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魔头只想当官 » 第18章 中涵先生

第18章 中涵先生

    燕州的西北有一座秀气的山峰,数百年前辉煌一时的文院便坐落于此。

    亭台楼阁,小桥流水,云雾将这座仙气荡漾的书院笼络在当中,神秘而幽静。燕州文院远不及京城文院那般壮丽雄伟,这里犹如与世隔绝的桃花源,苍茫雅致。

    临靠湖水处盖着一座小亭,精巧别致,亭中二位白发老人对坐,吟诗作对。

    其中一位老人身材佝偻,略显沧桑。这位老人名为方从哲,字中涵,燕州文院院长。

    方从哲乃是万历十一年进士,初授翰林院编修,历任国子祭酒,累迁吏部左侍郎,内阁首辅。大权在握七年之久,经历了万历末年三党之争的腥风血雨后,这位老人身心疲惫,六次上奏请辞。

    坐在他对面的老人身材魁梧,虎眉鹰目,身着一袭白袍。

    汪应蛟,字潜夫,万历二年进士,初授金陵兵部主事,后历任金陵礼部郎中、晋州按察使、右都御史代津门巡抚与幽州巡抚、工部侍郎、兵部侍郎,累迁至金陵兵部尚书,加太子少保,最后随老友方从哲一同致仕。

    “几曲涟漪映绿杨,云霞濯锦色苍茫。”

    方从哲看着幽静湖面,左思右想,绞尽脑汁,最后击拳吟道,“纶竿醉卧陶元亮,诗酒狂歌李太常。”

    他连忙看向了汪应蛟,“潜夫,此诗如何?”

    汪应蛟的面色就犹如这湖水一般平静,他已经习惯了老友在吟诗作词上的狂热:“这才半首,下半首呢?”

    方从哲有些尴尬的挠头说道:“下半首还没做出来,你先点评一下这半首。”

    汪应蛟不假思索的说道:“好,好,好。”

    听到老友连说三个好字,方从哲大喜:“难得听你如此称赞我的诗,莫不成真有这么好?”

    汪应蛟点了点头:“好一个狗屁不是。”

    方从哲:“……”

    他像是被被打击到的小孩,幽幽的坐在石凳上看向湖面,宛如石化。

    汪应蛟摇了摇头,劝道:“中涵,你就别想了,自古以来诗道贫瘠,走到元婴已是上限,你的诗词已是杰出,但若想更进一步,难如登天。纵观天下,元婴能有几人,知足吧。”

    方从哲有些不服气:“我未曾想过跨过这一步,成就仙人。但既然当年于少保能凭借一首石灰吟,一跃成为诗道准仙,我又何尝不可?”

    汪应蛟顿了一下,道:“若是七年前你在京城意气风发初掌大权的时候,或许还有准仙的希望,但如今……”

    万历末年的权力斗争,彻底磨平了这位中涵先生的心气。当他六次请辞,远离朝政的时候,已然是白发苍苍,再无准仙之姿。

    提到伤心事,方从哲的眼神黯然。

    在这位中涵先生沉默的时候,有一童子前来传话:“院长,门外有客人请见。”

    方从哲摆了摆手:“不见,让他请回吧。”

    作为曾经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内阁首辅,方从哲即使已经致仕,仍有无数人想要巴结。

    他已经厌倦了权力的争斗与人心的复杂,只想隐居文院,每日与老友饮茶作词。

    ……

    “院长说,贵客请回。”

    燕州文院门前,童子回复。

    听到这话,李进忠看向了沈红莲:“沈大人,这是预料当中的事,不是吗?”

    虽然方从哲掌权的时候他还没起势,不过对于这位中涵先生,李公公也略知一二。

    此人居家十五年,一出世便引起轩然大波,可谓奇人。但他在位期间的政绩,一言难尽,他赶上了万历末年的汹涌风波。

    东林党、齐党、楚党,三党在朝堂上斗的不可开交,方从哲坐在首辅的位置上就如同被夹在当中的面团,最终郁郁致仕。

    想要和这样的人打交道,难如登天。

    “别急。”

    沈红莲丝毫不慌,对门前童子说道,“小友,可否借在下纸笔一用?”

    童子虽然觉得这人有些难缠,不过出于文院一贯的随后,还是帮忙取来了纸笔。

    沈红莲在纸上书写过后,便将其递给了童子:“劳烦小友将此纸递交给中涵先生,若中涵先生看后还是不见,在下一刻也不多留,转身就走。”

    “你说的,不许骗人哦。”

    童子接过那张纸,哒哒哒的跑走了。

    李进忠好奇的看向了沈红莲:“沈大人,莫非你与中涵先生也有交情?”

    沈红莲摇头道:“我压根就没见过方从哲。”

    “啊?”

    李进忠懵了,“那你刚才怎么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

    沈红莲淡笑道:“你猜?”

    李进忠有些摸不到头脑,猜?

    猜个篮子啊,他如何能猜到!

    ……

    童子哒哒哒的跑到亭中,道:“院长,那人不肯走,写了一封信给您,说是只有您看了这信才肯走。”

    方从哲略微有些无奈,看向了汪应蛟:“人情世故非我意,为何世人就不肯让我这个老头子安静的度过这个晚年呢?”

    汪应蛟笑道:“谁让你以前站的太高,现在后悔也晚了。”

    方从哲长叹了一口气,从童子手中接过书信,拆开翻阅。

    只是扫视一眼,他便神色微变,坐直了身子,捧起那封信仔细观看,生怕看错了哪个字。

    这位名震大江南北的中涵先生,此刻忍不住的双手颤抖,眼角浮上泪花。

    汪应蛟察觉到老友的变化,连忙问道:“中涵,你这是怎么了?”

    方从哲看完手中信件,轻闭双目,将信递给了汪应蛟:“你自个看吧。”

    汪应蛟接过信件,这一看,面色大变。

    他不由念出了信上内容:“锦色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这一刻,他仿佛看到了诗词道那断掉的成仙之路,沉溺在失意的氛围当中。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莫名悲伤的情绪涌上心头,物是人非,少年的意气风发葬送在了权力更迭的残酷无情当中,半生蹉跎最终落得一场空。

    如梦似幻,人生茫茫。

    此情此景,令人潸然泪下。

    这半首诗,让方从哲与汪应蛟这两个官场上的失意者感同身受。

    “好词,好词,千古名词啊,作此诗者,莫非乃是天上神仙不成?”

    汪应蛟拭去眼角泪水,顺着信上内容看下去,想看看下半首诗是何等绝句,却发现空空如也。

    “卧槽?”

    “写这诗的是哪个孽畜,怎么跟你方从哲一个德行,写诗只写半首?”

    “还有王法吗,还有天理吗,混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