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穿越古代之最牛必备技能书 » 第十五章 燃!炸!《盛唐十大名将·郭子仪》

第十五章 燃!炸!《盛唐十大名将·郭子仪》

    ——盛唐十大名将·读取——

    ……

    大唐的十大名将都是谁呢?

    排名又是怎样呢?

    我的答案是:

    第一名将,“文治武功”唐太宗·李世民。

    第二名将,“第一战神”李药师·李靖。

    第三名将,“安定西域”苏烈·苏定方。

    第四名将,“战巴蜀平江南”河间郡王·李孝恭。

    第五名将,“三箭定天山”平阳郡公·薛仁贵。

    第六名将,“中兴大唐第一人”契丹族·临淮郡王·李光弼。

    第七名将,“平安史封国公”郭令公·郭子仪。

    第八名将,“门神大将”吴国公尉迟敬德·尉迟恭。

    第九名将,“出将入相”徐茂公·李勣。

    第十名将,“大唐第一番将”凉国公·契苾何力。

    ……

    【7、郭子仪】

    於赫皇祖,昭明有融。

    惟文之德,惟武之功。

    河海静谧,车书混同。

    虔恭孝飨,穆穆玄风。

    ———唐·郭子仪《享太庙乐章·广运舞》

    於穆文考,圣神昭彰。

    箫勺群慝,含光远方。

    万物茂遂,九夷宾王。

    愔愔云韶,德音不忘。

    ———唐·郭子仪《享太庙乐章·保大舞》

    ……

    郭子仪,字子仪,华州郑县人,即现今的陕西渭南华州区人,出身太原郭氏,是寿州刺史郭敬之的儿子。

    郭子仪生于公元697年,卒于公元781年7月9日,是唐代十大名将中著名的“中兴名将”。

    在安史之乱后,率兵勤王,收复河北、河东,最后平定了安史之乱,郭令公·郭子仪,被封为“代国公”。

    在郭子仪的一生中,曾多次被人陷害,导致其被多次罢官,他是唐朝后期重要的名将,可以说正是由于他的存在,才让唐朝避免国破,得以延续其统治。

    …

    郭子仪在早年间,凭借优秀的武举出身,入仕从军,因其在军中履立新功,借由积累下来的功劳荣升为“九原太守”。

    在“安史之乱”爆发后,他被任命为“朔方节度使”,当即率领军队前去勤王,最后收复了河北和河东,因功被授任为兵部尚书和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公元757年…

    至德二年,郭子仪因为收复两京有功,被加封为“司徒·代国公”,之后又进位为“中书令”。

    公元759年…

    乾元二年,郭子仪承担了“相州兵败的责任”,失去了兵权,这时候他成为了“闲官”。

    公元762年…

    宝应元年,郭子仪被复启重掌兵权,之后又因“平定河中兵变”有功,又被进封为“汾阳郡王”。

    公元763年…

    广德元年,仆固怀恩勾结吐蕃和回纥入侵大唐,导致长安失陷。

    在此危急时刻,郭子仪再度被启用,出任为“关内副元帅”,在其彪悍的战绩下,成功收复了长安。

    公元765年…

    永泰元年,吐蕃和回纥联合两部兵力开启了入侵之战,而此时,郭子仪在泾阳,一人一骑地说退了回纥,并击溃了吐蕃。

    公元779年…

    大历十四年,在大唐的第十位皇帝——“唐德宗·李适[kuò]”即位后,因其彪炳青史的赫赫之功,被尊为了“尚父”,进位为“太尉兼中书令”。

    在建中二年六月辛丑日,即公元781年7月9日,因病去逝,享年八十五岁,获赠太师,谥号“忠武”,配飨唐代宗庙廷,陪葬于建陵。

    …………

    ——本章正文·完——

    【番外1:十个传世君臣名句】

    1、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白居易《长恨歌》

    2、

    君臣已与时际会,树木犹为人爱惜。

    ——杜甫《古柏行》

    3、

    君臣一梦,今古空名。

    ——苏轼《行香子·过七里濑》

    4、

    武侯祠堂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杜甫《咏怀古迹·蜀主窥吴幸三峡》

    5、

    汉家君臣欢宴终,高议云台论战功。

    ——王维《少年行》

    6、

    白玉栖青蝇,君臣忽行路。

    ——李白《赠溧阳宋少府陟》

    7、

    兵马更不猎,君臣皆共怡。

    ——常建《太公哀晚遇》

    8、

    宁知古君臣,义盖存师友。

    ——赵蕃《向监税以前韵见贻复用韵答之》

    9、

    拂衣西笑出东山,君臣道合俄顷间。

    ——权德舆《放歌行》

    10、

    苌登自构君臣祸,垂永还操门户兵。

    ——洪亮吉《新平寺》

    ……

    【番外2:大唐二十二帝·前五】

    第一帝:李渊

    唐高祖,年号武德,在位八年,即公元618-626年,谥号“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

    第二帝:李世民

    唐太宗,年号贞观,在位二十三年,即公元626-649年,谥号“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

    第三帝:李治

    唐高宗,年号“嗣圣·神龙·景龙”,在位三十四年,即公元649-683年,谥号“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

    第四帝:李显

    唐高宗,年号“嗣圣·神龙·景龙”,在位六年,即公元683-684年、公元705-710年,谥号“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

    第五帝:李旦

    唐睿宗,年号“文明·光宅·垂拱·永昌·载初·景云·太极·延和”,在位八年,即公元684-690年、公元710-712年,谥号“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

    ……

    【小七有话说】

    酒仙诗人李白,在《将进酒》中对人生说道:“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忧国忧民的茅屋诗人杜甫,在《蜀相》中发自肺腑地呐喊道: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凄婉女诗人李商隐,在《锦瑟》中解读着“情”之一字道: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

    东方郗祁不由感叹道:“收藏、评论、推荐票、月票走一波儿,可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