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仙法缘 » 第17章 解惑

第17章 解惑

    第二天一早,在寒松的带领下,一群人到了祖庙,这里供奉着长生门历代三十一位掌门的牌位。偏殿之中,另有护法,长老的灵位不可计数。在掌门的带领下,众人一起祭拜,然后由执礼长老宣读祷文,表告各位祖师,门中弟子依旧在延续香火,祈求祖师恩护,护佑弟子茁壮成长,光大门楣。

    天空中忽然亮起一阵红光,照射在众人身上,众人被这红光一照,居然可以感受到其中浓浓的灵气,一时间安静不语,静心感悟。过了良久,孤锋道,“礼成,行拜师大典。”

    然后便是一个个的师傅带着徒弟,在祖庙的神堂前立下誓言,果然,今年的异象当真引的好些人动了心思,十二个没被选上的弟子,一个都没留,全部被挑走了。

    每位弟子都得到了一个储物锦囊,也就是清风手里的那种,这东西并不像是长明说的那么简单,一次性的拿出来三十多个,也是东拼西凑才准备好的,里面放了辟谷丹,疗伤药,补心丹。还有一块钥玉,是使用虹桥的钥匙,所谓虹桥,就是传送阵,有了这个钥匙,就不用符箓,对这些才入门的弟子很是方便。

    拜师礼成之后,又是年节祭奠,过了年,有人就领着徒弟离开了辰阳宫,这里毕竟不是他们的府邸,临时呆两天也就算了。剩下的又开了几天的会,到了初五,承运峰上的一众小伙伴,终于要分开了。明月和青草跟着掌门孤锋,但是他俩人也不会住在辰阳宫,至少在他们的修为到达金丹期之前是不会长期住在这里的。

    青剑和清河早两天就已经离开。

    冷锋决定带着清风回正阳峰一趟,总要给师傅上上香,虽然冷锋不喜欢三七,但是为了徒弟,还是要给三七一点面子的。

    明档则跟着黑炭真人去金鼎峰。

    青草是真情流露,抱着清风的腿不肯撒手。好不容易被劝住了,拉着明月的手一个劲的抽泣,别提多委屈了。

    明月神色复杂,给明档和清风告别,也多少有些别离的哀愁。

    明档低着头,一句话都不说,仿佛把自己关闭了起来。

    黑炭一把将她抱起,笑呵呵的说,“小丫头,不要怕,过几天,师傅带你去看他们,反正他们也不住在这里,跟师傅回金鼎峰,你要是不习惯,师傅带你回来住好不好。”他是真把明档当成了心头肉,这可是仙人体。黑炭这两天,做梦都是笑的,心中就想着赶紧回去,让大家都好好看看这个宝贝弟子,看他们还有什么话说。要不然,索性就陪明档在这里多呆一些时间也无妨。

    这明档学东西,简直不要太快,他才教了几天,明档就能融会贯通,依言而行,毫不费力,就是这女娃娃心思太细,多愁善感,很是让黑炭头疼。

    清风道,“别难过了,又不是生离死别,咱们是去学本事,回头等休沐日,我们再约地方见面,就山下的太平镇吧,到时候大家可都要拿出点本事来,青草,你可别光顾着玩,到时候我检查你的功课啊。”

    青草点点头,明月笑道,“是啊,是啊,我们离得又不远,有虹桥,我回头就去找你们。”

    明档这才露出来一点笑容,随即搂住黑炭的脖子,伏在他怀里偷偷的哭,弄得黑炭道人手无举措,大声道,各位师兄,我先走一步。他拿出一颗护体珠,给明档戴上,直接抱着她离开辰阳宫,也不等什么符舟了。

    寒松准备好符舟,三七和冷锋当先上去,清风也跟了上来。剩下的几个人中,一位中年男子道,“明觉,韶雨,你们也和小师弟多熟悉熟悉,我和西峪师弟先回正阳峰。”

    两个年轻弟子依言上船,清风已经认识了,面容古朴温厚的男子是七师兄明觉,女子是九师姐韶雨,这两人的年纪都不小,虽然看着不大,那是因为驻颜有术,特别是明觉,已经快二百岁了,韶雨也是一百多年的修为,倒是寒松,只有七十多岁,据说跟长明很是亲近。

    和送别的人告辞后,站在符舟之上,众人都不敢开口。三七和冷锋不对付,两人一个是掌峰兼传功长老,一个是山门护法。可以说,除了孤锋外,这俩人基本上是山门中最强的存在,地位非常高。就连寒松的师傅都是三七教出来的,说起来寒松倒要喊三七一声师祖了,但是他同样也是喊师尊。清风已经知道了,在山门中,看见年纪大的喊师尊,年纪小的全喊师兄准没错。因为修行者的年纪差距实在太大,要是按辈分论,那就乱了套,所以长生门,只有两辈人,大体上,元婴境大成以上的,就能被人喊师尊了。

    看到舟上的人一个个噤若寒蝉,三七有点不自知。他气冷锋不给他脸,但是师兄弟这么多年,三七也早就习惯了,只恨自己和这老儿看上了一个徒弟。刚刚看清风安慰别人,他越看越满意,洒脱大气,十分符合自己的脾性,当下压着对冷锋的火气,问清风的修行情况。

    清风把自己遇到的问题,给他讲了一遍。

    三七又问寒松几个人的看法,韶雨道,“修行者有先天后天之说,所谓先天者,乃是天赐,黄庭经言,弗知而生,先天也,知之而起,后天也。像师弟这样的情况,大概属于先天所赐吧。”

    三七点点头,“你说的有道理,看来你还是见识多一些,其实清风这种状态,只能算是伪先天,这其中的渊源,我猜是因为修行过速,神不配身。若是常人如此,那定然是难以寸进,但是这确是清风的长处,他能压下杂疑,顺应而为,阴差阳错之下,才造成了这般的行境,此乃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众人想了一想,纷纷道,“多谢师尊指点。”

    三七点点头,“你们能想明白,说明你们都不差,尔等需知,天赋纵有长短,修行更重心境,不争长短,只争朝夕,与天斗,与人斗,更是与己斗,战胜自己,方可成就一番天地。师弟,你说呢。”

    冷锋哼了一声,他当然明白这个道理,清风的天分放在往年也算不差,但是和今年的几个妖孽般的人物相比,就稍显逊色,不说别的,就承运峰的几个道童,最蠢笨的清河都比他强。可是很多人还是看好清风,那自然是因为看到了清风的心性,要比同龄的孩子强多了,就算是成年得道的修行者,都未必有他那么好的心态。

    这种心态,可以使修行者在路上事半功倍,冲破许多阻挠。说白了,大家更看重他的后天,而且他那种不受控制的进入内感,真气自行流动,明眼人都看的出来,这是先天之像。至于为何如此,一是他以古法入道,二就是他吃了那固原化气丹,这中间的缘由纠缠不清,一时也说不明白。这些异象都发生在他身上,三七都有点怀疑,他是不是天选之人。要说修行的都信命,三七和冷锋自然不例外,特别是冷锋,当时第一眼看到在荒野中挣扎求生的清风,还以为这孩子坚持不住了。但是他虽然已经神志模糊,可是身上却有着常人难以匹极的求生之气,也就是这点打动了冷锋,才把他带到山中。

    哪曾想不到一年,冷锋就越来越喜欢这孩子,越觉得是命中注定。

    冷锋见清风一脸的疑惑,摸了摸他的脑袋,轻声道,“听不懂么。”

    清风道,“不是很懂。”

    三七哈哈大笑,“那你懂了多少。”

    清风道,“为什么会是修行过速,什么是神不配身,又是那般阴差阳错。”

    众人听了哈哈大笑,韶雨道,“我这小师弟,定然是个绝顶聪明之人,立刻就找到了关键。”

    寒松道,“清风,师尊的意思,是你的心太急,失了本心,但是你却能在失去本心之中找到灵根,这其中肯定有什么特别的原因。或许你现在还不清楚,我们也说不上来。但是这世间,凡有一因,必有一果。你以古法入道,没有根基,而后服用灵药,强行提高了修为,这就导致你的修行出现了异象。要是意志薄弱,心态不好的人,恐怕会终日郁郁,修行倒退都有可能。但是你这身真气,却从了天道,乃是自行化成,也不知道是你无知者无畏,还是全知全能。总而言之,这一切,巧合太多,非人力所能控制。”

    清河哈哈一笑,“那我肯定是无知者无畏了。直到此时,我还是想不明白,这里面有什么过不了的坎坷。”

    冷锋笑道,“如此最好,你只需明白,你现在情况并不算坏,修行这种事,人各不同,靠的是日积月累,天分什么的,差不多就行,何况你也算不错了。”

    三七道,“哪有你这么当师傅的,我看就很好,非常的好。到了正阳峰,清风你先跟着我,打好基础,日后咱们正阳峰的绝学,肯定有适合你的。”

    冷锋张了张嘴,心说算了,论起教徒弟,打基础这种事,三七都干了几百年了,比自己强的太多,不值当因为这点事起口角。

    三七身为传功长老,门中的各种典籍,都有涉猎,他这样的修为,基本上属于见一叶而知全貌,当下里也不客气,将自己的感悟娓娓道来,不仅是清风听的入迷,就连寒松三人,也竖起来耳朵,这可是顶级大佬的心得,说的都是修行中的诀要,心态,方法,无一不是精华。

    清风毕竟不是孩子,也很能领悟三七的话语,有不懂的就问,说的多了记不住了,索性就掏出小本本,拿竹支记录。

    冷锋取过他的小本本,看着上面狗爬一般的字体,心中越觉得满意,这孩子当真是聪明,总能切中要害,就是不知道这字是从哪里学的,不仅错白字太多,书法也是差得一塌糊涂。

    三七道取出一把木尺,“不必记录,你只要听就是,日后有为师教你,有什么不懂的,直接问,不需为此烦恼。你既然成了我正阳峰的弟子,我这个掌峰也不能叫你空手而来,这把量经尺,就送给你使用吧。”

    清风也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但是掌峰亲自给的,他也不敢拒绝,急忙要跪下感谢。三七摆摆手,让他不必多礼。

    冷锋骂道,“回去后给我好好练字,这些东西,怎么拿的出手。”说着一扬手,那小本本碎成一团,随风而去,清风忍不住暗叫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