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重生:恋爱免谈,一心搞事业 » 第39章:流氓会武术

第39章:流氓会武术

    人民文学杂志社炸锅了。

    编辑部上上下下,奔走相告,四处向同行打听这个人。

    “您听说过一个叫郑夺的新人作者吗?你们杂志有没有收到过这人的投稿?从来没有?”

    “您作为科幻杂志的编辑,能给我简单讲讲,宇宙的一缕光,还有暗物质什么的吗?”

    ……

    所有人又重新把《师兄的透镜》读了至少两遍,逐字逐句地品评,对每一个学术概念,还有科研院所里的工作生活,也都做了一番调查了解。

    娄瀚再次召开审稿会。

    大家的第二次评价,和上一次相比,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首先,文章本身的质量和深度,得到了一致认可。

    因为有了作者本人在回信中的解释之后,这个“洋葱”也就剥得更彻底、更有味了,编辑们对此文的理解,自然深刻了很多。

    其次,文笔、结构,这些较为客观的基本功,也是一致好评,甚至可以和很多成名多年的大作家相提并论。

    作者自谦没有什么写作技巧,但在编辑们看来,这叫浑然天成、大巧不工,明明有很多技巧,全都悄无声息地融入到了故事中,使人不知不觉地沉浸。

    没人敢相信,这竟是出自一个刚刚毕业的高中生之手,还是理科生,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文学写作训练。

    简直是天才!

    但是,除了以上两部分之外,小说的争议更大了。

    而让娄瀚最为满意的,恰恰是那些具有争议的部分。

    他说,争议本就是文学性质的一部分,好作品能引发好的争议,争议越大越好。

    “听取大家的审稿意见之后,我更加坚信,这是一部好作品。我决定,把《师兄的透镜》刊登在这一期,排在第二篇!”

    杂志的第一篇,通常都是当期稿件里最好的一篇,叫做“头题”,相当于报纸的头条。

    头题的稿费,也会比后面其他作品的高。

    但也常有例外。

    那就是,头题作为一本杂志的脸面,当然得放名家作品,即使这位名家的这一次来稿,并不如后面的普通作者好。

    所以,郑夺作为一个新人,他的作品再好,也不能排到名家前面去。

    但是,能够放在第二篇,已经足以说明很多问题了。

    娄瀚是真喜欢。

    “总编,你可要冷静啊!我们杂志审稿,没有两年,也得一年多,什么时候有过这么高的效率?这才几天时间?”

    “是啊,好多长约作家都还在后面排长队呢,这要是传到他们耳朵里,会有意见的。”

    “我觉得不至于,用作品说话嘛!”

    “怎么说?这是个很主观的事情,哪有绝对的好坏之分呢?”

    “我个人也非常喜欢这篇作品,但我们给这个高中生开的绿灯,是不是也太大了?”

    争来争去,娄瀚还是力排众议,当场决定用稿。

    “稿费方面,就给千字百元吧!

    “一是,作品本身的质量,确实值得给一个较高的档次。只是考虑到郑夺是个新人,毫无知名度,给太高了也不合适。

    “二是,给太低,也显得不公平,对这种很有潜力的新人,还是要尽量鼓励。

    “那就折个中吧!刁编辑,你通知他吧,希望这位郑夺同学,以后再接再厉,多多创作、积极投稿。”

    事情定下来,两天之后,郑夺收到了终审用稿通知的邮件。

    刁绮女士非常客气,表达了自己的惊喜,和本杂志对他殷切的期望,并祝他考取好大学。

    然后就是问他要汇款地址,稿费总计3300元。

    对郑夺来说,除了稿费比自己预期的多,其他都在意料之内。

    这下,入学的学费、生活费,算是有了合理而骄傲的解释。

    其实,他根本不知道杂志社的审稿流程,不知道正常所需的时间是很长的。

    这件事完全超出了他的意料,完全是歪打正着。

    他在回信中说,自己会继续学习、创作,同时也表达了想要加入作家协会的意愿。

    他坦言,未来想要创办一个文学网站,有别于当前正在兴起的,商业性质的网络小说平台。

    目的在于,给广大文学爱好者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

    同时也是为了让计算机学习人类的语言艺术,通过多元化的文学表达形式,训练机器人进行语义识别的能力。

    真正的文学作品,相比于日常用语,甚至是网络小说,更适合用作训练素材。

    因为机器对语义的识别和理解,一切都是建立在数学模型基础上的。

    文学比日常用语,更贴近数学的抽象规律,即范式、逻辑、典型等。

    而且他认为,训练机器人识别人的语言含义,不是简单地填喂现成的资料,把以往的文学作品直接丢过去就行的。

    而是需要让人根据机器思维的特点,针对性地进行素材创作,像教一个猩猩幼崽说话一样,进行真正的互动。

    需要作者们改变创作的方式,甚至是思维。

    要做成这项事业,并不简单,需要作家协会这样权威组织帮忙推动。

    这封回信,被刁绮转发给娄瀚。

    娄瀚啧啧称奇、大为感叹:“这位郑夺同学的野心真是不小!这理科生搞文学,怎么有点流氓会武术的感觉?”

    由此开始,郑夺这个名字,在文学圈内,立刻小有名气了。

    二十来天后,汇款单以挂号信的形式,被寄到了棉纺厂家属院的邮箱里。

    郑夺取了信,去邮局取了钱,只把一个空信封留在家里的茶几上。

    回来之后,他掏出来的不是3300元,而是6600元钞票,厚厚一沓。

    父亲郑国宝看了又看,数了有数,高兴地合不拢嘴,“嚯嚯,可以可以!写小说真能挣这么多钱,顶得上我一年的工资、奖金了!

    “那你的小说呢?拿来我看看!我明天拿到厂里去,给全车间人都看看!让那些说你没妈的好好看看,没妈怎么了?有个好爸,照样教出好儿子!”

    郑夺从背包里取出本期的《人民文学》样刊。

    父亲乐呵呵地接过来,爱不释手,把封面抚摸了两遍,“哗啦”一声翻开扉页,“你写的在第几页?”

    “往后翻,第二篇。”

    “这么靠前?靠前代表写得好是吧?”

    “嗯!”

    “好好好,我马上看看!”

    “爸。”

    “啊?”

    郑夺从包里拿出另一封信,“妈来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