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北宋朱元璋 » 第45章 枯井中永恒梦碎

第45章 枯井中永恒梦碎

    朱元璋只觉得自己做了一个梦,一个长达三百多年的梦。

    在梦中,他梦见了孙子朱允炆登基称帝,还梦见朱允炆一登基就执行了削藩政策,相继废黜周王、代王、齐王、岷王,更逼得湘王自焚而死。

    见儿子们一个个身死,即便朱元璋是铁石心肠,也不免连连叹息,垂泪不已。

    朱元璋心中不免担忧,他觉得允炆这么做,早晚要惹出祸患来。到时候天下大乱,以允炆的军事才能,恐怕会江山不保。

    果然,朱允炆急功近利的削藩行动引起了极大的反弹,燕王朱棣趁机打响了靖难之役。

    朱允炆不敢怠慢,他连忙起用老将耿炳文统兵北伐,又派李景隆继续讨伐,却都被朱棣奇迹般地击败。

    朱元璋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但他又不得不佩服老四朱棣的军事才能,心中渐渐地接受了朱棣的继位。

    在朱元璋看来,朝廷坐拥全国赋税,江南一带粮食充足,而北平本就不是粮食丰产之地,后勤部门压力太大,这原本就是一场实力悬殊的战争。

    燕军以几万人对垒耿炳文的30万大军、李景隆的50万大军,完全是以一当十,随时有全军覆没的风险。

    而且朱允炆真的是竭尽了全力,并没有犯轻敌的错误。

    在朱元璋看来,朱允炆唯一犯的错就是他太急于求成了。

    若他是朱允炆,应该前期采取守势,避其锋芒,权且忍让。然后在实战中锻炼部队、收拢各地勤王的军队。北军粮食不足降卒众多,拖得久了定会人心涣散,锐气不足,这时便可寻找机会与其决战。

    但朱允炆也有他的难处。

    他初登大宝,威望不足以震慑四方,如果任由战火连绵,那么大明江山很可能分崩离析,重回军阀割据的乱世!

    所以他只能咬牙硬挺,势要以最快的速度杀死这个难缠的四叔。

    靖难之战并非一场虐菜之战,无论从对战数量,着甲率还是精锐程度来说,都是全球冷兵器战争史上的巅峰!

    朱棣能胜,只因他太强了。

    “老四这小子...从小便在战场上磨炼长大,领兵打仗的本事已经不亚于其岳父徐达了。若他当我的继承人,也是很够格的!”

    朱元璋暗暗点头,但看着自己的儿孙你争我抢,大明士卒相互厮杀的惨状,他还是忍不住心中垂泪,对当初自己坚持要设置诸侯王一事暗暗后悔。

    随着朱棣打败了自己的侄子成为了明成祖,之后开启了永乐盛世。

    如果说朱棣的军事能力只令朱元璋赞赏的话,朱棣的治国能力则令他大吃一惊,心想自己还真是小看了老四。

    朱棣移都北京,建立北方政治军事枢纽,开始了【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新时代,他重视工商业发展,并完善军事屯田制度和盐商制度,保证了军粮边饷的供给。

    最令朱元璋侧目的是,朱棣的海权意识。

    明朝初建百废待兴,为了能够在短时间内恢复国家的经济实力,对外贸易活动极为频繁。

    而朱棣继承了朱元璋的海贸制度,还进一步将其扩展成海权。

    他指使郑和下西洋,前后七次最远到达非洲海岸,建立了以大明为核心的朝贡体系,形成了万国来朝的气势。

    朱元璋的视线随着郑和游历了非洲,东南亚,不由地眼界大开。

    “原来这些地方如此温暖,世界如此宽阔!当地甚至能一年三熟,若是朕能帅大军征服交趾,身毒(印度)等地区,将这里化作良田,大明子民何愁无田可耕,无地可种?”

    “而且吕宋等地还有不少铜矿,若是大明占据此地,就能极大地缓解财政压力,不再受到银铜流通不足的桎梏!”

    朱元璋脑子飞速地思考着,渐渐改变了许多想法,对过往治国之道有了很多新的理解。

    梦中的时间流逝,很快来到了下个时代。

    朱棣死后,长子朱高炽继承了皇位,朱高炽身体不好,仅在位十个月就撒手人寰,明宣宗朱瞻基继承大统。

    朱元璋认识这个孩子,当年在北平燕王府朱瞻基就异常聪颖,不仅燕王朱棣很喜欢他,就连朱元璋也觉得他不错,心中大为满意。

    朱瞻基整顿统治机构,实行精简和裁冗措施,以振朝风,实行休养生息,缓和社会矛盾的措施,大明国力越发蒸蒸日上了起来。

    但朱元璋皱了皱眉头,他发现朱瞻基开始教导宦官读书参政,作为对抗文臣的手段。

    “怎么回事!我不是下令太监一律不得参政议政,凡是违禁者永不录用,严重者斩首示众么?这朱瞻基到底在搞什么?”

    十年的“仁宣之治”后,朱瞻基病重不能视朝,将皇位传给了皇太子朱祁镇。

    但朱元璋敏锐地发现,此时的大明边防已经废弛,军政更是日益散漫,不由得暗自摇头,心想太平盛世虽好,但也不能就此刀枪入库马放南山,这样下去必有外患,甚至重复大唐大宋故事。

    朱祁镇年龄太小,只能由太皇太后张氏垂帘听政。

    朱元璋看着眼前的一幕,心中又是一阵紧张,心想好在张氏是个老成持重的,绝不会篡权乱国,真是我大明之幸。

    果然,张氏虽然地位尊崇,却不重用自家人,甚至不允许外戚干预国事。还三天两头把太监王振叫去骂一顿,使得王振在她掌权的时候不敢干坏事。她重用三杨,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大明欣欣向荣。

    朱元璋欣慰之余,却心中隐隐多了一丝担忧。

    “这一朝多亏了有张太后和三杨坐镇,才没有落下隐患。但大明要千秋万代,岂能代代都是没野心的权臣,不贪心的皇后?”

    “这嫡长子制度,实在是问题多多,我得好好想上一想。”

    正在朱元璋沉思之时,三杨去世,太皇太后张氏逝去,宦官王振开始崭露头角,大明的政治逐步走向了下滑。

    此时的朱祁镇也从少年天子长成热血青年,颇有一股安邦定国的雄心壮志,觉得到了自己一展拳脚的时候了。

    时值瓦剌骚扰边境,王振借此鼓动皇帝,建议他御驾亲征,众臣苦劝不得,只得任由他从京师附近临时拼凑二十万人,号称五十万大军,御驾亲征。

    朱元璋望着朱祁镇雄姿英发的脸庞,却皱起了眉头。

    “这孩子从小长于深宫之中,妇人之手,做事实在莽撞,兵战凶危,大明此时和平太久,兵政制度早已败坏,京军缺额也经常达到三分之二,还经常走私成风,跟大宋倒有几分相似!这样的部队即便是临时挑选精锐,也早就不堪大用,这孩子这次怕是要吃些苦头。”

    朱元璋戎马一生,自然一眼就看出了大明军队的问题。

    但他也不惊慌,心想毕竟国力摆在这里,这次北伐吃点亏就吃点亏,也能给这年轻的朱祁镇上一课。

    但就连朱元璋也没想到的是,这一课,代价是如此高昂!

    那太监王振心血来潮,担心大军过处,踩踏自己家乡的庄稼,建议按照原路撤军。

    等到大军行至怀来附近,辎重反而没有赶上。于是王振竟下令原地驻扎等候!

    朱元璋越看越气,越看越恼。

    等王振下令全军驻扎时,他眼睛都快瞪出来了,忍不住大骂道:“竖子安敢如此!朕杀了你这条阉狗!”

    果然不出朱元璋所料,瓦剌大军很快追上明军,将皇帝等人困在土木堡。

    他们把水源掐断,让明君军心动荡,又假意提出议和,趁明军不备发动总攻。

    这一战,大明皇帝朱祁镇被俘,王振也被樊忠杀死,英国公张辅、兵部尚书邝埜等大臣战死。

    这正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土木堡之变”!

    朱元璋怒不可遏,忍不住指着朱祁镇的幻影骂道!

    “你个不孝的畜生,该挨千刀的猪狗!朕下死命令让你们不许宦官参政,你们偏要反着来,这下完蛋了!若是大明覆灭,你就是第一罪人!”

    朱元璋的担心果然不假,虽然于谦等人力挽狂澜,但大明的国运还是从此一路走低。

    土木堡之战有大量文官武将战死,导致人才断层,军火武器的研发亦被大大阻碍。

    明英宗复位后更是杀了以于谦为首等众多权臣,更是导致明朝军政在土木之变之后第二次断层,造成了二次混乱,朝臣为了保护自身利益,左右摇摆、嫁祸诬陷,明朝的政治斗争也更加残酷。

    朱元璋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却又无可奈何,只恨自己不能穿越回去,再造河山!

    明代宗朱祁钰通过夺门之变上位,却也无力扭转国势。

    他的继承人明宪宗朱见深好方术,溺于女色,致使宦官“奸欺国政”,更是任由大明颓废了二十四年,令朱元璋更加失望。

    随后是明孝宗朱佑樘,明武宗朱厚照,明世宗朱厚骢....

    朱元璋一代一代看了下去,心中越来越复杂,脑子越来越混乱。

    梦中的视角千变万化,时而关注帝王将相,时而又转向百姓,令他以更全面的视角俯视了整个大明帝国,让他注意到了无数曾经想不到,看不到的角落。

    “莫非....莫非我想建立一个【洪武永恒国】的想法是错的?”

    朱元璋猛然惊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