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医梦江湖 » 第二十三章 归人(二)

第二十三章 归人(二)

    “娘亲!”赵邺城听闻门外来人之声,不是自己朝思暮想的娘亲,还能有谁?苍天开眼了啊,娘亲终于回来解救自己了!仿佛是抓到救命稻草一般,小胖子屁颠屁颠朝门外跑去。

    赵一梦放下手中书籍,站起身来,难掩激动神色,想来这些时日,对母亲亦是思念至深。

    未等小胖子跑出门外,一道清秀的身影,已经出现在众人眼前,风尘仆仆,却遮不住盛世容颜,正是桃花。杜鹃赶忙上前将桃花迎入院中,嘘寒问暖,倒是白一,放下手中毛笔,一脸不善的盯着赵邺城“城儿,我可有说,你能停下了吗?”

    闻言,赵邺城噤若寒蝉,壮硕的身子躲在娘亲身后,一时之间,不知如何是好。桃花轻抚儿子的头顶“怎的,又惹你舅舅不高兴了?”

    “娘亲...”赵邺城欲言又止。

    “这事就怪你大哥,非要给城儿定什么强身健体瘦身减重的训练计划,这不,你回来之前,城儿还在打拳呢,瞧把孩子委屈的。”杜鹃埋怨道。

    “别听你嫂子胡扯,她就是太过宠溺孩子了,要都像她这般,孩子们如何能有出息”

    桃花轻笑一声“如此看来,两月未见,邺城倒是精壮不少,连带长相也都俊俏了些,大哥,那以后就多拜托你了。”

    “娘!”赵邺城哭丧着脸,扯了扯娘亲的衣袖。

    “让你舅舅教你些强身健体的法子,也是好事。”桃花满眼宠溺“去和梦儿收拾收拾吧,辛苦你舅舅、舅母照顾你们这么久。”

    闻言,赵邺城如获大赦,也不顾自己妹妹,还没来得及和娘亲说上一句话,拉着赵一梦就向房中跑去。

    “这有甚打紧的”杜鹃嗔怪道“妹子你快坐下,和你大哥说说话,我下厨做几个好菜,给你接风。”说完,边捋袖子,边向伙房走去。

    “回来就不走了吧?”白一也没有再难为小胖子赵邺城,从桌上倒了一杯热茶,递与桃花。

    “不走了,那边一切安好。”接过茶杯,桃花道。

    片刻之后,白一才又开口“没有难为你吧。”

    “并未见到宗主。”

    白一轻叹一声,没有再对此话题多做谈论,犹豫一阵抬头问道“可有玉儿消息?”

    “回来之时,我曾绕道玄云山,去看过玉儿,只是担心玉儿思乡情切,便未与他见面,蒙真人护佑,玉儿暂无大碍。”桃花将茶杯放于木桌之上,开口道。

    “想当年,若非他老人家出手相救...”白一面有悲色。

    “道家神功,玄幻莫测,又数玄清一脉玄清真诀,对先天损伤最有奇效,相信真人出手,玉儿定能化险为夷,想必玉儿归来之时,早已痊愈,若是真人肯再传授玉儿一招半式,成为名震江湖一代高手也未可说。”桃花宽慰道。

    “希望他可以逢凶化吉,早日归来吧。”白一轻叹“妹子,你不是一直不希望孩子们习武么,怎的这趟出门回来,变化如此之大。”

    “大哥,实不相瞒,之前,我确实希望孩子们可以像普通人家一般长大,平淡,安稳,度此一生,可是这趟出门,所见所闻,却是令我大有感触,当今这世道,北地鲜卑连年犯境,朝廷不思进取,腐败之风日盛,官府横征暴敛,欺压良民,百姓朝不保夕,倘若你我百年之后,城儿、玉儿他们,当如何立命于这乱世。”

    “唉,从这南来北往之人口中,我也有所耳闻,当今这座庙堂,真不见得就比前朝好多少。”白一转头,看向屋内“若按你所说,那城儿也确实到了习武的年纪,不如你教他些傍身功夫?”

    “还是劳烦大哥教他一些拳脚,我虽已非剑冢之人,但所学皆为剑冢所授,城儿与梦儿又是我与知義所生...”

    “罢了,便让城儿每日来我这里修习早课吧,你这当娘亲的,莫要再心软了。只是我这狗屁不通的粗浅功夫,真怕是要耽误城儿的,日后若有机遇,还是让城儿再拜名师学艺吧。”

    ...

    屋内,赵一梦倚着门边墙壁,若有所思。

    ...

    一月时间,转瞬即逝

    已是深冬,玄云山地势高峻,虽然正值正午时分,但仍是格外寒冷。后山上那原本四面漏风的柴房,已在月前,被小道士一谨打了补丁,用干燥的木柴,做了窗户和门,从外看去分外粗糙,但好在可以勉强达到保暖的效果。

    柴房内,不知何时,多了一层茅草,茅草上铺着两床被褥,与之前白玉席地而睡相比,倒也还算舒适。此刻,白玉正在被褥之上,盘膝打坐,身上原本因重塑经脉所带来的硬伤,已好的七七八八,整个人看去,倒是精神了不少。

    邻近柴房不远处的伙房里,飘着阵阵炊烟,一个瘦小的身影不知疲倦的忙碌着,洗菜,切菜,烧水,煮饭,不亦乐乎,正是一谨。自从白玉疗伤之日起,一谨就被老道留在后山,与白玉同住在柴房之内,名义上是侍奉老道起居,实质来讲,更多却是照顾白玉养伤。不过对一谨而言,早就把自己这位师叔祖,视作家中长辈,能常伴在旁,倒让他感觉分外安心,况且就是做做烧水做饭这类杂工而已,一谨本就习以为常,得心应手,不必像平日一样做早课,练功夫,闲时还能奏箫演乐,自然是乐在其中。

    至于老道士太武,这些时日下来,不是吃饭喝酒睡觉,就是在吃饭喝酒睡觉的路上,要说有何不同之处,可能就是抽空教了白玉一套酿粮食酒的法子,美其名曰,替白玉谋个生计,引得白玉一阵咋舌。在白玉看来,不过就是为了满足老道腹内那不安分的酒虫罢了。

    “师叔祖,吃饭啦”一谨恭敬站在老道房门外,向屋内说道。

    只见老道太武慢悠悠从屋内走出,举着酒葫芦,摇头晃脑,应是喝酒喝开心了,一屁股坐在石凳之上。

    “师叔祖,这酒您怕是要省些喝了,前日里徒孙去山下淘换的酒,您这就快喝光了,那小乞丐酿的粮食酒,又还没到日子,您在像这般喝下去,怕是明日,这酒就供不上啦。”一谨挠了挠自己的脑袋,讪讪道“这酒有这么好喝吗?”

    “小乌龟,这你就不懂了吧,仗剑乘风来,逍遥天地间,有酒我亦乐,无酒我亦癫,一饮尽江河,再饮吞日月,千杯醉不倒,哈哈,又是一天。”白玉打坐完毕,从柴房内走出,正赶上这一幕,不等老道开口,插话道。

    “臭小子,你瞅瞅你这股子酸劲”老道挑眉“倒也还符合老道的气质。”

    “嘿嘿,那是那是,道爷风骨,那哪是一般人能及的”白玉谄媚道。不过心中却腹诽“一般人,哪像您这样嗜酒成性”,只是不敢说出口罢了。

    一直站在老道身旁的一谨听着二人谈话,憨憨的笑着。

    “重疾缠身,仍能谈笑风生,打趣老道,也是难得。不过这酒缸见底,倒是个问题,还得早作谋划。”太武拿起酒壶,又嘬了一口“都坐下吧”瞥了一眼白玉“手伸出来。”

    白玉也不扭捏,当下便入座,将手伸出。这一月当中,每隔数日,道爷便要为自己搭脉一次,早已成为习惯。

    片刻之后,老道收手“你小子,不错啊”

    “蒙道爷精心照拂,小子也感觉这些日子身子好了许多。”白玉一脸严肃,恭敬道。

    “不懂装懂,你小子除过经脉有损,其余不过硬伤而已,若是这么久还不见好,那才是怪事。”

    白玉和一谨对视一眼,面面相觑“那不知道爷您所言是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