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一柄断剑走天涯 » 第三十章:武林各派

第三十章:武林各派

    值殿道人送来两盏茶水,屋舍内,止息绘声绘色的讲述武林各派,翊棠直直看着门外石阶,听得入神。

    武林之中大小门派无数,但真正称得上武林正派的,只有四家,按照门前排名顺序,分别是——普生寺、青玉派、新月派和御拳馆。

    普生寺为千年古刹,起源已无从考究。位于汝州境内,寺内翠柏参天,环境清幽,禅意甚浓。

    尊奉“周遍法界、普度众生”为法则,与世无争。因收藏《普生经》而得名,古寺能历经战火而屹立,全凭于此,然此经书为门派秘传,无人可见。

    传闻东晋时期,战乱不止、山河破碎,西域高僧凭《普生经》安定一方,因此深得百姓爱戴,建寺供奉,尊西域高僧为“神武圣僧”。

    高僧也广收门徒,传教授业,佑一方平安。然至唐朝末年,武宗灭佛,经历“会昌法难”,《普生经》流失,虽有传闻《普生经》一直藏于藏经阁中,然其弟子武功日益减弱,因此江湖可信度甚低。

    说到这儿,翊棠想起身上那半册经书,止息所说竟与当日叶豪介绍的如出一辙,只字不差。

    原来这江湖说书之人所言,也并非道听途说。

    不过经书中所述,皆是草药理论,并没有武功绝学,恐怕,自己这半册经书真是假本。

    见他若有所思,止息询问缘由,翊棠随便找个理由搪塞过去,止息这才继续介绍。

    位于武林正派第二的则是青玉派,这山庄原是道观,传道受业,并没有武功绝学,但是自懿宗“佞佛”之后,道观受到朝廷和武林败类洗劫,一度荒废。

    后武剑天尊入驻,更名为“万剑山庄”,广集天下英才,并凭借高超武艺终在武林之中立足。

    门派凭借武林中良好口碑,威望极高,一度超越普生寺,却受到“佞佛”影响,被朝廷压制,难以撼动普生寺“武林至尊”地位。

    本门内功心法高超,修炼之时,又引入道家经典,因此十分修心养性。

    外功以剑法为主,内外双修,外修剑形,内修剑气。

    本门弟子所行多为仗义之事,因此被江湖赞誉“君子剑”。

    不过剑气对自身内功修养要求极高,所以除了亲传弟子,门室弟子能使用的少之又少。

    “农士工商皆女辈,渔樵耕牧尽红妆。”说的便是新月派。

    传言隋唐交替之际,连年战事,导致登州附近男丁被各方势力征召,村中仅留妇孺之辈。

    城中地势低洼,又逢水灾肆虐,一时间各处闹了饥荒。面对惊涛骇浪,百姓们生活无望。

    村中老人竟号召以女童为祭,乞盼平息水患;更有甚者联合附近水寇,以家中年轻女子为质,求得温饱。

    在少女们绝望的哭喊中,忽有一人踏浪而来,虽是满头白发,却容颜未老。

    数次拯救少女于江河之上,并消除当地水寇,佑一方平安。

    说来也怪,自白发婆婆出现后,水灾竟逐渐平息。

    不过她从不过多停留,甚至不言一语。

    被她所救女子不计其数,却又无一例外被她带入海中,直至地方安宁,那些女子自此杳无音信。

    当地人一直坚信,她就是这海中之神,被她带走的那些女子就是她选中的“祭品”,因此当地百姓,每逢十五都会选出几名年轻女子作为祭品,献于海上,只为寻得一方安宁。

    直至武周年间,某天从海中驶来数艘船只,船上皆为女子,各个威风凛凛。

    为首者自称“天香婆婆”,是新月派第三代掌门。

    新月派创立于登州海域大竹岛中,其创派祖师便是世人口中的“银发海王”,所收女子均为门派弟子,并非“祭品”,传授武艺。

    自此,当地百姓便再无“海祭”,反而越来越多好奇之人,想要登岛一看究竟,却鲜有人寻得,少数登岛人中多数死于毒蛇之口而未见新月派一人,久而久之,除了新月派定期会来帮助穷苦人家之外,再无人寻觅大竹岛所在。

    新月派弟子虽以长鞭、双剑为武器,但却善用暗器,精通毒术。一度为武林所不耻,但所行之事皆为善举,又常常救助各地百姓,所以被朝廷列入名门正派之中。

    这最后一位,便是御拳馆。

    御拳馆建馆于华山之巅,以“武圣”关羽为信仰,门庭立有关公像。传言东汉末年的童渊为创门人“玉真子”祖师。

    天佑三年避乱华山之巅,后创馆授徒,不问世事。

    创馆虽短,却在短短二十年间立足于江湖乱世,全凭其精湛的枪法、刀法及拳法。

    所授弟子,多为朝廷效力,培养出诸多禁卫军首领及教头。因此江湖威望颇高,一举成为江湖四大门派之一,在华洲城中设有分馆。

    创门人厌恶朝廷争斗,且久有避世之念,终于天佑二十年四月外出云游,再无归期。

    御拳馆一时间群龙无首,内部争斗时有发生,其弟子之间相互诋毁,水火不容。

    同光二年,掌门人多年未归,众弟子决议内设擂台,以决掌门之位。

    擂台比武持续三天,三大派系难决胜负,虽各有输赢,却依旧互相不服,只好立“三派门约”,设立三系分支,各自授徒,互不干涉。

    御拳馆虽然武艺精湛,但掌门离开之后,纷乱不断,众弟子为争夺掌门之位所行之事有损“正派”之风,但其弟子多为朝廷效力,才保有“正派”之名,屈居末尾。

    翊棠脑海中一时间浮现出武林之境,各大高手群雄逐鹿,心中慷慨激昂,又急忙追问“白马谷”之事。

    止息叹息一声,继续说着,原来,这武林之中,并非这一邪教。

    武林邪教原为两支,分别是“白马谷”和“五米教”,但近年来,江湖传闻有“浪荡军”和“鬼军”出没,后两者虽有传闻,但在江湖中却不见踪迹,所以暂无法确定。

    先前所说“白马谷”多次抢劫官商,因此朝廷一直想要铲除,奈何其地形环境复杂,至今都没能除掉。

    白马谷位于石州境内,距离县城13公里的九凤山中。

    九凤山四周苍山拥翠,漫山松柏,郁郁葱葱,卉草呈祥,百鸟争鸣,群峰拱翠,景色宜人。

    贞观年间,唐将尉迟恭监造多间道观,曾香火兴旺。唐末年,朝廷大肆遣散道人,如今均被荒弃。

    九凤山森林密布,虽然药材比比皆是,但常有飞禽走兽出没,因此附近村民皆不敢往。相

    传建中元年,“通天谷主”进入森林之后,迷失方向,一连七天七夜都没有东西吃,筋疲力尽之时,突然出现一匹白马,将“通天谷主”引入谷中,并为他送来食物,才得以活命。

    谷主认为是上天的旨意,便隐居于此,“白马谷”也因此得名。

    “追缴令”出,曾有武林中人数次深入谷底,但无一人返回。活不见人,死不见尸,因此江湖传闻白马谷中恶人喜好食人,自此再无人敢往。

    与其相比,“五米教”才真正是朝廷心患,

    五米教位于齐州岱山之巅,因数次“窝藏”朝廷通缉重犯,而被官方定义为“邪教”,擒获邪教内人员皆有悬赏,小则数钱,多则黄金万两。

    五米教依赖岱山天险,外加门徒众多,多次抵挡朝廷军队围剿,后因前方战事吃紧,才作罢,也曾在江湖中多次发布“追缴令”,各大门派征讨次数远远超出白马谷。

    而这五米教同样原为道观,因唐朝末年多次抑道重佛,被朝廷强行遣散,原道观道长、长老均被朝廷收押,至今下落不明。

    后被贼人占据,广聚四方“流寇”。

    起初因观中无一粒炊米,故而笑称“无米教”,后民间广为流传。投靠之人误以为入教需带“五斗米”,因此更名为“五米教”。

    “五米教”虽有天险,却远不及白马谷的瘴气和“无底洞”,竟也能多次阻挡朝廷军队,翊棠不免有些敬佩。

    但他对“浪荡军”更有兴趣,毕竟,自己父亲就惨死在“浪荡军”手中,因此又急忙追问。

    这“浪荡军”原是叛贼黄巢领导的部队,自黄巢败死狼虎谷,其侄黄皓率残部流窜,后为湘阴土豪邓进思伏击,虽然拼死逃脱,但却元气大损。

    而邓进思兄弟对外宣称已伏杀黄皓,因此江湖中再无“浪荡军”踪迹。但近年来在随州城附近有其出没传闻,武林之中也有不少门派去找寻,却不见踪迹,很有可能是误传。

    而“鬼军”就更可笑了,相传开平四年,两路军阀势力合围灵、夏二州。梁太祖派遣军队至夏州,与夏州军汇合,一时间夏州狼烟四起,横尸遍野,终以绝对优势在短期内击败军阀。

    但江湖有传闻,其中一支叛逃军队伪装成党项武装,趁机逃走,遁入茫茫草原。待时局松懈之后,又悄悄潜回夏州,搭建势力。几年间,连娶数位当地豪强的女儿作为妻妾,短期内便与地方首领成了亲戚,势力渐盛。

    鬼军行踪诡秘,在江湖中鲜有露面,因此相貌及名讳江湖无人得知,但据少有几位目击者称,鬼军与江湖武林人士差别很大,他们身着钢盔铁甲,盔甲又颇具特色,头盔外形与鹞子很像。

    传闻其能百里而走,千里而期,来去如闪电,上下山坡,出入溪涧,轻足善走。

    因此武林人士对其充满恐惧,称其为“鬼军”。

    不过好在鬼军露面较少,对武林江湖够不成威胁。

    这鬼军竟如此神奇,能日行百里,而且无人知其行径,真是可怕。

    见翊棠脸上慌乱之情,止息又缓缓继续说着:“这江湖中势力大致如此,其他小门小派太多,有的名字古怪,难以辨识。不过,其中有四家还是有一定实力的,分别是——秀花坊、玄机门、兴昌镖局和斧钺帮。”

    说着,止息端起茶水,一饮而尽。想是一口气说了这么多,口渴了。

    翊棠召值殿道人,又给他续了一杯。

    止息再次接过茶水,想要痛饮,却被烫了嘴,翊棠一边笑着一边安慰道:“你慢些,烫。”止息感到有些失礼,放下茶杯,微微调整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