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重拾山河录 »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七章

    林少谦收拾好之后,便跟众人分发他从川西带来的物件。少谦这个大师兄还是非常称职,观里每个人都没落下。待到晚饭时间,蔡旭和周浦也看到了回来的少谦。

    “大师兄回来了?看着清瘦了不少,这一路累着了吧。”

    “没有没有,倒是我不在这些日子里,难为你了,这帮小子没整出什么幺蛾子吧。”

    “没有没有。”周浦将林少谦不在这些日子里发生的事情大致跟林少谦交代了下,也包括花容一行人借宿之事。

    “那几人你觉得不像一般借宿商客?”

    “是啊,当时我也留意了几分,可观察几人并非有所企图之辈,也就没过多询问。”

    “嗯,没事便好,对了这个给你,这趟护送师傅他们去西川回来之时给你们带了点东西,也不知道你们喜欢不喜欢,想着你们也未曾去过西蜀之地,就带了些当地特色回来。”

    “谢谢大师兄了。”周浦接过盒子,小心翼翼地打开。只见木盒之内整齐排列着一行银针,一头一尾更是两枚金针。

    “师兄,这是?”

    “这是送你的,怎样喜欢吗?”

    “太贵重了吧。”

    在这大宋,虽说金针银针也并未算稀罕物件,但是一般做工却非常考究,因此百姓人家少有用的上的。至于价格,由于用材和工艺摆在那里,普通一套银针价格大约在二十贯左右,相当于普通人家几月花销,当然这还得是大城市里人家。眼前这盒银针显然做工有别于普通银针,周浦一时愣了神。

    “收下吧,我们观里就属师傅和你医术高明,这东西对我来说也没什么太大作用,师傅自由十二金针,自然看不上我这个。而且,我也没花钱,这也是路上一位员外送我的。”

    “如此贵重之物,这员外看来家里着实殷实。”

    “我回来之时恰逢梅雨季节,道路泥泞车马难以通行,自古蜀地道路险阻,我便乘船。这梅雨季节河水暴涨,未到荆湘之地,就遇到大水,船舶只得靠岸歇息。那员外一行人在靠岸之时不慎发生以外,员外的小女儿跌入水中。你知道我自小熟悉水性,小时候就在长江边长大的。当时情况紧急,周围人大抵都不实水性,我就跳下水救起员外小女,这员外也是厚道之人,就将此物赠我作为救命谢礼。”

    “那我就更不能收了,这东西对你来说意义非凡。”

    “哪有你说的这般,这东西我又用不上,对我来说就是个摆件罢了,你拿着远比我有用处。”

    周浦也不再推辞,“那就谢过大师兄了。”

    “你我二人还需这般客气,收着便是。”

    转头笑着对蔡旭说道,“当然,也有你的,给你,这可是个好东西。”

    蔡旭看着眼前的东西,一时间也没看出用处。

    “这是钱袋,你自小在这山里长大,也没什么钱财的概念,这算是你以后外出游历前师兄给你准备的必备之物吧。这可是蜀秀,乃是川蜀之地相当有名的技艺,这种手法做出来的东西,尤其是衣物,外形精美,耐用且防火。这钱袋看起是个小物件,可是要做出来一个蜀工大约也要半月左右。以后你外出在外,钱财贵重之物放在里面,方便且实用。”

    “谢谢大师兄。”蔡旭看着眼前的东西,稍有些感触。蔡旭自小和众人待在一起,在内心里早已经将他们当作亲人般对待,再加之王茂端并未提起蔡旭身世之事,大家包括蔡旭本人也知道不多。对于亲情来说,蔡旭其实感觉不深。

    回到房间里,蔡旭就将自己每月存下的余钱一股脑全放进钱袋里。看着半鼓的钱袋美滋滋的揣进怀里。这里便要说下,在这大宋啊,其实不论道观或是佛寺,每人每月都是有月钱可以领的。宋朝因为当朝着对道法痴迷,因此大多道观都是由官府分发供给,当然,要是皇家钦定的供需给得就更为丰盈。因此许多百姓过活不了的,都愿意选择投奔道观。像是福圣观,九霄宫这样的道观,往往一年下来,收入颇为可观,除了日常开销尤朝廷供补,还有其他一些额外收入,比如土地收租,道观香火什么的。再加之并未有苛捐杂税之类的支出,道观属于是只进不出的貔貅产业。每每时运不佳之际,放粮赈灾之举,往往道观寺庙都比富足大户人家做的要多。

    由于大师兄回来,晚间难得众人齐聚大殿上晚课。这所谓晚课,也无非是理经颂道之类的自学环节,时间也不长,大约一个时辰。

    “众师弟。”林少谦的声音打破此时的安静。

    众人抬头看着林少谦。

    “这次我虽师傅外出前往川蜀,在看完青城道观讲到之后也深有体会。师傅吩咐回来之后跟大家讲讲自己的体会。借今日之时,于大家说道说道。”

    “这次青城问道,由天宗道首赵明哲天师主持,咱们师傅也作为主讲之一,可惜时间仓促,我并未等到正式开始。不过过去的时日,由于此次问道声势颇大,早早就有许多道门弟子前往等待观礼,那段时日大家齐聚,相互交流心得体会,我也从中受益颇多。”

    林少谦看了看众人,继续说道,“我等求道问道,不知众位师弟可有疑惑,所求何道所问何道。”

    “愿闻师兄详解。”众人齐声。

    “所谓传道授业解惑,所传所受所解皆为前人之道。他所受所解真就是你们自己的道自己的惑吗?心中之道,可谓万千,并非是得道成仙才是道,就结果而论,时至今日,成仙羽化之人不在多数,那么我们寻求的道真的存在与否。如果以这个结果来论证,我们所寻所求之道就并非真实,这也会阻碍大家心境。”

    “这次听闻众多言论和道法学说,我回来这一路一直在思考,我所寻之道谓何。从拜师之时起,每日学道念经零零种种已变成一种生活习惯,其实自己也忘记一心向道四字的意义。仿佛自己做的事情只是应该要做的。我就在想,我自己的道到底是何。”

    众人听闻之后陷入沉思,并未有人出言,林少谦此时也与众人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