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码农之死 » 第四章 往事 - 新团队

第四章 往事 - 新团队

    虽然贾承孰内心无比失望整天不苟言笑,但他依然十分敬业,再加上娴熟的Dono技能,开发任务一天一天的完成,需求就像落叶被成片成片地扫走。新的组员招聘虽然没见眉目,但李羽白制定的计划列表里的任务正已稳定的速率被设置成完成。

    一个半月过去,尽管李羽白依然有些焦虑,但已经没有刚拿到需求时那样的紧张。

    那天与贾承孰交涉完,李羽白感觉自己将会失去对项目进度的掌控,可现在他感觉进展一切顺利,而且十分顺利。当然他感觉这也许只是暂时的,贾承孰还是可能随时会离职,然而他确定现在风险的确已经小了很多。这是李羽白进组后负责的第一个需求,贾承孰固然在一开始就给了他一个惊吓,现在的表现却又让他有些刮目相看。

    Joanna也多多少少有些庆幸和感谢贾承孰的敬业。如果贾承孰真的离职,或者哪怕只是磨磨洋工,考虑到传说中的新组员还迟迟没有到位,那压力就会全都落到她的肩上。虽然Joanna也只是个刚进组的应届生,但说起来学习Dono也已经有两个来月了,而且她还是一个每天都要跟美国人开会汇报进度的正式员工,到时候有多尴尬可想而知。

    她也有些不理解贾承孰当时为什么拒绝李羽白的好意,转正不是很好吗?成为一名正式员工,在组里成为真正的同事,这对以后的职业发展必然是比外包更有好处的。

    “这个人的脑子里在想些什么?”

    Joanna对贾承孰也有那么一点点好奇。

    贾承孰当时并不知道这些人对他的复杂感受,他只是埋头在完成那些开发任务,同时也知道Java组的开发跟Dono一样早就在进行中。只是Dono这是自己一个人在敲代码,而Java那边是两个小团队齐头并进,本来自己也会是其中一个团队里的一员,每天和队友一起调试,编译,打包,部署,测试,说不定有时还会帮忙改几条SQL,或者自告奋勇去完成一个页面的javascript交互脚本。

    只是现在这一切都与自己无关了,等到Dono这边忙完,估计Java组的开发也该结束了。

    贾承孰当然知道转正的好处是很多的,可是他更希望学习Java,因为以后无论去留,多学一门技术没有坏处,何况还是一个正在火热起来的技术,多年后他还经常感叹一个好机会离他曾经那么近却又失去了。其实贾承孰一直只感叹自己那次没能学成Java,他并没意识到这个机会确实是难得的好,比他意识到的更好,这个机会既可以让他学习Java,又可以让他成为这个部门再攀新高峰的功臣之一。

    如果说在女经理时期得到提拔并留下的人是第一次创业的元老,那这次如果能把美国人送来的新项目顺利完成,则必然也会有表现突出的人得到提拔,成为新的功臣。以后在部门里有任何机会,这些人必然是首批获益人群。

    不过贾承孰那时候完全不懂这些,他想的只是他父亲一直告诫他的“人要有一技之长!”,而Dono日薄西山,所以他需要学Java。

    贾承孰当然也自学过Java,他读过流行的入门书籍《21天学通Java》还有《servlet与jsp核心编程》,也照着书上完成过简单的电子商务网站代码。不过那不是真正的实战,现实情况是MVC框架正被Java开发中被广泛使用,这也是复杂业务系统开发时的合理选择,所以贾承孰希望能在真实项目中获取实际的经验。

    之前在办公区里同做Dono的外包小伙伴也有去找工作时谎称自己是有Java经验的,贾承孰问那人如果面试官细问怎么办?小伙伴说对方没有问那么细,如果问了答不上就答不上呗,再换一家面试就是,结果后来小伙伴真就通过了面试顺利入职。可是贾承孰是个不会撒谎的人,如果问他有没有Java经验,他一定会老老实实地回答没有。

    贾承孰这种脸皮薄的性格不是好事,他自己也知道,可就是改不了。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他不敢骗人,觉得骗人得来的不会长久迟早会被发现,那时候他可找不到地洞可以钻进去。

    新需求开发接近尾声,新的Dono开发终于招来了,这是一个跟贾承孰年纪相仿的人,但看着要比贾承孰成熟许多。贾承孰看着新来的同行,当然明白这个人是为什么被招进来的,不过他觉得这很好,起码自己不用那么累了,可以多个人一起分担一下工作。

    新组员叫刘强明,是作为正式员工被招进来的,因为这个工种确实是不容易招到人了,有经验的人大部分都在转型,愿意来的也不会只想做个外包。在招聘困难的情况下,终于找到了一个据说也是一直从事Dono开发的员工,这让张红雷和李羽白十分满意,他们认为现在开发接近完成,又来了一个能力相当的开发,无论是眼下还是可见的未来,Dono组的风险都已经被成功化解了。

    确实没什么可见的风险了,几乎只靠贾承孰一个人,Dono的新需求就按期完成。Java组也同时结束了开发工作,两边的代码同时测试验收,系统工作恰如预期,简直可以说是完美!

    而张红雷的能力也得到了认可,美国人惊叹女经理不但帮他们打造了系统的第一版,还留下了一个出色的替代者,现在可以放心地把更多项目交给这个中国人,让他和他的团队承担更多。

    部门里有两个人也通过这次考验得到了张红雷的认可。首先是李羽白,李羽白的风险意识和积极汇报还有后期推动的种种表现,以及他与美国人打交道时的能力都让张红雷觉得放心可靠,值得信赖。另一个是朱峰,朱峰作为架构师全程参与了与美国人的需求讨论,主导了技术方案设计并带领Java团队完成了系统的开发,Java工作的顺利完成也说明了他的能力。

    不过为了迎接美国人送来的更多项目,张红雷认为团队紧接着还需要扩张,只是这件事也需要先获得美国人的同意。

    报告打到了在总部CIO的上级那里,不过一方面因为业务部门确实好评不断,并急迫地期望中国团队能迅速接手更多的系统,另一方面当时中国研发团队人均成本也显著低于美国和欧洲,中国分公司也有招聘名额,这样便没什么理由不同意。

    于是张红雷的部门人数再次增加,他又招聘了几个Java开发投入到之前的Java组,并且这次Dono这队人马与几个美国人还有一个英国人合并成了新组,与他们一起负责几个Dono应用还有一个Java应用。

    伯纳德和莱特就是这时候作为新成员加入贾承孰所在的团队的。严格来说,这些国外同事会认为中国人才是新来的,因为这次被转移到中国的所有Dono还有Java应用,曾经一直是由他们以及其他global团队负责的,只是不巧他们正好赶上了那段时间欧美IT工作往中国迁移的浪潮。这次公司将这么多系统转给中国开发团队,只有伯纳德,莱特还有其他几个人被留下和中国同事一起接受张红雷的领导。

    这时的张红雷所管理的人数已经达到一定规模,看起来再次升职已经是明摆着的事情,前提是各个系统在之后的几次交付里不要出问题。那时候他将不再直接领导一线开发小组,而是需要提拔若干下属来做这份工作,并向他汇报。

    这样的情势那时候贾承孰并不懂,坐在临时办公区里的他只知道自己的小组里刚刚加入了几个国外人,那几个国外同事除英国架构师伯纳德和美国组的组长莱特外,有一个是Dono开发名叫乔治,另有两个是运维人员,还有一个级别与张红雷一样,负责这几个国外同事的管理,他们带来了几个Dono应用,还有一个Java应用。

    对方跟过来一个美国部门经理这件事,贾承孰觉得有点怪怪的,当李羽白向他和Joanna还有刘强明说明这件事的时候,他就很疑惑。事后贾承孰向Joanna请教,Joanna做了一个夸张的表情,然后用她那同样夸张的语调说:“你别问我,我也搞不懂!”

    连贾承孰和Joanna都觉得这个安排奇怪,那张红雷当时得知这个安排的时候可能也会感觉有点意外。不过他并不太纠结,现在的他只要保持心态,做好工作,一切都应该会自然顺利地发展。

    但贾承孰最感兴趣的其实是那个Dono开发,一个美国同行让他觉得有点好奇,那会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他技术如何?都做过什么样的项目?

    除此以外,他还知道Java组又招新人了,而且有两个人被提拔做了组长。这件事他已经不愿意多想,俱往矣!何况他知道,自己组里的国外同事们,也带来了一个Java应用,这多少让他有了点新的期盼。

    为了更好的协调这个跨国团队,李羽白被安排成了项目经理,毕竟美国那边有个挂着组长名头的莱特,这边李羽白如果名头不更响亮一些,那有些事就不知道该听谁的。这样仅仅通过一个员工title的变化,张红雷便先为中国团队多占了一份话语权。

    Joanna因为组里多了一个Java应用,也被安排彻底逃离了Dono开发。这让贾承孰平添了几分羡慕,看着这个初出茅庐啥也不懂的幸运儿奔向了自己朝思暮想的新未来。

    张红雷这么安排当然有道理,现在组里正经八百有了三个Dono开发,当时为了以防贾承孰离职而招聘的刘强明,现在意外又多了一个乔治,人员已经绰绰有余。而在管理者看来,这是资源的浪费,人力资源,人既是需要被合理配置的资源。既然如此,Joanna作为一张两种技能都不熟的白纸,安排去做Java更加合理一些。

    Joanna虽然懵懵懂懂,不过她从与贾承孰的交流里也能知道Java是更好的选择,再加上Dono这几个月带给她的摧残,便欢天喜地地去了,正式开始了她的程序员生涯。

    国外这次带来的Java和Dono应用,与之前贾承孰在维护的Dono应用,其实原本就有比较深的联系。总得来说,这个组负责维护的主要功能是提供登录认证和权限管理功能,这样其他Java组就只需要专注在业务功能开发上,无须为用户名和密码这种事情操心。

    这登录和权限的功能当然是由Joanna要去学习的那个Java应用来提供的。但除此以外还有个验证码核实身份后绑定用户与客户公司实体的功能需要Dono应用配合才能完整实现,贾承孰这时也才开始有点明白自己维护的Dono应用里的一些业务流程背景了,因为发送验证码邮件的代码是他之前就读过的,只不过当时不知道发送去以后有什么用途。

    还有一点贾承孰想搞清楚,在Dono应用里每天收到若干外部发来的合作伙伴相关数据然后才会一一处理并发出邮件,这些数据是谁发来的?他想问问乔治,可是他还没有跟国外同事直接交流过,之前从来没有人跟他说过不允许外包人员和国外同事交流,但也没人说过允许,反正以前都是由张红雷和李羽白作为桥梁来获取需求布置任务的。现在有了一个有经验的美国同事,能直接交流吗?贾承孰有点拿不准。

    他想到Java应用里也要读取合作伙伴数据,便问Joanna求教,可是Joanna说读取的数据都是从另一个做数据仓库的团队负责的数据库那里定时复制过来的,至于那里的数据从哪里来就不知道了。Joanna还说:“管它从哪里来的,能读到就行呗。”

    贾承孰也不是很在意究竟哪里发来的数据,但他还是问了问李羽白能不能跟乔治直接请教一下。李羽白想了想说:“我们当然可以直接请教他,不过先不要打听太多与我们日常工作不直接相关的问题。”

    贾承孰感觉这是否定的答案,至于为什么,他没多想,既然不让问,那就不问。

    李羽白不让问是有原因的,张红雷早就跟他交代过国外小组可能会对一些事情比较敏感,要注意照顾对方的感受。

    虽然没有明说,李羽白马上就心领神会是什么事情会让美国人敏感。一个蒸蒸日上的中国部门取代了很多原本在欧美的工作岗位,作为硕果仅存留下来的几个人,想来每天都会惴惴不安吧。而由于上下游依赖系统仍然在美国,经年累月积攒下来的人际关系,使得他们在接口出问题时可以作为中间人去沟通,这也是他们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所以,李羽白觉得,贾承孰还是先不要求知欲这么强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