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带着网咖回大明 » 第19章 翰林

第19章 翰林

    “若是在春天,这细雨或许会很有江南的风情。”

    朱标对着身边的苏缘说道,此时苏缘已经结束了他的课程。

    他现在每天给皇子们上一个小时的课,就可以干其他的事情去了,老朱算是给了他很大的自由度。

    而黄子澄已经不在身边,接下来的课就是他来上。

    苏缘拿起自己的伞,准备离开大本堂。

    “太子,或许接下来我就没有时间去欣赏大明的风景了,现在的大明太缺少人才了,我得想办法去寻找和培养人才。”

    “这个您放心,苏先生,父皇已经按照你的名单,派人去搜集上面的人,说实话,您的这份名单也算是给我们省去了很多的精力。”

    苏缘看着朱标温文儒雅的笑容,“要是他们学了科学,太子你打算以后还用他们?不怕儒家们反对吗。”

    “为什么不呢?”朱标语气温和的说道,但话语中又带着坚定,“无论是科学还是儒学,哪个能使大明强大,我就会用哪个,我不像父皇。”

    苏缘笑道:“即便你从小便开始接受大儒的教导?”

    “即便我从小便开始接受大儒的教导。”

    朱标说完后,便和苏缘对视着。

    过了数秒,苏缘打开了伞,感叹着笑道:“他们教出了一个标准的帝皇,他们或许该对此高兴?”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老师们教给我的道理。不要亲信文人,要自我分辨,这是父皇教我的道理。苏先生,您要不要也教我一个道理?”

    苏缘一愣,他想不到朱标会这么说,思考了一会儿便笑道:“太子,做事要劳逸结合,好的身体才能更好的治理国家,不是吗?”

    朱标一怔,“多谢苏先生关心,我会的。”

    “这或许是个提醒,倒也算不上什么道理。”

    苏缘看着眼前被雨露打湿的叶片,“太子,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这个道理,太子你或许已经懂了,并不需要我教什么,苏某先行一步,我要去做事了。”

    朱标听着苏缘的话,这句话出自《古今贤文》,是明清时期的文人们编写的中国古代儿童启蒙书目。

    朱标或许没有听过这句诗,但苏缘这时候说出这句话的含义,他自然也是明白的。

    苏缘借着这句话向朱标说明,大明不能只有儒家一种学说,但科学也不会成为儒家的死对头。

    就像历史上,近代科学的诞生,是因为人们相信上帝创造了万物,他们想通过对万物的研究来聆听上帝给人们的指示,从而无意间开创了科学。

    虽然科学到最后,反而成了疯狂扇宗教大嘴巴子,让宗教狼狈不已的罪魁祸首,但不代表一开始他们就是这样。

    西方如此,那在大明,苏缘也可以借着儒学的土,来长他科学的树。

    科学的未来终究会比儒学光明,而儒学最后,肯定只会成为科学当中的一个分支,成为社会科学里的一个科目。

    苏缘对此有这个自信。

    而朱标同样也有信心,“既然如此,那苏先生,我们共勉。”

    在细雨中,苏缘撑着油纸伞,一身的青衫行走在雨中,他听到朱标的话,回过头淡然的笑着。

    “太子,我们共勉。”

    朱标身边跟随着的太监和宫女们,好奇的看着这位年轻人。

    他们很好奇为什么他能如此平淡的和太子如此交流,而太子竟然还向他请教道理,他是谁?

    他们都将苏缘的身影牢牢的记在脑海中,他们不清楚苏缘是谁,但朱标清楚。

    他将是一个搅动大明风云,改变历史的旅者。

    ......

    翰林院

    虽然外边光亮,但由于是阴雨天,屋内也不得不点起灯火。

    由于刚举行完科举取士,翰林院这边也是出现了许多的新面孔。

    丁显、练子宁、花纶,这三位洪武十八年殿试金榜的状元、榜眼、探花,此时正坐在自己的位置上闲聊着。

    由于郭桓案刚过去不久,朝廷空缺严重,他们这些人在翰林院里应当是不会呆上很久,就会被安排朝廷中的职位。

    而他们身为前三名,只要不犯什么大错,他们的未来必然光明。

    不过历史往往不会这么完美的发展。

    状元丁显,在历史上因为上疏论事言辞过于激烈,被老朱贬去养大象长达十五年,后来病死于任上。

    榜眼练子宁,朱棣攻破南京,练子宁不愿当朱棣的官,被绑上朝,他在朝上痛斥朱棣谋朝篡位,被朱棣下令割去舌头。

    朱棣说:【我欲效周公辅成王】

    练子宁用自己满嘴的鲜血写下【成王安在?】

    最后,练子宁被磔尸,他家乡将近五百户人家惨遭横祸,无一幸免,仅幼孙练珍被侍婢救出,藏匿于民间。

    探花花纶,史书上记载不详,只知他最后官至监察御史。

    不过这都是原历史上发生的事情了,现在的他们都还好好的活着。

    “听闻皇上最近有意搜集天下聪慧之人来京,接受培养。”丁显看着书,无意间开了个头。

    “确有此事。”练子宁接话道,“我同学金幼孜,就被征召而去。”

    练子宁和金幼孜关系很好,他曾和金幼孜说过,“你在他日必为良臣,我必为忠臣,没有互相辜负的地方。”

    练子宁做到了,他没有背叛建文帝。

    金幼孜也做到了,他成了三朝重臣。

    他们都没有互相辜负。

    “皇上此举是有何意?莫非是为了为了填补空缺?可他们年岁还太小了吧。”花纶疑惑道,他不明白为何要征召这些有些连十五岁都未到的学子。

    “应当不是如此。”练子宁否定了花纶的话,“我那同学自从被征召而去,便与我断了消息,要是为了填补空缺,当不会如此遮掩。”

    丁显听闻,便皱眉道:“皇上如此太不光明正大,有违皇家风范。”

    丁显的脾气就是如此,见不顺心之事便会言辞激烈,他也因为如此被老朱贬谪,去养心性。

    练子宁听言:“丁兄,莫要如此谈论。”

    而丁显正想大义凛然的驳斥练子宁的胆小,黄子澄推门而入。

    他已经上完了皇子的课,不过他看起来有些神情恍惚。

    练子宁看他这副模样,不由的关心的问道:“黄兄,你这是怎么了?”

    丁显也咽下了自己想要说出口的话,关心道:“黄兄,莫非发生了什么大事?”

    黄子澄回过神来,看着眼前的三位同年。

    “诸位,你们听过科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