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天水归汴 » 第25章 军纪

第25章 军纪

    赵伯辰穿上盔甲,拿起长枪,站在井前看了很久。井里的形象有点陌生,是一位年轻的将军,怎么也不像自己平时的样子。自己在平时,哪里有这股杀气?

    母亲从屋里出来,道:“太阳已经升起老高了,快走吧,莫要去晚了。”

    赵伯辰道:“今天知州送行,走得晚点。出城之后十里就休息,真正赶路应该等到时天了。”

    母亲道:“还是早去一点的好,谁知道有什么事呢!”

    赵伯辰吸了一口气,抬起头来,道:“走!”

    提起长枪,大步走出门去。翻身上马,向母亲拱手告别。

    这几天天日日苦练,长枪终于用得上手了。现在使出找枪来,快如蛟龙,果然比长刀好用多了。不过,长枪用刺较多,与大刀的大开大合不同,赵伯辰微微感到有些失望。

    赶到校场,五百土兵已经集结完成,一起捧手叉手问候。

    赵伯辰道:“先暂时休息,等到军官叫集结了,再集结起来吧。”

    众土兵应喏,各看散开。

    赵伯辰看土兵的战斗意志还饱满,感到满意。

    过了一会,李元钦带着二百禁军来到,列好了队。

    赵伯辰赶忙问李元钦:“绍荣兄,知州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到,干吗列队?”

    李元钦道:“知州很快就到了,令德兄,你还不知道吗?”

    赵伯辰对李元钦拱手,谢过李元钦,急令土兵列队。

    心里暗骂,知州前来阅兵,这么大的事情,竟然不提前禀报。现在知州左右的这些吏人,规矩不知道,常用的习惯也不知道,怎么做事?

    土兵刚刚列好队,李复就已到来。看着禁兵和土兵的序列,满意地点了点头。

    站到人群前面,李元钦和赵伯辰分别上前报到,说了自己队伍的人数。李复点头,两人站到一边。

    李复看着自己面前的几百兵丁,道:“国家遭难,西北撮尔小丑,竟敢派游骑进攻地方。是可忍,孰不可忍!今夏国游骑占据甘谷城,虎视秦州,不臣之心昭然若揭!朝廷岂容小丑猖狂至此?是以派出雄师,征讨甘谷城。望夏国游骑早认清形势,束手就擒!雄师班师之日,我必举城相迎,以酬功劳!”

    下面禁兵和土兵一起高呼万岁。

    又说了几句,李复的话里多是鼓励之语。最后,部下上了酒来,李元钦和赵伯辰带着喝了壮行酒。

    李复阅兵,直过了两刻钟,大军才正式出发。

    赵伯辰骑在马上,对李元钦道:“知州阅一次兵,我觉得浑身酸痛。这种形式,还是少一点好。”

    李元钦对赵伯辰叹一口气:“令德兄,知州阅兵是少不了的。如果不阅兵,士兵出征的士气会低不少,岂不是可惜了?知州七十六岁高龄,你以为他想来阅兵吗?不来不行啊!”

    赵伯辰悚然一惊,才明白自己想的少了。只从自己身上想事,想当然地认为其他人也是一样。岂能一样?出征的时候,知州来了,和没来是两个概念。普通士兵,只会从这种事情上,分析事情的重要性。

    走出十里,大军停了下来,安营扎寨。

    到了吃饭的时候,赵伯辰正在帅帐里坐地。突然发觉士兵已经吃饭了,不由大吃一惊。

    军队里吃饭是一件大事,特别是出征的时候。不问过主帅,就敢吃饭,那还了得?

    赵伯辰不管端上来的饭菜,走出了帅帐。刚想到士兵的帐里看看,强忍下来,站在帐外,看着天边的夕阳。

    土兵是自然组成的,甚至是军官,也大多是毛遂自荐。一个地方的官兵聚在一起,行军打仗都成一伙,官兵的凝聚力必然高一些。但是士兵内部的管理到底怎么样,主帅并不过问。

    但是对于管理严格的将领而言,有一个前提条件,军官必须严格遵从主帅的命令。像赵伯辰手下的土兵,连吃饭都不问一声,就过于散乱了。很明显,这些土兵并不把赵伯辰放在眼里。

    夕阳靠近了山颠,山间的凉风慢慢起来,吹在身上,有了凉意。

    赵伯辰望着天边的夕阳,脸色失青。怎么处理手下的土兵?这需要学问的。赵伯辰不知道治理的学问,但不表示他不处理。开始不知道,那很简单,用现在简单粗暴的办法即可。

    过了一会,等到士兵吃完了饭,赵伯辰对亲兵道:“召集全部官兵,开会!不要召集禁军,那是李元钦管的地盘。”

    亲兵得了命令,立即飞奔出去通知。

    稀稀拉拉,过了一刻多钟,土兵才聚集到一起。

    赵伯辰刚要说话,一个军官道:“大帅,我部有三个士兵,说要打只野鸡吃,没有过来。”

    话刚说完,其他的军官纷纷报告,这个要买只鸭吃,那个要摘些野果吃,理由是五花八门。缺席会议的土兵,竟然有十三个之多。不听报告,绝想不到有这么多的士兵缺席。

    赵伯辰看了众人一眼,道:“士兵出去,一个队长能不能作主?”

    众土兵不吭声。

    赵伯辰声若炸雷:“说!”

    众土兵被赵伯辰吓得浑身一抖,结结巴巴地道:“不——不能。”

    赵伯辰阴恻恻地扫视了一眼众军官,道:“在军营里面,擅自作主,该当何罪?”

    众土兵军官被赵伯辰的表情吓住,都低下了头,不敢说话。

    赵伯辰道:“杖二十下。因为明天还要走路,不能杖太多,先杖五下吧。分作四天,全部杖完!”

    一边的亲兵领喏,上去按倒军官,不由分说杖了五下。

    亲兵是从土兵里选出来,或者是赵伯辰招的自己的店员,只听赵伯辰的命令。五百土兵,有十个亲兵,是赵伯辰控制军队的核心力量。

    把军官杖完,军官们小心翼翼地站了起来。屁股钻心地痛,但又没有破了皮肉。

    赵伯辰看了军官一眼,又看着士兵,郎声道:“行军打仗,军纪要严!像诸如扎营、吃饭、外出等事宜,一定要得到我的批准!没有我的命令,不可自主行事!”

    土兵大多没有什么见识,见赵伯辰如此严厉,吓得不敢吭声。

    赵伯辰看了,猛地提高嗓音,问道:“听到没有?!”

    土兵有的被吓得脚发抖,有的急忙答道:“回禀主帅,听到了!”

    赵伯辰再问一句:“听到没有?我听不清你们的话!”

    “听到了!”

    连问三遍,所有人都异口同声回答。赵伯辰才缓缓点了点头,扫视了众人一遍。

    管理土兵并不容易。这些土兵,以前大多是在家里种田,因为身体强健,才招入军队来。没有什么见识,也没有什么思想,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但是人,怎么会没有思想呢?只是还没有开发出他们的潜力,没有激发出他们的积极性,没有教会他们思考,才会是这样人云变云的人。

    赵伯辰不知道怎么跟士兵勾通,而现在又面临战争,必须尽快把军纪整顿好。只好简单粗暴,用最简单的方法让士兵遵守军纪。首先下手的,就是各队军官。

    在军队面前,赵伯辰一句话不说,只是在前面走过来,走过去。每走一遍,就用眼睛看一遍军队,用眼睛检查着军队的军纪。凡是有军纪不到的军队,便会停下来,盯着他们,直到他的军纪重新恢复过来。

    过了很久,太阳已经落山了,亲兵点起火把。火把把周围照得亮堂堂的,很多士兵额头开始冒汗。

    赵伯辰停了下来,道:“我们马上就要进入战场,进入战争状态,军纪必须要严!像刚才这样,松松垮垮,是不行的。任何的人心里必绷紧一根弦,怎么打敌人,怎么躲敌人。好了,大家回去吧,好好休息。”

    其实赵伯辰也不知道接下来的话应该怎么说,借今天晚上的机会,他也要好好想想。这五百土兵,要真地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成为能征惯战的士兵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