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江湖十三之风起 » 第一百二十章 温汤

第一百二十章 温汤

    卢林他们到会客楼见到大掌柜,大掌柜则单独带着卢林进了偏房,和卢林说道:“你下午所说的话暂且不用去多想,安心如常铸造神器就是。”

    卢林连忙说道:“小子明白。”

    大掌柜又从桌子抽屉拿出两张银票递给卢林,说道:“这是姜家和陶老板给你的,你且收着。”

    卢林有了三叔的教诲只得接过收下谢过大掌柜。一张一千两应该是姜家给的,另一种八百两应该是陶老板给的。

    大掌柜接着问道:“阿林,铸造神器还缺什么?”

    卢林说道:“如今我锤锻有些不同于图纸记载,材料的用量有些变化,我这就写下来。”

    大掌柜说道:“就按照你自己的方法铸造,不用顾忌其它了。杨师傅睡得早,你写下来明日我让人送到铺子去。”

    卢林又接着说道:“大掌柜,还有个事,就是我有些事情需要云峰帮忙,你安排云峰找几个人帮他。”

    大掌柜笑道:“这算什么事?明日让云峰自己去挑人就是了,没师父教的随他去挑。”

    这如今分工铸造,多数弟子都没拜师,黄云峰挑人有大把的人可挑了,卢林连忙说好。

    待得卢林写好了材料用量,已经是戌时过半了,天色已经完全暗了下来。林老板等着回去了,卢林把写好的交给大掌柜就准备回去了,临走前把骑过来的马还给了吴仁,顺带和吴仁说了一声带带二厨子的侄子,吴仁应承了下来。

    回去的路上,林老板夸起了卢林的提议很好,他和戴老板商议过了,可以建一个温汤。戴老板去找明白人来建造。戴老板说以后此处来往的人,如卢林所言都会是四面八方的江湖人,用上【固元散】消解一路的风尘和疲乏的效果出来后,来往吃住的人不会吝啬银子,庐陵城的人,不,就算是江右一带的百姓,都是向来注重礼教,觉得温汤有伤风化,但是江湖人不会在意这些。效果出来了,对于以后卖【固元散】也极有帮助。

    晓梅和郭文在一旁听得都有些窘迫。林老板可没在意这些,他觉得生意就算生意,该怎么做就怎么做,戴老板分析得头头是道,他也认可并支持的。晓梅在一旁趁林老板说得起劲捅了捅郭文,郭文开口说道:“岳父,这温汤能不能建几个小间的,单人用的。应该不会都喜欢大温汤的,也会有喜欢独自沐浴享受的。”

    晓梅也跟着说道:“是啊,就是水芸嫂子的酒楼,不也有大堂和雅间,有喜欢在大堂吃饭的,也又喜欢在雅间吃的。”

    林老板听见晓梅和郭文如此说,想了想,说道:“这独间的北地都是有的,建造起来费用不小,而且得浴资不能低了,不然赚不到钱的。”

    郭文接着说道:“药铺这边赚了银子,我和晓梅合计了下,拿个一千两银子盖个五六间这种独间的温汤。”

    林老板听了有些纳闷,问道:“一千两银子盖个五六间?我们的客栈才花了八百两银子啊。你们是怎么想的?”

    卢林听了也觉得很奇怪。竖起耳朵正等着郭文说话。

    郭文说道:“大的温汤,只能收个三两钱银子一个人,一天若是来三四十个人估计就是收个十两银子左右。这大的温汤盖起来,戴老板说不少于两千两银子。刨除药钱,请人等开支,大概赚个三两银子一天,这回本得至少三年左右了。

    我们用一千两银子盖个五六间,就按五间来算,二百两银子一间,得盖出雅致、豪华、贵气、清幽各种风格来,肯定比大温汤好上数倍。二两银子一次,五间就是十两银子了,若是人多,上午、下午、晚上那也可能一天有二十两银子、三十两银子。先不说这些,暂时以十两银子来算,刨除开支,能够赚七两左右,一千两银子的本钱,半年就可以回本了。

    买卖若是不好,就晚个一两年而已。戴老板常常说江湖多豪客,江湖人出手大方,应该开得起来的,这独间多了也不好,那样二两银子就显得很贵了,物以稀为贵,就盖个五六间,多了也不好。”

    林老板听得一愣一愣的,客栈花了八百两银子,有五十六间房间,一多半是五十文一间的,剩下的就是一百文一间,一天住满了有七两银子,刨去开支能够有三两银子的收入,这客栈前面这几个月怕是一半都住不到的,客栈想天天住满很难,回本估计得三年左右。这跟郭文说的相比差之远矣啊。郭文这些个道道是哪里学来的?不禁问道:“你们是怎么想出来的?”

    郭文说道:“就是最近和范先生学了数算,用之于各种实事之中,晚上听了岳父和戴老板分析后,就与晓梅商议出这个来了。”

    卢林听了也是佩服:这小文子赚钱真他娘的是有一套啊。

    林老板沉思了一会,叹息说道:“看来我是老了啊,远不如你们这些后生了。”

    晓梅说道:“爹,你这是说的什么话?小文不都是跟你学的。我们还有好多不知晓的,够学的了。”

    林老板说道:“你们都不错,愿意学我都会教给你们的,就怕是教不了多少了。如今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卢林问道:“林老板,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好么?”

    林老板说道:“好啊,怎么不好?就是这种事情很难一直长久的,也不可能一直发生的。前些日子去过永和镇,舒家窑曾经风光一时,传了数百年,不也没落了,而且一直没有子孙后背超越了当年大舒师傅、小舒师傅的成就,如今更是被李家窑压制了几十年了。

    再往大了说,历朝历代都有雄主,可最后不都改朝换代了。这些事情真说不清楚,越是太好的后面就更难超越。就我这糕点手艺,要不了几代就会失传。”

    晓梅听到林老板后面的话,嗔道:“爹,你说什么失传,我这不是都学会了么?铺子里的伙计不都是你的弟子么?”

    林老板叹息了一声,不再言语。卢林不禁心头一动,想起三叔曾经说过林老板无儿的话来,这林老板想着的怕是这糕点手艺传下去不姓林了。

    待得送了林老板和晓梅回家,卢林问郭文:“小文子,你这几个月长进不小啊,一套一套的,挺厉害了,林老板都服气,你都跟谁学的?”

    郭文说道:“哪有跟谁学,就是多聆听了几次范先生的教诲。记得上次文英听说范先生是将作监少匠,后面说范先生精通这么多,不是一般将作监少匠了,怕得是有将作监大匠的能耐么。”

    卢林说道:“嗯,是有说过,怎么了?”

    郭文说道:“后来我问过戴老板了,范先生曾经是将作监大匠,有一次营造事故中受了牵连,被贬为少匠了。这都是因为范先生过于刚直了,不同意在上司的推脱解说书中签字,然后就担责了,戴老板有朋友就是此事暗中帮助了范先生,不然可能不是贬为少匠,恐怕还会入狱。就因为有这关系,戴老板才请来了范先生。”

    卢林听了恍然,说道:“原来如此,看来这文英也是厉害啊。”说着忽然想起一事,说道:“今日初八了,乡试已经是第二天了,明天就结束了,不知文英如何了?”

    郭文笑道:“嗯,若是别人不好说,文英肯定没问题的,问题是她考第几?”

    卢林讶异道:“小文子,你竟然对文英如此有信心了?”

    郭文说道:“这几次聆听范先生教诲,也学到了很多,范先生对文英是赞赏有加。”

    卢林问道:“说说你听了什么,领悟了什么?”

    郭文说道:“范先生讲究个实用之道,所学若不能用之于实处不如不学,学以致用。数算用处极大,先用在一屋一径一亩地一伍……之中,熟练以后就可以一殿一路一顷一营了……由小见大,由简入繁。”

    卢林听了也不停点头附和。说看没多久就到了铺子,卢林拉着郭文进房内继续说范先生之事。

    郭文接着说道:“范先生说过,珍贵之物都有一个特点,就是稀有,物以稀为贵。晚饭后戴老板分析说过温汤可以建造一个,晓梅想着那都是男子沐浴之处,女子面皮薄,想建几个独间。于是我们商议后觉得这个可以建,但是不能多,多了就不稀罕了,太少也不好,弄个一间,来几个有钱的豪客容易起争执。合计了一下花个一千两银子来建,粗略算了一下,五间够了,若是管理控制得当,应该可以建出六间来。”

    卢林很佩服郭文这些,说道:“小文子,你这活学活用的本事不小啊。确实很不错的。就好比文英想要一把最好的扇子一样,物以稀为贵。若不是曲师兄给水芸嫂子做了把扇子,她那把就是头一份的。”

    郭文说道:“以前不知晓其中原由,确实是两难的事了。自家兄弟,不可能驳了曲师兄的面子的。欠文英的人情也大,若是我们都过了院试,小林子你怎么办?”

    卢林笑道:“上次不就说了么,铸就铸呗,还能够怎么样?她不在庐陵城拿出来就不碍事的。或许等你们的酒楼客栈开起来了,水芸嫂子会有惊喜,不会太跟我计较这事了。”

    郭文问道:“还有什么惊喜?”

    卢林说道:“这些先不管了,到时候自然就知道了。来,小文子你跟我说说这几次你和范先生所学的。”卢林想着事情没做成还是不声张的好。

    郭文见卢林不肯说就不问了,和卢林说起了范先生所教的东西。这一说就说了一个多时辰,卢林是精神得很,不停的问询,郭文说到后面哈欠连天,如此卢林才暂时罢休。郭文走后,卢林将今日从郭文听来的细细回味一遍,再用笔记下所得所悟。如今卢林没有时间去聆听范先生的教诲,只能从郭文这里听听二手的了。

    次日,卢林开始铸环了,有了铸剑的熔炼经验,两把环的异铁金石熔炼快了一些,熔炼之时用了不少次五姑姑的丹火,效果还不错,到了中秋这天熔炼得差不多了。

    中秋晓梅在铺子吃了饭,晚饭三叔也在,只是三叔吃过饭后有些心神不宁,早早就回茶楼去了。晓梅帮着二掌柜收拾完了,卢林和郭文就已经在院子摆好了案几,泡好了茶,四人吃着瓜果和月饼赏月,卢林喝着茶想着的铸环的事情,二掌柜结果晓梅递来的茶,笑眯眯的看着郭文和晓梅二人。四周传来左邻右舍的孩童烧瓦塔的欢呼声,卢林和郭文兄弟没少玩过。

    中秋日,孩童们捡拾瓦片,错落有致地搭起瓦架子,堆成一圆塔形。黄昏后,于月下放置木柴于塔中焚烧。瓦片烧红,再泼以油,火上加油,霎时一片红亮,亮如如昼。到夜深众人散去前,泼水熄灭,也叫烧瓦子灯。

    月饼是晓梅家做的薄酥饼,这薄酥饼本是大河边茶楼酒肆的点心,往来客商墨客皆喜食用,后来庐陵城的糕点师傅祭祀糕点祖师‘弥公’都用薄酥饼,再往后庐陵城人逐渐将薄酥饼当做中秋赏月之饼,这薄酥饼有几家糕点铺子制作,林家的薄酥饼号称庐陵一绝,薄、酥、香、甜、脆,薄而不虚、酥而不碎、香而不嫩、甜而不腻,有近百年声誉了,林家的薄酥饼名叫‘介浦’,据说是林老板的太爷爷字‘介浦’而得名。

    每年到八月伊始,林老板就忙得很,这‘介浦’薄酥饼都是林老板亲自制作,常常是供不应求。前几天去了趟临江坊林老板都是挤出点时间去的,也幸亏晓梅已经学会了制作薄酥饼,这些日子都在铺子帮忙制作。

    昨天林老板让晓梅拎了五盒薄酥饼送到王长史家去了。晓梅得知一些消息,就说起王文英如今还在豫章,王长史也告假去了,据说是王文英考得不错,王长史急忙去豫章找故交安排一些事宜。具体王文英考什么名次还得等放榜了,放榜需要等十五天,今年就在秋分前后了。王文英当日留下的一百道题早被三人做完了,郭文和晓梅还将答题带给范先生评判,如今是有范先生在,三人数算都增进了许多。

    说起王文英还在豫章,二掌柜想起还在净居寺的郭武来了,不免有些思念,虽说不远,而且时不时有人去看望过郭武、徐志远和杨家兄弟他们,带回来都是平安无事的消息,但不在身边终究是不在身边,二掌柜就惦记找个时间去一趟净居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