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修真纪元 » 第九章:混战

第九章:混战

    “终结重甲骑兵战场地位的不是重甲步兵,也不是长弓手,而是层出不穷的修真手段,除非你的骑兵有法术加持,否则不要试图挑战修真者的权威!”——帝国军校教材《战争论·骑兵篇》

    奔驰的重甲骑兵在距离燕国步兵方阵一百余步距离的时候抛洒出一阵箭雨后,随即握紧了手中的长枪,准备冲阵。

    此时燕国后方的弓箭手也做好了准备,射程达两百步的步兵长弓无论是射程还是威力都高于骑兵的骑弓,瞬间便攒射出一片乌云般的箭雨,压向山戎的重甲骑兵!

    两片箭雨在空中交错而过,竟然出奇的没有发生碰撞,刹那过后两个阵营的甲胄上,纷纷响起一片叮叮当当的撞击声。

    然而无论是重甲步兵还是重甲骑兵,都没有受到对方箭矢的太多影响,除了个别的几个倒霉蛋儿,被射中铠甲的结合部受了些许轻伤,声势浩大的箭雨起到的作用竟然基本为零,重甲的防御力可见一斑。

    就在双方都在为重甲防御力惊叹的时候,异变突生,距离重甲骑兵仅剩五十余步的时候,忽然间从重甲步兵身后发出了数十道亮光。

    赫然一看,竟是数十张低阶符篆,这些符篆在空中幻化为风刃、冰矛、水龙、火球、巨石、藤蔓,就在重骑兵和重甲兵即将发生接触的前一刻,落在了前两排的骑兵身上,那足以抵挡刀枪箭矢的厚重铠甲,此时竟然失去了原本的作用,处在前两排的两百余名骑兵,连带着他们的战马,轰然倒地。

    第三排的骑兵来不及反应,瞬间又有几十骑被前方的战友绊倒,摔的骨断筋折,基本失去了战力。

    此时后方的骑兵才反应过来,纷纷调整战马,跃过前方倒地的战友,奔向前方的燕国军阵,双方都来不及发动第二轮远程攻击,就撞到了一起。

    钢铁与钢铁,血肉与血肉的碰撞,轰然爆发,连甲带马重逾千斤重量的骑兵与手持长刀大盾的重装步兵刚刚接触进入了白热化阶段,被战马撞死、长枪刺死、长刀劈死,甚至被踩死、摔死,转瞬间就有数百士兵失去了生命。

    然而,死亡并不能换来战争的终结,只能换来更多的死亡。战场如血肉磨坊般,吞噬着一个一个鲜活的生命。

    跟在重甲骑兵后面的轻骑兵也已经进入了弓箭的射程,双方再次抛洒出一波箭雨,这一次箭雨带来的伤害,要远超上一次,数十名燕国重甲步兵失去了大盾的保护,被箭矢击中颈部或面部,轰然倒地;而仅穿了皮甲的轻骑兵则损失更大,至少损失有两个百人队的规模。

    前方的重骑兵已经突破了重甲步兵的防线,迎面遇到的是刀盾手和长矛手,虽然随着重骑兵的速度下降,冲击力大为减弱,但是厚重的铠甲仍然让长矛手和刀盾手的攻击受到了极大的减弱,突入燕国军阵的山戎重骑兵普通一只只钢铁巨兽,挥舞着手中的兵器,与周围的步兵混战在一起。

    重骑兵的突破也给了轻骑兵可乘之机,他们顶着一波波降雨带来的损失,不断挥舞着弯刀或狼牙棒,收割着失去阵营庇护的燕国步兵!

    而燕国步兵经过短暂的混乱后,马上在基层军官的组织下,再次组成一个个小型圆阵,抵御着轻骑兵的攻击,双方逐渐陷入了更加残酷的混战!

    就在中军发生陷入僵持的时刻,两侧的骑兵战场,也展开了战斗。

    虎贲军一共有一万多的骑兵,除去左卫军的一千余骑和中军预备队,此刻两翼各有四千左右的人马,而山戎则是各有一万,虎贲军在数量上明显处于弱势,而虎贲军的装备却又明显优于对手,却又从质量上拉近了双方的差距。

    两支不同阵营的骑兵,战术却出奇的一致,都是摆出了硕大的雁形阵,将精兵强将布置于头雁位置,试图用最快的速度将对方凿穿并击溃。

    在一阵阵的呼啸声中双方骑兵在漫天飞舞的箭雨中撞到了一起,顿时肢体横飞,血花飞舞!

    骑兵作战讲求一个“快”字,二马相错,只有一次出手的机会,所以比拼的不光是双方的实力,士兵的反应速度、装备优劣、阵型的紧密程度,甚至对战士和战马的心理承受力都有极高的要求。

    左右两翼,四个箭头狠狠的碰撞在一起,若是有人在天上看,很快就会发现,身着褐色皮甲,人数众多的山戎骑兵很快就被人数较少,身着黑色铁甲的虎贲军咬下来一个巨大的缺口,虽然两侧的黑甲骑兵也在不断地倒下,但是山戎阵型的缺口随着时间的流逝却在不断扩大。

    终于,随着面前最后一个敌人的倒下,领头的骑兵营统领眼前一亮,虎贲军最终凭借精良的铠甲和紧密的队形贯穿了敌阵。

    正在从高处看着战场的形态极的山戎统帅达忽鲁心中十分愤怒,中间战场的焦灼暂时还看不出胜负,但是两翼骑兵的对决却让他颜面尽失。

    纵然燕国人装备精良,可无论是左翼还是右翼,都是一万对四千的局面,竟都被对手给凿穿了大阵,作为草原马背上的民族,这让人实在难以接受,然而他的怒火并未持久便转化为了惊讶,因为前方的战场上异变突生。

    就在刚刚,山戎骑兵虽然被洞穿了阵型,但损失倒是不大,两翼的轻骑兵加起来尚有一万五千余众,两位万夫长也毫发无伤。

    带着手下骑兵划了一个弧形,没有攻击早就严阵以待的步兵侧翼,准备再次与对手交锋,一雪前耻,可虎贲军的骑士却并没有按照预想的转身迎战,反而两支虎贲骑兵竟预谋好了一般,竟然没有丝毫停留,汇合在一起,直奔达忽鲁所在的大营而去。

    要知道,骑兵作战,速度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有速度才有冲击力,而此时达忽鲁大营的七千骑兵还在战马上等待命令,待达忽鲁意识到虎贲军意图的时候,双方的距离已经不足三百步了,善于骑射的山戎人没有重装步兵的概念,即使是轻步兵也是下了战马的骑兵客串的。

    见到对方骑兵的进攻,最好的防守就是同样发起骑兵的冲锋。仓促间,作为预备队的四个千人队,只能硬着头皮冲向虎贲骑兵。

    然而,短暂的冲锋看似勇猛,却在速度上却严重不足,战马刚刚奔跑起来甚至队形都没来得及调整,便和疾驰而来的虎贲骑兵撞到了一起。

    失去速度优势的四个千人队很快就落入下风,不过这些山戎人似乎很清楚自己的使命,不求杀伤多少,但求拖住对手。

    而现实也却是如此,纵然四千人的山戎骑兵死伤惨重,很快被冲散,但随着双方的不断接触,虎贲军的速度也降了下来,而后面的山戎人骑兵却速度不减,向着虎贲军的后队冲杀过来,一下子将六千余虎贲军置于险地。

    此时的达忽鲁,脸上显露出得意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