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万历二十六年 » 第三十九章 斯卡罗

第三十九章 斯卡罗

    第二天,朱林留下久强带着一个连的士兵和一千番兵在一个大杰颠社向导的带领下向东探索地形,自己则带着两千士兵和一千番兵继续向南往打狗方向前进。

    越过阿公店溪,继续清扫阿公店溪以南的塔加里扬社的伞部落。

    双方约好了如果遇到大的溪流就沿着溪流往下游行进到海边会师。结果朱林沿着阿公店溪一直往南,一路上碰到的村寨都是废弃的无人村寨。

    足足三天的时间,一直到打狗山的海边都没有找到活人,看来打狗的以北的原住民都跑了。

    在打狗山见到了正带着人修建临时码头的阿巴力,他们是沿着海岸线一直南下寻找适合的港口,结果在打狗山北面找了这个天然海湾,就停泊开始修建临时港口以供军舰停泊,如果水深足够,后期朱林自然会派人来修建永久军港。

    朱林派草鸭带上两千士兵沿着陆路前进,阿巴力带着八艘战船沿海路前进继续向南清理打狗平原并尝试与久强会师,然后一起向屏东平原进攻。随着久强带领的军队对大岗山以东的探索,朱林系统中的地图也开的更多了。

    久强也是很好的执行了朱林的命令,每往前行进一段时间,他都会原地驻扎休息,然后派出数支小队向四周探索,这样能最大程度的开地图。

    而台湾北部的地图,也随着朱林的统治范围和联盟部落的活动基本上都打开了。整个东番岛的地图朱林已经打开了近四分之三。

    而随着飞剪船不断的将后勤补给运到打狗,然后回到台南将麻豆诸社的俘虏运回淡水,一下子接近两千西拉雅人被送往矫正营,经过简单的纪律训练后,就会被送往淡水城工地进行劳动改造,朱林顺势又从淡水城的工地抽调了两千小鬼子和一千汉人工匠前来建造打狗城和打狗炮台。

    后续从海州运回来的汉民也会送来打狗,对打狗城进行开发(虽然打狗不好听,但高雄是日本人起的名字,我实在是不想用,就用古名吧,清朝也是叫的打狗)。

    至于台南还可以再等等,到时候可以从福建广东在招一批人,打狗去潮州府也不过三日的路程。

    接下来的几天朱林一直在考察打狗地区的地形,为打狗城的修建选址。

    根据大杰颠社的向导所说,很多年前打狗山以东的地带原来是一片沼泽地,直到十几年前左右,因为自然的冲积作用使陆地面积扩大,现在的打狗平原才逐渐成形,这也是打狗这边一直没人居住的原因。

    但朱林反复考察后还是觉得打狗山东面更适合打狗城的修建。

    北边虽然现在建立了一个临时港口,但还是面积小了。而南边同样拥有一个天然海湾,很适合做港口,而且离打狗山更近,如果在山上修建一个炮台那么基本上可以笼罩整个港口,也更加易守难攻。

    而且朱林根据后世的经验,城池修建在南边也能更好的统治打狗平原。

    于是北边的临时港口就成了一个备用港口,朱林让运来的工匠和奴隶先在南边开始修建港口,而他则是忙里偷闲的打开地图看了一下各部队的位置。

    久强的位置已经很靠近草鸭了,已经到了淡水溪的西侧。不得不吐槽一下,原住民取名字的水平和作者一样菜,各种重复的名字一大堆,让人摸不清头脑。

    朱林准备等把屏东拿下后改名字,必须要改名字,就叫镇南溪!

    等等,阿巴力这是跑哪去了?

    朱林看着地图上的红色光点有点懵逼?

    你咋跑到琅峤去了?我是让你往南去屏东,没让你接着往下,琅峤那是下个阶段的事情。

    将打狗城的事情扔给了汉人工匠,反正他们在淡水也是这么弄的,有经验了。

    朱林赶紧带了五百人,带着两艘船往南去了。踏马的,阿巴力!你看我见面了削不削你就完了。

    琅峤可不是什么好地方,那可是个硬钉子,巨他妈硬的钉子。

    那里有一个叫做斯卡罗的部落联盟,号称琅峤十八社。

    荷兰人,美国人可是先后在那碰了钉子。

    连国姓爷都拿他们没办法!清朝时期琅峤都是法外之地!

    阿巴力个真要憨货一头扎进去,鬼知道会出现什么事。

    斯卡罗人是一支被排湾化的卑南人,在卑南族起源传说神话中分为石生起源说和竹生起源说,石生起源的卡砦卡兰部落本为台东平原中的霸主,但在滑地战役败给竹生起源的普悠玛部落,丧失霸权。

    其中一位领袖卡利马劳受到普悠玛人的屈辱,领导一部分卡砦卡兰族人往南迁进入恒春半岛,与当地的排湾族武装冲突。

    由于拥有强大的组织与武力且又善于使用咒语,当地的排湾族皆纷纷臣服,并以“斯卡罗”称呼这一支外族。斯卡罗该词后来引申为“乘轿者”之意。

    这一支斯卡罗人称霸恒春半岛后,逐渐成为拥有原始土地权的统治阶层,演变为斯卡罗人部落领导排湾族部落,形成跨部落的大型酋邦。

    这一支斯卡罗人后来与当地人口多数的排湾族人互动,渐渐排湾化。但仍保持与同神话系统知本社族人友好关系,并与竹生起源说的普悠玛人,即卑南觅部族保持敌对。

    荷兰时期,荷兰人记载琅峤酋邦,他们原有十八个社,后来失去两个,为十六社,全由一个“君主”(荷兰语:vorst,地位次于国王)统治,荷兰人会将其统治者称为“琅峤君主”,居所被称之为琅峤社。对于琅峤地区的原住民,荷兰人尽管觉得他们的居所又小又难看,但认为他们是福尔摩沙岛上所看到最文明的人。他们穿着得体,妇女穿裙子,长及脚踝,女人甚至遮著胸乳,鸡*女和奸*淫被他们视为非常可耻的事情,且每一个人只能娶一个妻子。

    琅峤人首领“琅峤君主”对属下也比较有权威,有很多侍从服伺,这些侍从一直陪在他周围。

    “琅峤君主”可以从属民收取食物或供品,包含耕种和狩猎的所得,如同税收一般。此外“琅峤君主”可以指派各社的统治者,也可以任意处置子民的生杀大权。

    若君主去世,领导权就由长子继承,同样受到族人尊重。学界一般认为琅峤人势力为当时台湾南岛语族中,最具中央集权特质的政治形态。

    1642年荷兰人与原本的盟友琅峤人间产生间隙,因荷兰人准备攻击同为石生起源说的卑南其他部族,琅峤君主Tartar不愿对借道攻击的荷兰军队提供补给,此外琅峤人还攻击受荷兰人保护的汉人,加上一些番社也向荷兰人抱怨Tartar的独裁。

    同年年底荷兰人出兵与琅峤交战,琅峤酋邦与知本社结盟一同对抗荷兰人和其同盟番社,琅峤酋邦甚至提供一把步枪和火药等新式武器给知本社抗荷。

    但在战力装备悬殊下,琅峤酋邦战败,共有五个番社被烧毁,琅峤君主遁走知本社。

    荷军听闻知本社收容琅峤君主本人与其随从,遂与其盟友卑南觅人出兵降伏了知本社,战后知本社被迁往知本溪一带的平地。

    这场战事严重打击了琅峤诸社,作为处罚,所有琅峤人每户每年得缴交5张鹿皮给荷兰东印度公司,传说琅峤社被杀到只剩五个男丁。

    当郑成功征台时,明郑的部队南下进军,传说琅峤势力能动员茄藤社以南的人群,重创郑军阻挡其势力南下,这场与琅峤诸社发生战斗,使明郑军阵亡700余人。

    随着明郑军事力量投入与琅峤诸社的战斗并降服之,郑氏派兵在龟壁湾(即琅峤湾)驻守,并命林姓统领率兵于附近的平地屯田,命名为统领埔。

    1867年美国商船“罗发号”(Rover)在恒春半岛沿岸遭到台风袭击触礁,数十名船员幸存上岸却遭到琅峤十八社中龟仔甪社社人杀害,爆发罗发号事件。

    美国驻厦门领事李仙得向清廷抗议,要求惩罚凶手,不过台湾道道尹吴大廷却表示事发之处为生番之处,界外之地,惩戒困难。

    美方因此决议自行处置,于同年6月发动军事行动,即美国福尔摩沙远征。然而美军因不谙地理且屡遭琅峤十八社伏击而身心疲惫,美军少校麦肯齐战死,登陆的美军被迫撤退。

    真要说什么君主,朱林是不信的,最多就是和排湾族一样的贵族制度,毕竟斯卡罗人也是被排湾化了的,在朱林看来也不过就是和所谓大肚王那样的部落联盟。

    虽然所谓琅峤君主能调动的十八社的兵力不会超过3000人(历史上曾发兵960人和荷兰人组建联军功伐卑南人),但战斗力绝对是杠杠的!

    你就光看荷兰,明郑,美国佬先后在斯卡罗面前吃瘪,就能想到他们的战斗力。

    不过这也是由于他们不善丛林作战造成的,你看看人荷兰人,吃过一次亏,直接靠卑南人把斯卡罗打的差点无了。

    可朱林是什么人?手下士兵全是原住民,武器装备却是时代碾压,虽然丛林作战十分限制火枪的射程,但被朱林靠大量子弹喂出来的护卫队都是一等一的神射手,本身就善于打猎的他们用起枪来那就是天生buff。

    朱林的要求虽然没有二战时期的小鬼子变态,但每人每月150发的实弹射击还是强制要求了的,300米的固定靶十中六算及格,十中八算优秀。

    200米以内的固定靶必须百发百中,朱林还专门叫人弄了一个移动靶场,一个两米五深的巨大的圆坑,由一个士兵在下面举着靶子不规则的跑,上面射手在两百米外射击,十中八者为优秀,这也是义务兵想转为常规兵的硬性要求。

    虽然朱林现在的主要战法还是以火枪战列线两段射击法为主要野战战法,但这毕竟是面对敌人阵营密集的情况,如果是散兵线,或者是丛林游击战,则需要更好的枪法来提供命中率,废铁甲在面对目前还处于新石器时代的原住民来说还是具有很好的防御力的,除了会降低一些机动性以外,但在现阶段可以说是最适合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