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万历二十六年 » 第十六章 巴赛人大联盟

第十六章 巴赛人大联盟

    朱林将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全部收到了整理箱中,各种金属部件全部扔进了锻造炉。然后朱林用那些乱七八糟的食物罐头做了一份秋葵浓汤,和一份牧羊人派还有两根辣热狗。四个狗粮罐头朱林直接卖了三十五块,这辈子我都不可能吃狗粮罐头的,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至于那三个罐头则被朱林做成了山威杂烩,这些食物不但可以补充饱食度,还可以回复部分生命值。这可都是好东西啊,朱林把这些食物都放进了空间背包。

    朱林照例将商城中每日刷新的1000油页岩买了下来,顺便盘点了一下自己的资产。账户余额765423,9毫米子弹567发,.44子弹151发,7.62毫米子弹17463发。

    到了傍晚的时候坞堡来了一个朱林意想不到的人,北投社的头人,苏南。如果说按照地理划分,巴赛人可以分成四个部分,淡水巴赛,桃园巴赛,鸡笼巴赛,和宜兰巴赛。

    其中淡水巴赛是人口最多的,拥有六千多的人口,其次是鸡笼的巴赛人有一千多人,桃园的巴赛人加起来刚刚一千左右,宜兰更少,仅有的两个巴赛人村社加起来才四百多人。

    而淡水巴赛主要是由以三个大型村社为首的各个小村社组成的,一个是西海岸的淡水社统治区域人口有两千多,一个是占据了后世台北内湖区和基隆河沿岸各个村社的里族社统治区域人口有将近两千,然后就是统治了几乎大半个台北市和新北市的北投社,它底下的九个村社加起来有快三千人。所以说苏南是整个淡水巴赛实力最强的头目也不为过,他的突然来访让朱林一时半会儿摸不清他的来意。

    将苏南请进了坞堡,一路上站岗的士兵,巡逻的士兵都让苏南不由得多看了几眼。一直到了朱林位于坞堡中心的小院,经过朱林不断升级和改进,这座小院已经被朱林弄成了一个小型堡垒。三米高的水泥围墙将这座院子严严实实的包裹起来,里面自成一片小天地。在空地上种满了白色的棉花,绿色的芦荟,还有菊花和蓝莓。

    将苏南的随从安排好后,朱林带着苏南和乌玛朵进了房门,小楼一楼品字形的摆放着三组皮质沙发,中间还摆着一张小茶几。朱林请苏南坐下后,转身从旁边的小箱子里取出两罐红茶,将其中一罐递给了苏南另一罐则是自己打开喝了一口。苏南看着朱林的动作,他也有模有样的学着拧开盖子,喝了一口。淡淡的甜味瞬间在他口中爆开,这可是他之前没有体验过的船新感觉。

    这时朱林才开口问到:“不知苏南大头目今天来我这小坞堡,有何指教?”

    苏南想了一下,说到:“今天来找朱先生是想和朱先生谈一笔生意。”让朱林惊异的发现苏南说的居然是汉语。仿佛是看出了朱林的诧异,苏南笑了笑,对朱林说:“前些年和汉人商人做生意的时候,和一个汉人商贾学的。”朱林想想也对,巫马的汉语不也是这么会的吗?

    “那么不知道苏南大头目有什么大生意和我谈?”朱林笑着回应到。

    “是一笔关于几千巴赛人的大生意!不知朱先生对于巴赛人的未来怎么看?”苏南拿起茶几上的红茶喝了一口,然后手不断的摩挲着那光滑的金属盖。

    “几千巴赛人啊!几千巴赛人说多不多,说少那也不少了。可不知道大统领所希望的未来是怎么样的未来?”朱林到没有第一时间回答苏南的问题,而是提出了一个反问。

    “作为巴赛人的头领,我自然希望巴赛人的未来是美好的。祖先将我们带来了这里,这是上天赐予我们巴赛人的福地。这里有巴赛人的猎场,有农田。但很显然,巴赛人过于沉迷于自己的那片小天地了。我父亲当头领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与明人做交易,明人用少量的棉布和铁器从我们这换走鹿皮鹿角,但往往我们一年的收成也换不到多少东西。”说到这,苏南叹了口气,端起红茶又喝了一口,才继续说道:“但你不一样,这两天我一直在淡水社看,眼睛告诉我,淡水社和以前不一样了。我问过巫马,他说你才来了不到半年。到现在淡水社人人穿得上衣服,还有大量的铁质工具。不得不承认,从我父亲开始,我们两个人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将北投社发展成了一个掌控着三千人的大社,但我们九个村社加起来的铁器还没有淡水社多,甚至还比不上大屯山社。这是我的问题,我们几十年的努力,却还是原地踏步,而你只用了半年就改变了淡水社。所以,你愿意也带着改变北投社吗?”

    朱林闻言,沉默不语。看来当初决定以淡水社为模板打造一个样板间的目的已经达到了,至少钓上了北投社这条大鱼。

    很显然,苏南和他的父亲在很早的时候就意识到了巴赛人和汉人之间的巨大剪刀差,可他们并无力改变什么。几十年的时间,得到的也只是人口的增长。

    而朱林的出现,给他们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让他们看到很多以前不曾看到过的可能性。所以这算是投诚吗?朱林有点小兴奋,淡水社掌控的两千多人加上北投社的三千人,那就有五千人口了,可以拉出来至少一千五百人的护卫队。

    有了这这一千五百人的护卫队,朱林甚至有把握和一万倭寇钢正面。但目前的朱林压根养不起一千五百人的卫队,一千五百人光一个月的军饷就得九十万。开什么玩笑?朱林现在压根就没有这么多钱!

    九十万的军饷发出去就要意味着朱林每个月必须拿的出价值九十万的货物。如果瞎搞的话,他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淡水币体系直接就崩了!这是他没法接受的,想到这,朱林不禁打了个冷颤。娘希匹,幸亏还有一丝理智。

    想了很久,朱林不由得点点头:“苏南大头目,北投社愿意加入到淡水商社的体系内,我当然是欢迎的。但我也希望大头目能在部分事宜上给与我一些支持。毕竟巴赛人的出产太少了,我这边也是养着一大批人要吃饭,所以很多事情上我也帮不上太多忙。当然如果北投社可以做到和淡水社一样的事情,我对北投社也会和淡水社一视同仁。对于我来说,不管是巴赛人,噶玛兰人还是南边山里的高山族,都是一样的。如果能够和平共处,共同发展,那我都是欢迎的。北投社当然也不例外!”

    此后朱林和苏南就各项细节进行了详细的商讨,一共达成了关于土地,矿产,征兵,商贸,货币等七项粗略条款,后世史学家称之为北投七条或者北投条约,他们普遍认为北投条约是明圣宗起家的根本。也正是因为北投条约的存在,在巴赛族联盟大会上,圣宗皇帝才能够将整个巴赛族绑上自己的战车。

    三个月的时间一晃而过,朱林从大屯山社和北投社招募了一百人的水兵部队,由阿巴力带领一班进行了两个月的新兵训练后组建了淡水商社水上护卫队。由阿巴力担任队长职务,以缴获的一艘关船为训练舰展开海上训练任务。而那三艘小早船,朱林则是组建了一支商队,将手上的棉布,弓箭,和铁质工具卖往宜兰和台中地区。这两条由淡水码头出发的商路给朱林带回了大量的动物毛皮和风干兽骨。

    淡水码头就是那群小鬼子俘虏修建的,不得不说,小鬼子俘虏是真的好用,吃的少,干的多,不听话了自然有巴赛监工用警棍教他们做事,虽然略有折损,但扛过了这三个月的小鬼子已经被调教成了绝对听话的两脚畜生了。

    历时快两个月才修建完成的淡水码头如今已经是一个有着十二个大型泊位的大码头了。而随着淡水码头的的完工,以及夏天的到来,朱林又给小鬼子们找了个新活儿,那就是修建晒盐场。当然,他们只用负责最基本的打地基等任务,而具体的修建工程则是由朱林亲自负责。而朱林也为此整出了五千个混凝土形状用来铺设晒盐场的三个盐池。

    而由于地形的原因,经过多次勘探后,朱林不得不把晒盐场的修建在原来沪尾社所在地的南边靠近淡水河的地方。因为晒出来的粗盐需要溶解过滤再蒸发,所以开设晒盐场的地方必须又有海水又有淡水,毕竟现在可没有自来水。

    为此朱林还特地在晒盐场旁边规划了一个可以驻扎四十人的小型碉堡,里面可以储存够四十人吃一个月的食物淡水和大量弹药,二楼的射击孔基本可以无死角的射击来自各个方向的敌军,而顶楼设计了一个巨大的烽火台,在天气好的时候点燃的狼烟,甚至可以在淡水社看到。

    在小鬼子们把地基挖好并将土地平整过后,朱林又花了整整两天的时间将晒盐场的框架修建好。再接下来就是开闸放水了,由于没有水泵,朱林用这群小鬼子劳力挖了一个低于海平面的大坑所以引水之后的沉淀池,蒸发池和结晶池都是和地面平齐的只有大概一米的池沿来防止泥土或者野生动物进入。

    而海水引进来后,先要在沉淀池将泥沙等杂质沉淀下去再把上层的海水导入蒸发池,经过初步的蒸发得到饱和盐水,再引入结晶池完成最后的蒸发得到粗盐。虽然这就可以直接吃了,但是里面还是会含有一些镁钾化合物,不过吃不死人就是了。而现代工业会再次溶解,过滤,结晶,蒸发等步骤来去除粗盐中的化学成分,制作精盐。

    朱林当然也不会放过精盐这种好东西,根据市场需求不同,价值也不同。需要耗费更多劳力成本的精盐自然也会卖出更高的价格。

    就算是朱林的粗盐也绝对可以碾压同时代了,此时的明朝虽然已经开始使用晒盐法了,但他们在普通的滩涂地上晒出来的粗盐往往会含有大量的泥沙,而朱林的晒盐场则是用水泥铺设而成,虽然不可能完全避免泥沙,但也会比明朝的粗盐要强上数百倍。

    随着第一池海水引入沉淀池,巴赛人的监工开始监督小鬼子们开始修建围墙和碉堡,而朱林则是回到了商社的小坞堡,毕竟他可不会傻傻的在那里等海水沉淀三天。

    回到坞堡的朱林则是又开始了他的搓搓搓大业,随着朱林在巴赛人中影响力的扩散,现在每天都有各个村社的巴赛人划着艋舺带来各种各样的原材料,换成淡水币,然后再扯上几块布,或者买上一些铁器或者粮食回去。

    甚至很多人压根就不在朱林这买东西,而是直接带着金灿灿的淡水币回去在村社里买上一些新鲜肉食。越来越多的巴赛人搞得乌玛朵根本忙不过来,天天找朱林抱怨,结果被朱林一句招人怼了回去。现在淡水商社已经不再是当初的小猫小狗三两只了,乌玛朵收下现在已经有十几个收购员了。如果还要加上那三条小早船的船员,那都有快六十人的规模了。

    而乌玛朵显然很喜欢这种每天收到一大堆钱的感觉,每天晚上都会一个一个的清点那些淡水币到很晚,虽然对于朱林来说只需要几秒钟的读秒就能够准确的知道具体数字。

    而账户中的存款已经突破150万的朱林终于决定将护卫队扩充到四百人。这样加上水师一共五百人规模的护卫队,朱林每月需要支出30万,而现在平均一个月收入在三十五万左右,剩余的五万块也够朱林应对不时之需了。

    在朱林的规划中,这四百人的陆军护卫队朱林准备分成四个排,每个排下辖十个班。两个盾兵班,六个火枪班,和两个长矛班。

    而盾兵朱林也给他们配上了武器,铁管手枪,虽然有效射程只有区区15米(15米内射穿铁甲),但六十米的最大射程和每分钟60发的射速可以让六发装填的左轮手枪在六秒内打光所有子弹,一个排二十个盾兵在敌人贴近时一阵120发子弹的快速射击足够敌人喝一壶了。而朱林之所以没有选择三三制,而是选择了十进制的原因主要还是因为太缺少军官了。就这四个步兵排长,还都是最早跟着朱林参加过沪尾社那场战斗的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