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1984我的小说时代 » 第76章 明报行动(求追读)

第76章 明报行动(求追读)

    《明报》报社。

    明报的市场部已经注意到竞争对手日益增长的发行量,写了一份分析报告提交给高层。

    金总编看着手下写的分析报告,上面写了一大堆话,核心就是:

    “星岛日报连载武侠小说,导致追订人数增加。在《龙蛇演义》连载后的趋势更为明显。”

    “如同复制60-70年代的《明报》策略。”

    “据可靠消息,作者“五白”就是作者“德华”。”

    金总编先是皱眉,接着对作者产生极大的兴趣:

    《龙蛇演义》到底是一本什么样的书,能做的如同当年的他一样,那么有市场号召力。

    一个能写出《一碗酥肉粉》这样佳作的作家,竟能安心写通俗小说,真是有意思。

    前不久,《一碗酥肉粉》正式在《星岛日报》上转载,立即在读者之中引发强烈的共鸣。

    港港经济起飞还没多久,许多港人对此深有体会。

    小说里面所描述的美食,与港港也相差不大。

    酥肉粉也是港港的传统美食!

    小说里的温情与向上,似乎就是港港的真实写照!

    许多读者也才算是真正认识“德华”这个作家!

    没过多久,金总编的书桌上就摆着方德华的四部部小说。

    他率先看《诛仙》,这部让内地《今古传奇》杂志发行量起飞的神作。

    看完十万字,他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将其引进,与《星岛日报》打擂台。

    “总编,听说他们也打电话过去咨询,甚至开价不菲,也被拒绝了。”

    金总编推了推眼镜说:“他们做不到,不代表我们做不到。有时候,达成合作不一定需要通过杂志社。”

    这几年,金总编连续受到高层的接见,属于港港标志性的代表人物,同时也是一个明显的风向标。

    今年他又担任基本法政治体制起草小组的港方负责人兼经济体制起草小组成员,在未来几年里又陆续受到高层的接见,是一个非常了解内地情况的港人。

    直接找杂志社不行,那就找杂志社的上级嘛,再冠上一个港港与内地合作互通交流的招牌,这不就解决了嘛。

    下属听到这个策划,不得不大拇指点赞。

    金总编又看了《精武英雄》、《倩女幽魂》,故事情节确实设计非好。

    第二天,鄂省文联就收到《明报》关于两地文化合作交流的邀请。

    为促进交流,《明报》将派出记者对鄂省作家进行采访,希望能够得到允许。

    此外,还提出连载内地作家作品的请求,理由是让更多港人见识到祖国作家的风采!

    金总编看到内地近年来涌现不少名家,他也希望能够引进相关作品,充实报刊的底蕴。

    这里面自然也提及让鄂省报纸杂志也连载、发行港港的作品。

    但既然是交流,肯定少不了!

    他的作品自然能光明正大的进入内地市场!

    人家内地得到政绩、报社提高发行量、他的作品得到广泛传播!

    一石多鸟的明谋!

    等《明报》的记者到了鄂省,就与鄂省文联进行商量,马上敲定了多部作品的转载。

    《诛仙》赫然在列!

    理由是港港有非常浓郁的市井文化,通俗小说也需要引进。

    经过文联讨论,挑选了金总编的射雕三部曲。一时间这三本书引发众多报社、杂志社、出版社的争抢!

    等方德华收到通知,看到其上面的标准稿费“按目前内地最高稿费标准千字15”,不由暗骂这金总编,不愧是号称抠索的总编!

    他真没想到,还能有这么一招!

    《今古传奇》杂志社也没有想到!

    但是上级下发的文件里有明确指示,他们又不得不照做!

    不仅要将连载的内容全部发给《明报》,还要将手里的稿件一式二份,发给他们!

    多出的这份,他们还需要安排人手抄写!

    早知道就答应《星岛日报》,不仅能拿点补贴,还可以为方德华争取一个更好的稿费!

    --------------------------------------

    《星岛日报》。

    刚上班不久,市场部的同事一脸急色来到方兴松旁边,递上一份报纸。

    “方主编,你看!《明报》连载《诛仙》了!”

    “什么?!”方兴松脸色大惊。

    急忙打开报纸,就看到副刊上写着《诛仙》两字,一旁竟然还有金总编的评语:

    “东方仙侠中的金镛武侠!”

    这个评价实在太高!

    这老家伙不讲武德,为了发行量,竟然如此抬高一部作品!!

    方兴松心里暗骂,神情凝重走进总编室。

    “总编,《明报》出招了!不知道他们怎么取得《今古传奇》的同意,开始连载《诛仙》!”

    郭育民脸色立即破防,失声道:“什么?!”

    看了一眼后,语气充满疑惑:“怎么可能?!他们怎么做到的?”

    方兴松摇摇头:“我也不清楚。”

    其实两人更喜欢《诛仙》,而非龙蛇。

    现在被迫与《诛仙》打擂台,两人感觉不太妙。

    两人商量一会,也拿不出啥主意,方兴松只好说:“我去问问德华什么情况。”

    ------------------------

    方德华再次来到招商局,还以为方兴松是来催稿的。

    “松叔,你怎么又来催稿?上次不是已经让九公的手下带回去了么。”

    说的是到内地与木瓜丁厂签约的高层。

    “没问你稿!华仔,那《诛仙》是咋回事?”话筒那头传来急切的声音。

    “《诛仙》?别提了,被人套路。”

    “嗯?”

    方德华很无奈的说:“《明报》打着内地进行文化交流的口号,通过官方搞到不少名家作品,就连我这种通俗的小说也不放过。松叔,你知道吗,稿费千字15啊!!这心真黑!”

    其他被选中的作家都欢天喜地,名扬香江啊!

    只有方德华满心不甘。

    方兴松一愣,还能这样?

    若是他早点找他老豆商量,或许也能得到这一办法。

    他心念急转,想到关键问题:“华仔,那后续的稿件?”

    方德华嘿嘿一笑:“这个他们没说。嘿,我已经跟《今古传奇》说好了,让他们以后在发布之前过来取稿。”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人家杂志社当然不甘心。

    李传风干脆将最新收到的20万字稿件隐藏起来,只提供第一次的30万字。

    然后派罗维阳过来与方德华商量,并达成一致:

    他手里的20万字一点点放出,后续若再拿到稿件也是如此操作。对外宣称,每次只拿到3万字左右稿件。

    他们本来就是双月刊,两月发行一期。

    不像报纸,天天都需要连载,等他们连载完这30万,到时候就要断更了。

    这也是两人唯一想到能出气的办法。

    所以,方兴松也很快领悟他侄子的言外之意,心中大定!

    “华仔,那他们件现在手里的稿有多少字数?”

    “30万!”

    刚安定的心,又悬了起来!

    每天2000,这特么可以连载五个月了!

    不对,五个月后,他们可能也能拿到最新的内容,三万字,又是15天!

    真的要真刀真枪干上半年,而且还是同一作者之间的斗争。

    郭育民得到消息,总算松了半口气,一个不算好消息的消息。

    他已经看到,届时《明报》断更、读者抗议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