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城一代的奋斗史 » 第一百零九章 演出

第一百零九章 演出

    黄河把河南两岸的人隔离的好苦。

    郑州到豫北五个地区仅仅只有一座公路桥,还是由原来老的京汉铁路桥改建的。桥面太窄,只能单向行驶,交替通行。一旦遇到特殊天气或者交通事故,这座公路桥堵十天半月是常事,最长的一次堵了一个多月。

    省委省政府下决心改变黄河两岸交通瓶颈问题,快速决策,快速立项,快速建设,仅用两年多的时间,就建成了一座钢筋混凝土大桥,黄河天堑变通途。

    10月1日,黄河大桥将举办隆重的通车仪式,庆祝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

    李勃早就得到这一消息,又听说班里学习委员张世荣,寒假在大桥工地打过工,更是激发他一睹为快的激情,趁十一假期,一定去看一看黄河大桥。

    有三门作业压在心头,李勃怎么可能放心去参观游览呢?

    放假也不得轻松,一大早他就在心里挂念着作业的事。

    上午是集体活动,集中看电影,受教育,他心里象挂了一块石头,总落不了地,电影也没看好,什么情节也没留下印象。

    午睡一会儿醒来,已经过了三点钟。

    他匆忙走进教室,先做《数理统计》,左思右想,边算边划,却怎么也没有找到解题思路,一点眉目也没有。时间过了半个小时,也没完成一道作业题。长叹一声,把课本、作业本全扔进桌斗里,出门放风,稍微疏散一下紧绷的神经,进行一下大脑系统的调整。

    回到教室,改做《语文》作业。还好,因为已经打过草稿,只需修改、润色,抄写到作文本就算完成了。即便如此,也耗费了半个小时时间。

    紧接着做《工业统计》,对照课本上的概念、例题,花费一个小时也完成了。晚上,再加班主攻《数理统计》,弄到很晚才完成。

    突击完成作业,李勃就想着安心去黄河大桥。

    安心去黄河,安得下吗?去得成吗?

    李勃一大早就赶到去花园口的公路边等车。路两边,间隔不远,就插一面彩旗,隔一段路,就拉一道红色横幅,红底白字,写满庆祝黄河公路大桥通车的祝福语。

    路上的车辆一辆接着一辆,通行极其缓慢。行人如织,犹如蚂蚁行雨一般,哪里有别人插足的地方。

    想从路东横过到路西,必须等待十几分钟,瞅准空挡时间,猛插过去。如果稍微慢一点,就可能被汽车撞上。

    公共汽车上,无论是长途车,还是10路公交车,车上的人挤得象过年锅里下的饺子,没有一点缝隙,连车门都难关严了。有的车到干校车站根本就不敢停,“嗖”地一声就急驶过去了。

    步行去吧!那怎么能行?11公里的路程,以急行军的速度也得俩小时,况且路上又拥挤不堪,来回就需要五六个小时,如何吃得消?即便走到黄河大桥,精疲力尽,恐怕连腿也抬不起来了,如何能欣赏大桥的雄姿呢?

    李勃无奈,只得再返回学校。

    好在还有十几个同学呆在学校,约几个人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轮番上阵,打发寂寥。回到寝室,用下象棋、看书,打发时间。

    10月2日,李勃又起了一个大早,赶到水校门口等车。苦等一个多小时,也没能挤上车。无奈之下,往南走到动物园,又等了好长时间,大约10点20分,才挤上一辆由9路改成10路的加班公交车。

    李勃的心儿早已经飞到了黄河大桥,飞到了黄河岸边。

    他要饱览大桥的雄姿,要在母亲河的摇篮里领略母爱的温馨。他要拘一捧黄河水,重新品尝一下黄河母亲的乳汁。作为一个黄河之子,见到母亲河的心情是如此迫切。

    一路上,李勃忘记了观赏沿途风光,忘记了此时正是稻谷收获季节,忘记了田野里丰收的欢歌。车轮啊,你为何转的那么慢呀!

    11点整,汽车在索须河站停下来,往前的路实行了交通管制,所有的人都必须下车步行。

    李勃往大桥方向望去,看到两排路灯齐刷刷地站在大桥两边,一直向前延伸,根本就望不到头。

    啊!终于第二次见到您了。您好!黄河,伟大的母亲!请您接受儿女们向您的敬礼!

    雨季已经过去,黄河的宽阔河床上,皱纹堆垒,坑坑窝窝。黄的脸色,黄的肌肤。然而,黄河并不平静,李勃站立在大桥中间,可以听见滚滚东流的涛声。黄河水冲击着已经废弃的、还没来得及拔出的施工临时桥的桥桩,打着黄色的旋涡,滚滚向东流去。

    见到黄河,李勃才真正体会到李准在小说《黄河东流去》中描写的情景,深切感触到黄河沿岸人民旧时生活的苦难。

    回到现实场景,在大桥的南半部分,游人比肩接踵。

    有人把望远镜高高举起,对着远方,看一看黄河母亲宽广的胸怀,望一望建设者的巨大业绩。有人把照相机的焦距对准,按动快门,对准黄河给母亲照张像;对准大桥,给建设者们留下一块活的纪念碑;然后,安静地躺在母亲河的怀抱里,给自己,也给黄河母亲留下一张纪念照。

    李勃觉得,仅有这些还不够,我们都应该擦亮眼睛,开动脑筋,把母亲河的高大形象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时时刻刻都要想着:为了母亲,我们做儿女的应该怎样尽孝心。

    刚刚竣工的大桥桥面,还散发着柏油的浓香。汽车经过,桥身轻轻颤动。

    涛声和鸣,游人欢笑,好一曲时代的交响乐。

    水天一色,一桥飞架,汽车急驶,人流蠕动,好一幅当代风景画。

    李勃沿着大桥东侧的人行道,随着拥挤的人流一路向北。走到中心位置,他发现行人逐渐稀少,郑州方向来的人转回南岸,原阳方向来的转回了北岸。大桥两边的人行道,仅有三三两两的人,边走边谈。

    游兴不减,继续北行。古人云:“不到黄河不死心”,李勃暗下决心,不到桥头不死心。

    李勃一边走,一边远望宽阔的河滩。

    黄湿泥,黄湿土,黄土地,从河心向外,依次演变。在大片的荒草地上,李勃看到远处一位牧羊老人,挥舞羊鞭,正驱赶一群山羊,黄天绿地里聚起一片白云。而在近处的大桥下,有两个男人正在河滩地里的一个池塘撒网捕鱼。

    李勃仰天慨叹:“啊,黄河,母亲,您拥有这么宽广的胸怀,又有这么高尚的奉献精神,真不愧为一位伟大的母亲!”

    河滩尽头,展现在李勃眼前的是金色翻滚的稻浪,稻谷飘香传千里,丰收欢喜乐万家。听,农家姑娘唱起丰收歌,镰刀奏响丰收曲。稻田埂上,摇摇晃晃的稻担,随着农家姑娘小伙轻快的脚步,荡荡悠悠,这不就是最优美的丰收舞蹈吗?

    李勃走到大桥北头,转身回看,看到好几道红底白字的横幅和一架高大的彩门门楼,周围用苍松翠柏绑扎而成。门楼西侧,建了一个岗哨,站立着几位紧握钢枪的武警战士,威严肃立,沉着指挥,紧盯着每一辆车,每一个行人。

    敬礼!大桥卫士,黄河卫士!你们顶风雨,冒寒暑,守卫着伟大的黄河母亲,守卫着凌空飞架的黄河大桥。为了保卫黄河大桥的安全,你们辛苦了!

    在黄河北岸的桥头,李勃乘上了一辆发往郑州的长途汽车。从车窗里再一次深情地望着黄河,望着大桥,默默地陷入沉思之中......

    回到学校,李勃专门到阅览室,查到如下一些关于大桥的资料,郑重地抄录在自己的资料本上。

    郑州黄河公路大桥位于黄河下游上端,离ZZ市区约15公里左右;南岸是ZZ市花园口,接郑花公路,北岸为原阳县桥北乡马庄村,连郑新公路,途经该桥公路为BJ—香港公路(107国道),是郑州—滑县公路(213省道)的枢纽。

    大桥由北引桥、主桥和南引桥三部分组成。桥型上部构造为T型预应力简支梁,分为系梁、墩柱和盖梁,下部构造为钻孔灌柱桩。框架式桥台,双柱式桥墩,为一框架结构,采用钻孔桩作基础。预应力张拉锚固系统采用XM型锚具。桥面混凝土为连续式,以伸缩缝为分界线。该桥左岸跨堤采用平交方式,同时设置防汛交通辅道连接上下游堤防交通;右岸采用立交方式与黄河大堤交叉。

    大桥设计使用年限100年,全长5549.86米,采用(28×20+62×50+47×40)米的跨径布置,桥孔布局137孔。正桥面宽度为18米,中间9米为快车道,两边各有1米宽的人行道和3.5米宽的慢车道。南引桥面宽19.5米,机动车道宽16米,两侧人行道宽各1.5米。桥面每140至250米设一伸缩缝,以伸缩缝为分界线,计25联。大桥跨越黄河大堤时与堤顶道路净空少于3.5米,桥位处河槽宽度750米,河槽最大摆动宽度1000米。全桥共圬工体积为14万多平方米。

    大桥于1984年7月5日开工建设,1986年9月17日工程竣工,10月1日正式通车运营。大桥桥面为双向四车道,设计速度60公里/小时,总投资1.7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