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城一代的奋斗史 » 第二百九十八章 副科梦碎

第二百九十八章 副科梦碎

    所里一纸公文就决定了李勃的命运,副科以上的任命名单里并没有他的名字。

    牛长山科长的玩笑似乎开得太大了。

    10多天前,在紫荆山宾馆的全省劳教生产财务工作会议上,来自全省17个劳教所的生产科长和统计员一起讨论局领导的讲话。轮到牛科长发表意见时,他说:“我这两天感冒,嗓子发炎,声音嘶哑,没法讲太多东西。下面请我们的副科长李勃同志代我发言。”

    李勃大吃一惊,心中暗暗叫苦,我啥时候成副科长了?不会是刚报到上班时,乱喊吕海伟为‘副科长’的噱头又出现了吧!

    但这是正式会议,不是可以随便乱说的。三十多双眼睛一起聚焦到李勃身上,让他一时有些紧张心慌。

    李勃心一横,怕什么,科长的发言稿还是我写的呢,说就说呗。

    李勃对所里生产经营情况的熟悉程度,在所里敢称第二,就没有人敢称第一。经过一年多的工作实战历练,每次下达生产计划,汇总统计,数字早就刻在脑子里。所以他的发言有生动的事例,也有详实的数字。啪啪地一讲,听者无不叹服,连在座的主管生产的袁副局长也啧啧称赞。

    李勃刚讲完,袁副局长就带头鼓起掌来,接着整个会议室就是掌声雷动,有人甚至喊起好来。

    豫北一个市劳教所的生产科长老张,就坐在李勃身旁,一边鼓掌,一边小声说:“李科长,你真了不起,这么年轻,这么有才,前途无量啊!”

    李勃脸一红:“只是有此一说,我还没见到红头文件,也没见领导宣布呢!”

    老张嘿嘿一笑:“你们科长都说了,那还不是早一天晚一天的事。现在不是鼓励干部年轻化嘛,你们是省直单位,改革的步子会迈得更大的。”

    李勃会后想问问牛科长是咋回事,但没敢开口。他知道,人事问题是组织上的事,不该问的绝对不问,问了反而不好。

    所里改革试点期间,大胆使用干部还作为典型经验在全省劳教工作会议上交流过的。既然工人身份都可以提拔为副科级干部,自己正式干部身份为什么不能提拔为副科长?

    正常的干部晋升,中专毕业参加工作,第一年为见习期,第二年可定为办事员,两年后可以晋升为科员,再工作三年才有资格晋升为副科级干部。

    李勃在所里进行改革时,曾经是四人改革小组成员之一,参与了所里改革方案的起草。

    那时,李勃就是冷士仪所长亲点的爱将,敢把这么重要的事项让他参与,说明冷所长对他高度信任。

    如果冷所长提议突击提拔李勃担任生产科副科长,估计也没有人会提出反对意见。当时,负责人事工作的王学仁主任对李勃也非常客气,估计他也是看到了李勃背后撑腰的那个人不是常人。

    冷所长在大会小会上,也没少表扬李勃,说他年轻有为,有想法,有干劲,能干事,能成事。还说,对这样的年轻人,就应该压担子,多历练,必要时也可以打破条条框框,破格提拔。

    现在,生产基建科原有的两个副科长,张军杰去了供销科,王贵仁去了富华公司。牛科长觉得没有副手,工作压力大,多次向冷所长提议配一个副科长,但一直没有回应。牛科长一有事,就让李勃替他去开会、处理生产基建方面的事务。时间一长,所里就有人称李勃为“二科长”。

    可是,没有所里下发的公文通知,所谓的“二科长”、代理科长等都是笑谈,没有实际权力,也不给工资挂钩,只有多干活、多担责的事。

    上次会议之后,局里管统计的主管领导催报表,电话打到所里,就直接说,找生产科李副科长。

    所里对人事风向向来敏感,一有风吹草动,马上就会满城风雨。这样让李勃很是被动,也十分尴尬,可也没法解释。

    这回文件下来了,根本没有李勃啥事。提拔副科的事,好像本来就是一场梦,大梦醒来一场空。

    李勃也能想得开,自己还是原来的自己,也挺好的。激动的,不该激动的,对他来说,没什么两样,风波不会再起,一切还都在平淡中度过。就像这空中的漫天飞雪,停了一阵,晚饭时不是又开始下起来了吗?

    所里是正处级单位,副科长就是中层领导干部,哪恁么容易就落到自己头上。一个农民的子弟,才走出农村几天,才在城里吃几顿干饭,就想吃天鹅肉啦,简直是痴心妄想!你哪里来的底气,哪里有什么资本,哪里有什么背景?

    李勃不敢想,也不愿想,觉得按部就班,正常晋升,到退休时混到副科级,也许就不错了,年纪轻轻,就弄到副科,你以后的近40年,还能干些什么?

    但他也想,如果他真的突击提拔为副科长,尹雨潇是不是就愿意跟他谈恋爱,他过年是不是就可以领回家,让爹娘看一看呢?

    李勃自嘲地一笑,既然是梦,就有破碎的那一刻,还没有听说哪一个人,把梦能做成电视连续剧呢!

    不去管它了,不当副科长,还是要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的,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应该具有职业素养。

    李勃拿起当天的《河南日报》,在文萃版,看到一篇文章,说中国又创造了一条世界之罪。

    文章说,一家外国机构的统计数字标明,中国是官员最多的国家,官员占人口的比例大大高于发达国家。

    中国有一个古老的寓言,云: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倘若先修建庙,再配备和尚,是正理,倒也好安排,而如今确实颠倒着的,先有和尚再修庙,该退的退不下来,要请就得另行设庙安置。

    机构越来越庞大,冗员越减越多。某区区百人单位,中层以上干部数竟然占总人数的30%以上,部分科室官比兵还多。这样强的“领导力量”应该把公事办得妥妥当当的才是,但结果往往相反。官多扯皮多,踢皮球也多,事情反而更难办。一个头当即可办,两个头就得商量以后才能办,三个以上就得等人都到齐,“慎重研究”之后才能再办。如此下去,我们的官员队伍要发展到多大规模,才需要来一次“百万大裁官”!

    设官置庙必有其名,因而名目繁多的科室就应运而生了。

    李勃不知道这篇文章的立场、观点是否正确,但既然是官方的报纸能刊登出来,经过了“三审三校”,应该是没有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