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紫微降世传 » 第六章 阴毒发作

第六章 阴毒发作

    深夏的夜,天空繁星点点,恒古不变的闪烁着。

    星星的眼睛一眨一眨,仿佛在窥视着人间的一切。

    南海之滨,小旧屋外,此时一片平静。刚才的一番交战,似乎未曾发生过。

    真武大帝挂念着紫微大帝,此时已然回到屋里。

    小旧屋内,却是另一番紧张景象。

    但听得紫微大帝“哇哇”的哭啼声,响彻屋里。哭声好似具有感染力,床上其他小孩,也被这哭声吵醒。但听得“哇”、“哇哇哇”接二连三的哭声接连响起,屋内顿时一片嘈杂。

    一旁的妇人有些惊慌:“平日里孩子都是吃完米糊就睡觉,今晚怎么哭闹得如此厉害?”伸手一摸婴儿额头,竟是触手生烫。心下更是慌乱:“我儿适才就吃了一碗米糊,怎么会突然发起高烧?”

    她本是聪慧之人,不然也做不到一个人养育教导几个儿女。丈夫出外谋生,平日里家里家外,一切事务,都打理的有条不紊。

    随着头脑的逐渐清醒,妇人忽然闻到一股腥臭味。循着臭味望去,发现来源处竟在木橱之中。不由奇怪:“木橱我清洗的干干净净,哪里来的腥臭味?”

    揣着心中的疑惑和不安,妇人手持油灯,走到木橱前,只见木橱上层木板上,竟有一小片湿漉漉的地方。而鼻中传来的腥臭味,越发浓烈。

    妇人此时恍然大悟:“猫尿,居然是猫尿!刚才我儿吃下的米糊里怎么会有猫尿?”

    随即脑中如电光闪过:“刚刚那只老猫…莫非是那老猫撒尿在米糊中?腥味这么浓,这得撒了多少!该死的老猫,我儿才三个月大,吃下这么多,这…这可糟糕之极!”

    适才真武大帝闪身而出的情景,妇人并没有看到。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先天并未带有仙缘。而真武大帝又是以灵体下凡,因此虽然和真武大帝同处一室,却仿佛处在不同维度空间。

    此情此景,岂止“咫尺天涯”?

    妇人抱着婴儿,心下六神无主,事情来得突然,一时之间也不知道该怎么应对。

    怀中的婴儿,似乎感受到身体疼痛的加剧,哭声更加响亮。竟然挥手踢脚,手脚并动起来,不一会便挣得满头大汗。但听得“哇”的一声,一小团粘稠的液体从婴儿嘴中吐出,色呈褐色,腥臭难闻。妇人见状,连忙扶好婴儿,使之上半身往前倾斜,同时竖出三根手指,轻轻拍打婴儿的后背。

    紧随着“哇哇哇”几声,婴儿继续吐出几口褐色的液体。在其小小的心灵里,似乎不甘受害,欲与腹中的毒物做斗争。数次呕吐之后,婴儿竟似虚弱了不少,往日阳光红润的脸色,此时已然暗沉不少。

    妇人见状,心下既感宽慰,同时也颇为心疼。毒物入腹,能吐出来自然是大大的好事。如若被消化,毒素侵入五脏六腑,甚或是脑部,那才是真正的灾难。

    她知道呕吐之后,人体缺水,若不及时补充水分,可能会引发更多的问题。是以连忙倒了小半碗开水,喂婴儿喝了下去。

    妇人虽然慌乱,但她终究是几个孩子的母亲,有着丰富的养育经验。知道“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的道理。何况婴儿的兄姐,养育至今,哪一个没有过小病小恙?清理完地上婴儿吐出的污秽物,妇人渐渐安定下来。寻思:“猫尿毒性甚强,今日我儿不幸遭此劫难,情势不同往日,寻常大夫恐怕不能解此毒性。眼下又是深夜,也不便去城里医院。为今之计,只有去找乡里的大夫。”

    心下计定,便安抚好床上哭闹的一众孩子。打着油灯,怀抱婴儿,向乡里大夫的住处而去。而闹腾了一阵的婴儿,也许是疲倦劳累,竟然沉沉睡去。

    深夏的夜里,狭隘的农村小道,沐浴在一片宁静的黑暗中。耳畔时而传来一阵蛙叫蝉鸣,仿佛与夜景对话,为这个安静的农村小道注入了一股生动的气息。黑色的环境散发出安详宁静的氛围,然而妇人此刻的心情却是与这片安详判然不同。急促的脚步声,也与这片静谧格格不入。

    终于,在微弱油灯光的指引下,妇人来到了大夫的门口。深吸一口气,敲门道:“大夫,请开门,请您看病。”

    过了半晌,只听得门内传来脚步声,紧接着大门打开。一位脸型瘦削,神情恬然的消瘦中年男子走了出来。眼光在妇人怀中的婴儿脸上一凝,道:“原来是阿姑,请进屋内。孩子脸色暗红阴沉,这是误食毒物?”说着便领妇人进入屋内。

    古时的农村,哪有什么“诊所”。家即“诊所”,“诊所”即家。

    妇人略带哽咽道:“我半夜起来喂孩子吃米糊,米糊放在木橱里。哪知一只天杀的老猫,竟跑到我屋里,前爪趴在木橱上层,后爪踩在木橱下层,往木橱里盛放米糊的碗里撒尿。我半夜醒来迷迷糊糊没有发觉,等到整碗米糊被我儿吃下后才闻到尿腥味。大夫,求你帮我儿看病,我可怜的孩子,才三个月大,就遭此横祸,那该死的老猫…。”

    妇人此时还不知道,老猫确实“该死”。不只“该死”,而是“已死”,甚至是粉身碎骨而死,死的不能再死!

    消瘦中年男人闻言不由一惊,道:“猫尿!那可非同寻常,毒性阴毒得紧。此事颇为棘手,我也恐无把握。阿姑赶紧坐下,我且给孩子把把脉。”

    妇人闻言,心里不禁一寒,苍白的脸上愈加发白。忙在屋里的一只板凳坐下,拿起婴儿可爱的小手,放在诊桌上,道:“大夫,请您费心,救我孩子。”

    消瘦中年男人道:“阿姑不必过于惊慌,且待我给孩子把脉。”说完便将中指放在婴儿小小的手掌后面高骨内侧关脉的部位,食指则按在关前寸脉部位,无名指按于关后尺脉部位。三指同时微微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