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我的人生狂跑偏 » 141、《行兵令》

141、《行兵令》

    那个办法就是:

    你只要给那个“被代入”的角色安排的中间剧情坎坷些没事,但只要能有个美好的结局就行了。

    当然了,前提是那个角色不是那种犯下大恶的坏人。

    华国的国情是:犯罪者不能逃避惩罚,恶徒绝不能有好下场!

    坏人结局太好的话,连过审都难。

    如此一来,哪怕是代入倒霉角色的人,他们也能从中获得“征服困难”后感觉自己“变强了”的满足感,还能通过与过去“弱小”的自己相对比,找到优越感,之后便也会觉得这是个喜剧。

    只不过,该喜剧在他们眼里并非那种一路嬉笑过来的“嬉闹型喜剧”,而是那种一路辛劳,最终丰收圆满的“圆满型喜剧”。

    虽然模式略有变化不同,同样是喜剧。

    柳乘荫意识到:他先前的情况就是属于“代入型”。

    柳乘荫因为将自己代入其中,感觉不到“势差”,所以一直无法从主角“受虐”的过程中感受到笑点。

    不过,其实主角的最终结局还算是好的,因此柳乘荫还能从代入角色的“征服苦难”中获得优越感。

    所以,柳乘荫先前觉得它是部“虐主片”,其实是有些以概偏全了,总的来说,这部电影归根结底,依旧是喜剧!

    至于柳乘荫为什么突然又觉得主角“受虐”的过程好笑了。

    那因为他感觉自己“上岸”了!

    他发现观众对电影的反应不错,因此觉得自己的电影能有好成绩。

    有了好成绩,他就能达成获得父母支持的最终目的!

    最终目的达成,柳乘荫便瞬间对角色失去了代入感。

    这便导致这部对他来说本该是“圆满型喜剧”的电影,瞬间变成了“嬉闹型喜剧”。

    在柳乘荫思考问题的同时。

    电影继续。

    主角因为追妹子搞得一身是伤,虽然尽力掩盖,但最终还是被母亲发现。

    主角被禁足了。

    主角郁闷之下,在后院烤起了烧烤。

    这时,一个有权有势的大反派开始四处收集人才,似乎想干点“大事”,在听说了主角名声后,便派个门客来,想征辟主角。

    主角他母亲连主角想出去闯荡都不允许,有这么可能愿意让主角去帮大反派干“大事”呢?

    主角母亲谎称主角得了重病。

    门客似乎早就防备了这手,居然还带了个名医来,他直接带着名医和随从直接闯进了主角的居所。

    结果,一进来就看到主角在搞烧烤,边烤边吃,吃得津津有味,吃得胸胆开张,满嘴流油。

    门客:“你不是说他病得很严重吗?怎么还在吃烧烤?”

    主角瞬间猜到了怎么回事,然后开始狡辩。

    没错啊,就是病得快死了,没治了,才趁着现在想吃点什么,不然以后就没机会了。

    说着说着还唱了起来,调子用的正是影片开头的那个魔性的旋律。

    门客依旧不信,直接让大夫把脉。

    主角无法拒绝,送上右手,让大夫探查。

    然而,在大夫诊脉的时候,主角用左手摁在右手的上臂下方,用手指在经脉上释放真气,用真气牵动起经脉,用自己的经脉作为乐器,当场奏了一段《追猎进行曲》。

    那简直是,嗨的不行!

    诊脉的大夫在感受到主角脉搏的节奏后,他下意识在心中跟随节拍。

    大夫的年纪有些大,心脏受不了怎么刺激的节奏,一口气没跟上,身体一软,倒不是旁边的及时扶住,他可能地直接摔地上。

    被主角经脉的动静整得差点没过去的大夫抛下一句“没救了、等死吧、告辞”后,便急匆匆地走了。

    门客也气恼着说了句“快死了的人,浪费我时间”后,便也跟着走了。

    主角成功逃过被大反派征辟去“干大事”的危机。

    随后,母亲担心主角继续留在这里,终究有一天会被大反派看出破绽,大反派得知自己被主角愚弄后,必然会报复。

    母亲正担忧着,这时,主角提出要搬到同学好友家住一段时间,避风头。

    一番劝说后,母亲觉得比起被征辟去干“大事”,还是让主角出去住一段时间更安全。

    随后,主角名义上搬到了损友家住,实际上,他转头就跑到女主工作的地方——花府应聘去了。

    一番坎坷后,主角成功应聘成功。

    应聘成功后,主角引来了自己的“职场危机”。

    吃饭时多看了一眼路过的女主,一回头,饭菜都被抢光了。

    虽然男主已经尽量收敛了,但依旧帅气,导致被周围的“普丑男”们嫉恨,接连针对。

    然而在如此情况下,主角依旧不放过任何可以提升女主好感的机会。

    这时,危机降临。

    花府遭贼了,主角阴差阳错下被误会为贼人的同伙。

    男主想办法自证清白。

    主角辩解的过程中,想到自己这些日子的遭受的这些罪,结果连自己喜欢的人都不相信他,情到深处,忍不住捡起先前抓贼过程中打落在地上,一根笔和一个茶杯,直接敲了起来。

    铛嘚啷当、

    铛嘚啷当、

    铛~嘚啷当、

    铛登啷等登......

    敲的就是柳乘荫当初在“金人奖”上敲的那段旋律的完整版。

    哦,对了,柳乘荫给这首曲子起的名字叫做——《行兵令》!

    主角一边说话,一边敲打茶杯。

    随着旋律的第一段展开。

    主角的说话跟随打击节奏,情绪越来越激烈。

    周围的听众们被主角的话语和音乐传达出的情绪所感染,瞬间犹疑起来。

    情绪和节奏到达顶点后,主角的辩解声在一个响亮的“终结鼓点”中停了下来。

    进入第二段。

    鼓点再次响起。

    登等、

    登等、

    登等、

    登等......

    这一段的节奏缓慢,并不快。

    在由急转缓后,主角的情绪放松下来,逐渐平复。

    如果第一段是宣发情绪,诉苦引发同理心。

    那么第二段则是理清思路,将当前杂乱如的事情理清楚,从纷杂中找到那些对自己有利或不利的信息,找出那些利于自己的信息的用法,和不利与自己的信息的破解方式。

    随着在整齐有节奏的鼓点中,主角的思路无比清晰,随后他条理清楚地将那些有利于自己的信息一条条说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