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江湖十三之风起 » 第五十章 萧关

第五十章 萧关

    同行相谈交流后,七人也都渐渐互相熟悉了许多,一路上卢林听的多,岳轲也很少说话,和卢林一样黑黢黢的,都是金良他们五人说的多一些。卢林问了一些东胡人和西胡人的情况。他长于庐陵城,地处江南,与东关和西关相距极远,所知的都是茶楼听书听来的。十三岁去了趟洛城,呆了几天,然后去了神龙溪谷,记得的事情少,十四岁去了趟汀州,十六岁去了龙城,也就这次来了洛城和神都,才算对西北有些了解。

    对于西胡人,金良和秦仪、马永清他们三人算是很了解了,他们崆峒弟子在十八岁后都会安排去西关戍守的,马家也是如此安排的,大的战事这三十余年来是没有,但是小摩擦短兵相接不断,双方的探子斥候在西关外年年都有数十起遭遇战,死伤都有,崆峒弟子都有当过斥候的经历,崆峒弟子能够安排来西关,身手都不错,在斥候小队中基本上都是功夫最好的,是武力保证,死伤不多,更多时候能够保全斥候小队的安全。

    金良说起西胡人评价是身材高大,勇猛狠辣,骑术精湛,善使弓箭,很少单独行动,落单的极少,遇见就是群战,这般遭遇战,都是近身相斗,西胡人败多胜少;西胡人都是群来群去的,多数时候都是劫掠,倚仗弓箭和骑术,来去如风,大战冲杀极为厉害,这等短兵相接就差多了。

    西胡人都是逐草而居,这是西胡人的主要生活方式,至今仍是如此;东胡人则是不同,逐草而居的生活方式也有,数百年前也是如此,但如今不是主要的,更多是渔猎和农耕,由于东胡人的地势环境,白山黑水林深密茂,野物极多,渔猎寻找水源处居住,早期是无室庐,负山水坎地,梁木其上,覆以土,夏则出随水草以居,冬则人处其中,迁徙不常;后来依山谷而居,联木为栅,屋高数尺,无瓦、覆以木版,或以桦皮,或以草绸缪之。墙垣篱壁,率皆以木,门皆东向。环屋为土床,炽火其下,而寝食起居其上,谓之炕,以取其暖。

    东胡人的这些习性都是裴易说起来的,他也曾在东关呆过一年,了解不少。金良说西胡人都是劫掠后就跑,追杀起来极为困难,西胡人马匹比西关的品质更为优,西关也得到不少西胡人的战马,但是都在大军之中,数量不多,都配备在紧要的位置。若不是在其退路上提前安排人马堵截,一般是追不上的,西胡人劫掠之时挡不住,更多时候都是提前判断他们的退路来围杀,被截杀的都是贪婪的,那些快速劫掠一番就跑的根本来不及判断他们的退路,只是西胡人贪婪的多。

    至于东胡人,裴易说起来是深恶痛绝,他们不禁劫掠,还奸淫杀戮,无恶不作,出来干这些的都是穷凶极恶之辈,身量远比不得西胡人,也比不上东关将士,但打起来都是不顾生死的,东关将士在这些战斗中损伤不小,往往一两百的东胡人来劫掠,这边至少要两三百人才能够对付,最后还要折损三成,只是这种事情东关没有西关这边多,据西关和东关的历年记载对比,约莫是三比一。

    无论是西胡人还是东胡人,骑术和弓箭都很精湛,卢林还见识了一番金良的骑术,自愧不如,而且是远远不如,他最早是跟着三叔从江州骑马回庐陵城,那次磨破了皮,如今他也只是骑马奔驰赶路还算不错;但是和金良这一比,就知道自己浅薄了,金良在马上挥剑刺杀如履平地,弓箭射杀也是一流的,无论是正骑、侧骑、俯身、贴腹、贴地,还是在马背上翻身、倒卧、直立、空翻旋转,都令卢林叹为观止。

    尤其是金良和秦仪还演示了一番单骑双人追杀之术,这是他们在西关锻炼出来的娴熟配合,若是遇见敌人要跑,距离不远,凭马匹是追不上的,金良骑在马上追击,秦仪则跃上金良肩头,金良再双手托住秦仪双脚,发力助秦仪向前飞纵,秦仪双腿在金良双掌借力,两人合力,跃起追杀,十丈之内都可追上。这配合也就在三两息之间完成,卢林看了甚为惊讶,想着到了崆峒铸造之余要好好学一学练一练这骑术。

    聊过这些后,金良、古耀、裴易更多是向卢林和岳轲请教铸剑,岳轲是风大师得意弟子,深得风大师的真传,是千锋照二代弟子第一人,年方二十六,成为大匠已经七年了,崆峒弟子都是找他铸剑,铸造是安排得满满的,以至于前两次都不得空来临江坊,之前都是沉默寡言,在说起铸造,话语就多了起来。

    对于锋刃之术,岳轲更精通一些,卢林和他交流起来就更自如了,没有在风大师面前那种拘束了,之前在临江坊和雷世麟也是如此,面对莫大匠拘束得很。岳轲对于【人器合一】接触不多,来神都这些日子,聂锋主去商议都带着他去,卢林在将作监铸造他也没有一起过来看看,对于铸造他是很有自信的,虽然风大师夸赞卢林,他有些不以为然。但是在听卢林之言后,大受裨益,这才觉得风大师没有过誉,心态也放了下来。

    卢林和岳轲两人交流起来,金良他们五人就只有听的份了,完全插不上话,听得多了,对于自己铸剑也多了许多思路,这一路行来还觉得时间过得快了,三天后申时左右到了萧关附近了。大掌派他们前行停了下来,没有继续前行去萧关,而是先让展二掌派带去了遇袭之地。

    萧关千年前曾是胡汉相争的前哨,千年前西胡人攻入过萧关,史书记载是天下震动,后来历朝历代都极为重视萧关,这千年来,打退西胡人后,将胡汉相争的前哨逐步推到了西关,才有腹地平原的平稳安逸,萧关是一地带四方,萧关稳固,周围四方皆安。

    展二掌派遇袭的地方距离萧关二十余里,展二掌派他们是沿着略阳川水一路向西朝着萧关前行的,这一带附近都叫做清泉沟,靠近山脚,人烟稀少,刚好是一处转弯的三岔口,东面和南面两条道汇集于此向西前往萧关,展二掌派他们当日刚顺着道向西不到三十丈距离就遇袭了,两边是陡峭的山崖。卢林仔细看了看,确实是个埋伏的好地方,从此去萧关只有一条道,乃是必由之路,看来这【九幽使者】挑选此地,应该很熟悉萧关一带的地形,展二掌派他们几人在五个高手的埋伏袭杀中生还,虽说是展二掌派执有【破军】,实力也有提升,但是运气也是极好了。

    大掌派看了一会,问了展二掌派当时的情况,展二掌派将当时的情形说得比较详细,四周还有刀剑等兵刃交手留下的痕迹,众人都在四处查看,李晟在不远处歇息,同行的七人,过来了五个跟着大掌派一起查看,卢林看了看这几人的身手,有两个估计是八脉了,其余三个差一些。大掌派看过之后说在此地歇息一会,他坐在一旁和展二掌派商议事情,金良和秦仪他们继续在四处查看。

    卢林看了一会,便按照九叔教的,从杀手的角度去看,先看了看四周树木岩石上的刀剑痕迹,仔细看了下来,卢林有些心惊,【破军】的痕迹很明显,但是从其余刀剑的痕迹看得出那五人的兵刃都不错,品质和云水宫弟子使用的刀剑相当,入木入石的遗留痕迹,看得出都是八脉四脉以上的高手,自忖若是自己遇见,第一时间就是赶紧逃,有多快逃多快。

    接着卢林按照杀手的思维,顺着山路看了看,试着想象这些杀手可能来的路径,找了一圈后,结果在半山腰还真找到了一处岩石下的小山洞,此处颇为隐蔽,若不仔细查看,还真不容易发现,洞口草木深长,卢林小心拨开进去,只见洞中还有木柴燃烧后的灰烬,已经有些日子了,落了一层薄薄的灰尘,这遗留的痕迹这些日子应该没有人动过了,卢林没进去乱动,出来找到金良让他去告诉大掌派和展二掌派。

    大掌派和展二掌派过来看了看,两人四处看了看,眼中都有些讶异之色,大掌派沉声道:“师弟,这应该不会是外人了,对你的行踪比较了解,对这一带的地势也很熟悉,走漏消息肯定有自己人,而且早来了几天,呆在这里,就等着你。”

    金良在一旁听得有些吃惊,没敢说话,展二掌派点了点头说道:“师兄,确实如此,遇袭时我也是先受伤了,三个围攻我一个,其余人都被另外两人拖住了,这次能够生还,我也是侥幸。”

    大掌派说道:“卢林你能够发现此处,很不错,是九爷教你的?”

    卢林赶紧说道:“回大掌派话,小子去年在龙城跟着九叔学了一些。刚才就试着找了找,碰巧找到这里了。看见没有动过的痕迹,他们应该失手后就再也没来过这里了。”

    展二掌派说道:“卢林,你三叔说的没错,事后我们是有些惊慌失措了,对方也是如此,若是反杀过去,他们可能也是措手不及的,是可以做到的。”

    大掌派说道:“金良,你这些要多和卢林学一学。五大派五大世家是名声在外,江湖厮杀远不如其余门派高手,你们在西关都呆过,生死也是见多了的,但是那是明刀明枪的来,江湖险恶,你展师叔这般高手遇见这等伏击也是侥幸生还,他能够拼死斩杀了两人才有这机会,不然同行四人怕是都要被人斩杀于此了。”

    金良听了连忙点头称是。

    接着大掌派和展二掌派让卢林、金良二人在洞口待着,他和展二掌派点起火折子在洞中仔细勘察了起来,一刻钟后,大掌派和展二掌派出来了,两人脸色都有些凝重,出来什么话也没有说,只是示意卢林和金良跟着回去了。到了山下大掌派便说继续上路前往萧关。

    沿着略阳川水向西北方向前行,金良说这里是六盘山了,一路走来,沟壑纵横,丘陵、山地、沙漠各种地貌都有,山水间虽非绝壁,却是险峻雄奇;此时正是初夏时节,山涧水流涌动,山峦林木茂密,灌木掩映,郁郁葱葱,山色滴翠,黛墨远映,看着也是赏心悦目。

    这是如今承平已久的景象,千年来却是战事连绵不断,史书记载此地曾经是蒿草满目、白骨累累、野兽出没无常的凄凉景象。许多忧国忧民的文人墨客,曾亲身经历了萧关道路之险要、环境之恶劣、战争之残酷血腥,写下了许多诗词。

    这些秦仪知道不少,和众人说了起来:回中道路险,萧关烽堠多。五营屯北地,万乘出西河。

    萧关陇水入官军,青海黄河卷塞云。北极转愁龙虎气,西戎休纵犬羊群。

    今未部曲尽,白首过萧关。时危多战垒,猛将守萧关。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蓬侯骑,都户在燕然。

    夫戍萧关妾在吴,西风吹妾妾忧夫。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

    朝亦有所思,暮亦有所思。登楼望君处,霭霭萧关道。掩泪向浮云,谁知妾怀抱。玉井苍台庭院深,杨花落尽无人知。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出塞复入塞,处处黄芦草。

    这些诗词记载了萧关的历史过往,萧关道上不知留下多少将士的脚印,他们告别妻儿老小,在外戍关,家中亲人牵肠挂肚,战事一起,百姓更是深受其害。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两句卢林知道,没想到竟然是描述萧关的。卢林看向两边山头,依稀可见留存的烽堠。卢林问起金良,金良说这些烽堠还会定期清扫维护,至少有一半还可以随时启用。如今西关的西胡人是大患,但是数百年前西边的蕃人也曾犯过萧关,历朝历代也没有疏忽萧关,本朝同样如此,由此可见萧关之重要。

    到达萧关时已经是酉时过半了,金良带着卢林、古耀、裴易在城关附近看了看,萧关建在六盘山的险要峡谷之上,由南向北的地势形成天然屏障,深谷险阻,易守难攻;还有烽燧筑在萧关四周的山峰之上,既可遥相呼应,又能俯瞰方圆数十里,目之所及,高下纵横,河谷、山川、道路、村舍等尽收眼底。

    史书记载曾经有过和平安稳的岁月,多数东南各国的物品都是走这边往来,萧关号称是北大门,是北去西行的必由之路,从萧关往北过了河,过了兴庆府就是大草原了,就是如今的西胡人的地界了;回来从萧关往东南,就是洛城了;向西就是去西关了,大掌派安排在这里歇息一日再西行。

    吃过晚饭,秦仪带着卢林他们去萧关下面的城里转了转,说是城,其实只是半城而已,建在萧关北面,这城南靠近萧关都是空的,只允许北边有铺子、摊子买卖交易,人货都不能来城南这边,这是萧关守军定的规矩;如今没有战事,这般要塞之地,就是半城也是繁华,东西南北各地人都有,货物也是琳琅满目,裘皮衣物居多,秦仪说这边产出这些,来这里的人多半都会购买,如今是初夏了,价格不贵,若是秋天来了,那就是数倍价格了。

    卢林想了想,既然来了,就买点回去,等回去的的时候都要过年了,给众人送件裘皮衣物穿着要暖和多了。于是让秦仪帮忙挑了十几件,狐皮、貂皮、羊皮和狼皮等各种材质都有。姜星冉的他亲自挑了半天,才选了一件白色带毛边的貂皮大氅。卢林付了银子,秦仪让店家包裹好了,提议卢林可以将这些放在萧关,萧关守军她大多都认识,等回来的时候再来取走就是。有这般方便,卢林自然是同意了。

    回来后卢林就回房间歇息去了,第二天秦仪也被大掌派喊去商议事情去了,卢林哪也没去,呆在房间翻看起了梁世给他的【游龙掌】了,他学了南拳,如今练到了六拳了,离五拳感觉也快了;明玉十八手最后一式‘六合广’练成了但是始终无法融入到前面十七式里面去,大姑姑也没法指点他,也告诫过卢林不要心急,估摸着还需要机缘,不是强练就练得成的,明玉十八手更像是散手,拳法、指法、掌法这些都有,五姑姑的指法最近开始研习,掌法他还没有正儿八经学过,所以当初他选了【游龙掌】。

    姜星冉说这【游龙掌】比较难练,道门练成的人不多,卢林想着再难练成他如今不是当初了,多费些时间而已,今天看一天应该能够看个大概,孰料这一看竟然发觉真的是有些难,【游龙掌】总共二十四掌,一天下来,【游龙掌】是了解个大概了,但是第一掌都没练出来,滞涩得很,似乎哪里不对,一直到琢磨到晚上卢林也没琢磨明白,想着这是梁世抄录李皇极抄录的,不知会不会哪里错了,就不去琢磨了,等回神再说了,梁世会从道门誊录原本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