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死神转生 » 第三十六章 大翰之军

第三十六章 大翰之军

    发生在公元940年——即翰景宗泰康四十年——的那一场战争,炽烈军原本是不用参与的。

    炽烈军最早是隶属于开国元帅吴鼎邦麾下的重甲步军。

    那时候这支还被称为吴家军的劲旅,追随着它的统帅吴鼎邦,以摧枯拉朽之势,助力翰太祖长孙无咎在蔺朝手里打下了万里大翰江山。

    后被长孙无咎给其赐名“炽烈军”,明面上一来是嘉奖吴鼎邦治军有方,换一个更响亮的名号用来震慑天下;二来是昭告天下,我大翰天子长孙无咎有功必赏,且绝对不会做那卸磨杀驴之事。

    这暗地里其实是去掉吴家军的名号,弱化吴家在这支战斗力强大的军队当中的影响。

    然后在刚建国的第三年,即公元906年,打着给炽烈军补充有生力量的旗号,长孙无咎愣是往以重甲步兵为主的军中塞了弓手和御魂师,并且配上了相应的偏将。

    战时常伴长孙无咎身侧的吴鼎邦,自然知道这个新皇朝的天子是怕自己功高震主,独掌大权,于是在建国后的第十年,即公元914年,主动抛出了一个把柄,好让长孙陛下安心地握着。

    他抛出的是——

    “望陛下念微臣多年征战之功,”彼时的吴鼎邦跪在殿下,头放双手之间,语气诚恳,“若蒙陛下隆恩,封微臣柱国将军,微臣将感激涕零,死而后已!”

    此言一处,左右文武无不发出沽名钓誉的鄙视之词。

    而陛下长孙的反应却出奇地平静,因为当殿下所跪之人说出柱国将军一词时,他就知道这吴鼎邦小老儿是要咱彻底放心。

    一个沽名钓誉的柱国将军,总要好过表面上无欲无求的炽烈军统帅。

    妙极!妙极!

    就差兴奋地喊出来的长孙陛下,当即大笔一挥,给了吴鼎邦一个世袭一等柱国公封号,且手中所持独孤霸王剑,上可斩昏君,下可杀酷吏。

    长孙无咎这个皇帝的算盘是打得贼响。

    将军,需随军驻守。放一个一品柱国级的将军常年在军队中呆着,就好比自己往脖子上悬了一把随时会落下的闸刀,长孙无咎脑袋进水才会这样做。

    公爵,享半王爵俸,迁家眷入京。吴鼎邦,带着你一家老小到咱永宁来,到朕的身边来,好吃好喝的供着,别太辛苦,也别多想,多想的事交给朕。

    皇帝的算盘响,吴鼎邦的算盘也没落空。

    他在说出“柱国将军”一词的时候,早就知道长孙无咎一定会给他加个码,只是他不知道这个相伴了快半辈子的皇帝会给他直接加到了公爵。

    “原本以为只是加到个侯爵,也罢!公爵就公爵!”

    受封当晚,长孙无咎纡尊降贵地仅以吴鼎邦好兄弟的身份参加了吴府的家宴。

    席间,皇帝和他的柱国公开怀畅饮,亲密无间。

    一年之后,即公元915年,长孙无咎又往炽烈军里塞了一支唤妖军,吴鼎邦照例是乐呵呵地笑纳了。

    也不是这柱国公吃人嘴软,拿人手短,真就是军种确实需要补充这么一支唤妖军,不然对那一物还真就镇守起来吃力。

    炽烈军在公元915年的时候,已经成为了镇守那一处那一物的重兵。

    炽烈军是标准的翰帝国军队配置,设有前中后三军。

    翰帝国军的前中后三军配置在双王之乱后进行过一次大规模的改编。

    在改编之前,三军中的前军为轻甲骑,配以轻甲、长戟、快马,辅以给战马增加驭风能力的驭灵士。

    此军司职先锋,承担开路、侦查,兼有伺机突击或抵御小规模来犯之敌的职能。

    中军为重甲步兵,半为重盾士,半为重戟士,兵员总数一般是前军总数的两倍以上,辅以可以增加膂力、爆发力的御魂师。

    此军是正面硬刚的主战力,兼有守护主帅之职。

    后军为轻甲弓兵,配以射程可达两里地之远的超韧反曲弓和螺纹箭矢,结合可以增加目力及耳力的御魂师。

    此军属于后备部队,负责策应、殿后以及为前、中两军消除埋伏威胁的作用。

    但是一场双王之乱颠覆了整个翰帝国对于军队配置的认知。

    在这场战争之中,原本属于修行之人稀少的攻魂师职业,竟然作为双王叛军中的主力军种出现在了战场之上。

    战力恐怖如斯的这千名攻魂师,几乎在战争近半的时间内压着人数百倍于自身的对手在打。

    要不是吴莫敌和吴成璧两父子先后两次解除独步霸王剑的禁制,放出剑魂进行大规模夺魂,这些攻魂师极有可能会让三十万平叛军全军覆没。

    但是这也造成了吴莫敌兵解的结局。

    十六万平叛军的牺牲换来了翰帝国建国后的第一次三军洗牌。

    在这次历时三年的大规模配置调整之后,前中后三军的军种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前军弃用轻甲骑,而启用重甲步兵中的盾矛士,配以战矛和重盾,辅以可以扛住一般群攻摄魂术的控魂师。

    这么改的目的是因为已经有了一场惨痛的教训。

    在双王之乱的初期,平叛大军前军的轻甲骑们出于军种本职,普遍都跑得很快很远,远到甚至都能看到敌军身上盔甲的纹饰、

    本以为可以偷袭一把的他们,却是早已中了敌军诱其深入之计。

    可怜这些彪悍的马上男儿,一个个都沦为了对方攻魂师群攻魂术的摄魂之鬼,白白成为炮灰。

    如此惨痛的教训,让翰帝国的军事统帅们决定放弃灵活机动,而采用步步为营的盾矛士和控魂师的前军组合。

    盾矛士可以在控魂师之前护其稳健挺近,一旦发现对方有攻魂师,己方的控魂师即刻展开抗魂结界,然后伺机寻漏反控对方的兵种为己所用。

    中军的改编相对较小,只是在继续沿用重甲步兵中的重盾士及重戟士的基础上,加征了攻魂师。

    重盾士及重戟士以方圆阵的形式把攻魂师护在其中,形成一个个战斗队列,攻可群攻摄魂,守可重兵掩护。

    后军的改编就颇为大胆,首创式地启用了两个军种的组合。

    一、火焰系唤魔士

    翰帝国军中的唤魔士以召唤火焰系的淬火魔为主,因为淬火魔的优点是魔物数量众多,吟唱结印时间短,几乎可以做到立招。

    加上淬火魔的火焰伤害兼具直接、溅射、漫延及持续等四大优势,而且此魔的徒手攻击战力同样不俗,可以力撼修阶为寅阶之人。

    因此能召唤淬火魔的唤魔士被征召进了军中。

    二、大气系驭灵士

    火凭风势,火焰系的淬火魔都被征召入伍了,自然要配合能驭风的大气系驭灵士。其实早在改编之前大气系的驭灵士就是前军中的主要军种,只是那时候的驭灵士只是用来给轻甲骑的战马进行驭风加速之用,而改编后是用来让火势变大。

    炽烈军的三军配置和这一份配置清单略有不同。

    不同点有三处:

    第一点,前中两军全数启用重剑士。

    这个很好理解,首先,炽烈军的前身吴家军就是重剑士为主的作战之军,炽烈军有重剑士赖以存在的基础。

    其次,作为炽烈军统帅的历届吴家家主都是使用重剑的战士,训练重剑士自然驾轻就熟。

    炽烈军的制式重剑统一采用源自蔺朝姬极几给独孤离打造独孤霸王剑时的工艺。

    虽然工艺一样,但是能打造出独孤霸王剑的玄铁合金纯度那么高的玄赤铁却是千金难求,所以也只能退而求其次,全部用产自徽州和岙州交界处庆苍山的黑石铁来打造。

    黑石铁打造的重剑,虽然没有独孤霸王剑那般坚韧无匹,其硬度和韧度倒也足以上阵杀敌。

    炽烈军三军编制不同的第二点是没有三大军种:驭灵士、攻魂师和控魂师。

    原因很简单,作为镇守之用的炽烈军不用上阵杀敌,自然不需要这些加持魂气和增持自然威力的军种。

    但是他们有御魂师,与斥候当中的御魂师加持眼力和耳力不同,炽烈军中的御魂师是用来加持重剑士魂气当中的防御以及力量两个属性的军种。

    炽烈军三军编制的第三点不同是后军弃用唤魔士,改为唤妖士与弓手的组合。

    既然淬火魔的直溅漫持四大伤害性价比如此之高,为何要弃用?

    其实炽烈军在整编唤妖士之前,确实征召过两批唤魔士。

    话说头一批唤魔士在训练之时,所招的几个淬火魔突然全都失了心智,见人就口喷火舌,造成不少死伤。

    为此这些唤魔士还被治了一个术法不精的罪,给流放到了边寨。

    接着又招了一批唤魔士过来,结果这一批还是老样子,所招的淬火魔逢人就用火舌烤屁股。

    后来一查,发现是被关在最底下的那一物给附魔所致。

    因为淬火魔只是魔物中的全魔,身阶较低,像那一物那样身阶的魔物对它们附魔控制起来还不跟玩一样?

    于是仔细一权衡,朝廷特批了炽烈军独一份的唤妖士征召资格。

    因为自古妖魔不两立,加上妖魔之间的心智不通,所以唤妖士所招的妖物自然不会被那一物所控制。

    从此以后,炽烈军就以前中军——重剑士加御魂师,后军——弓手加唤妖士的三军编制形式开始镇守那一处的那一物。

    那一处这个称呼就够奇怪了,那一物又是什么劳什子?

    比起用“他”来描述那一物的话,倒不如用“它”。

    因为它在澜州南涉所做的那些事情都不是靠人力所能完成的,倒更似妖物,似魔鬼,不,就是妖物,是魔鬼。

    翰太祖延禧十一年,即公元915年的二至三月,对于生活于澜州南涉城的人来说,就是犹如地狱一般的两个月。

    那年的二月,南涉方圆五百里家养的、放养的、野生的、放生的所有飞禽走兽、蚊蝇虫豸全数被戮,是所有,你没有看错。

    然后到了三月,南涉全城男女还没从二月的震撼当中回过神来,全城的孩童又全数被掳,然后近半被发现死于岳屏山山脉的各处,没死的那一半也全部疯癫。

    这个惨剧让城中的老人想起了前朝蔺朝蔺殇宗仲景十三年,即公元860年的那段近半三至五岁孩童惨死的惨烈往事。

    那个事件当中,只有一个孩童生死不明,就是家住南涉东北角的郭大嫂独子,唤作郭明达的男童。

    于是一时之间,关于郭明达被魔物附体,又跑出来祸乱人间的说法在南涉全城传得沸沸扬扬。

    为什么要说“又”?

    因为自从郭明达生死不明之后,南涉城消停了十五年。

    这十五年来,南涉风平浪静,南涉人已经快要忘记十五年前的惨剧。

    当南涉人以为从此太平无事之时,公元880年,城中猫狗又开始出现神秘死亡,但是所幸死亡的个头不多,人们也就只是视作寻常的优胜劣汰。

    直到两年后的882年,全城近三分之一的三至五岁孩童再次被发现暴尸于岳屏山麓。

    又是三至五岁的孩童,又是岳屏山!

    南涉的死亡诅咒,总是围绕着这两个关键词。

    而在这次的死亡名单之中,赫然在列的三名成人之名让人无不扼腕叹息。

    其一,郭明达的母亲郭陈夏娥,享年四十又五

    彼时思子心切的郭陈夏娥,听闻岳屏山又出现孩童尸体,于是不顾众人劝阻,执意前往山中寻找自家孩子郭明达。

    她的尸体被发现于岳屏山山顶一凉亭处。

    其二,翰太祖长孙无咎之舅罗鸿祯,享年三十又五

    跨州采买路经南涉的罗鸿祯听说郭大嫂前往岳屏山寻找自家孩子之后,心中感念郭大嫂安危,于是带着两个斥候前往岳屏山寻那郭大嫂。

    这三人的尸体被发现于岳屏山一山涧处。

    其三,镇魔宗第二十一代传人之梁振邦,享年二十又三

    也是该这少年命绝于此。

    其实岙州镇魔宗注意澜州南涉之事已久,只是恰逢两代交接之时,青黄不接下抽不出人手,加上宗中老辈算出南涉一事所牵魔物非同小可,因此不敢擅自派人前往。

    而作为镇魔宗第二十一代传人之一的梁振邦,恰是少年义气之时,听说南涉有魔物肆虐,于是瞒着家里老小,带着二十一名镇魔宗小辈子弟连夜赶往了南涉。

    这二十一名镇魔宗子弟的尸体被发现于岳屏山的一溶洞处。

    郭、罗、梁三人的死状都十分安详,禁闭双眼的神情竟似犹如睡着一般。

    尤其是郭陈夏娥的脸上还挂着一丝笑意,让人不寒而栗。

    也许正是因为长孙无咎的舅舅罗鸿祯死于南涉,隐隐之中才会让这个翰帝国的开国皇帝决定用全帝国最好的军队前往镇压此处的那一物。

    所以,那一物究竟是何物?

    外号叫“黑面神”的一名重剑兵士又黑着脸走过冲他打着招呼的其他兵士。

    也不怨他整天黑着个脸,你要是如他一般三百六十五天如一日——不分晴天下雨——雷打不动的每天早中晚三次对着一面一丈厚的铜门喊话,你的脸也会黑,而且这位唤作黑面神的兄弟愣是这样喊了十几年。

    “郭明达!活着就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