆文夫呆住了。

    “你天天都在用功地学习,学习,再学习,就会有朋友从很远的地方来看你?”

    陆文夫摇头。

    “你再解释一下这一段。”

    “我。我。。我。算了。我不知道了,这么简单的事,你搞复杂了吧。不,不,我说错了,你说你说,我认真地,虚心地听。”

    “其实《论语》开篇这一段,只讲了一个问题,就是一个人怎么样才可能变得有学问,有大学问。全在这几句话里。”

    “你能再解释一下吗?”

    “不能,不能!”陆文夫虔诚地说。

    “这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三句话里,包含着极大的智慧,只有极度聪明的大脑和高级的智慧,才能说出这样极简短还包括了无限智慧的话。”

    看着陆文夫略带怀疑的目光,蜂子补充道:“并不是我理解到的,是听一位高僧所讲,我也仅仅是重复他的话。”

    陆文夫有点头大。

    “这三句话,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学而时习之‘这句话是教人找到学习的乐趣,能切身体会到学习快乐之源。只要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并得到了高极的认知体验的极乐境地之后,才会有快感,有了学习的快感,才会喜欢学习,喜欢学了才更爱去学更多更深更难更深刻的内容,才会有成就感。而学习快感的秘诀就是在’习‘这一个字上,关于如何’习‘以后再说,光这一个习字,讲上半天都说不完。”

    陆文夫,点头称是,他理解了其中一些意思,好像是不断练习,才就能熟练,熟练了之后才能提炼出技巧,有了技巧,方会有精进,才能有高于常人的快乐。

    见陆文夫不住地点头,小伙就继续说:“你反复地学,成了有很高名望,成了大学者,很远很远的一个和你有一样学习能力的大学者,听到了你的广志博学的好名声,不远百里、千里来和你讨论学习的心得,这是多么高兴的事呀。”

    “哦!孔子说这话的意思,和一般老百姓的学习没关系了,这是大学问家之间的事。”陆文夫像是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兴奋。

    “你说的对,也不对。在此,我不多说。”

    “哦,我懂了,我懂了。远来的人来了以后,和你一谈话,你发观他的水平并不高,但你不会因为他的低水平而不高兴,而是让他高高兴兴地来,高高兴兴地走,这样你的名声才能播撒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会有更多的高人愿意找你切磋。”

    陆文夫瞪大了眼,异常兴奋。

    小伙点了点头:“当你有机会和很多高水平的人探讨深刻问题的时候,你的见识才会水涨船高。这就涉及到做人的最大问题:你要先会做人,要做一个让人喜欢你的人。在做人的基础上去精修学问。”

    “哦……”

    “所以,论语开篇第一段讲了一个中心,成为有学识修养的人。教人两个办法,一是苦学,二是修身。只有你有了更高的修为,才能成更大的学问。因为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人有涯,而学无涯。如果,只做一个苦学者,一身学问,满身的脾气,不去修身,谁会用你,没有人用你的才学和智慧,你空有一身本事,又对国对家对个人有什么用处?”

    “我的天呀,我的老祖宗呀。我们伟大的先人啊!”陆文夫惊呼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