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生活之旅 » 南京大屠杀

南京大屠杀

    2023年第七本书《南京大屠杀》,作者张纯如,已逝世。了解到作者在36岁的时候因为精神疾病自杀身亡,育有一子还患有自闭症的时候,很难受,很遗憾,那么有灵性的姑娘,生命过早的停止了。而在南京大屠杀中被杀害的千千万万个生命,又是多么的无助和悲哀,每个人都应该多了解历史,只有回看过去才能更好的展望未来,我们今天的安稳、美好的生活都是前人的血汗、拼搏换来的,倍加珍惜的同时要不断强大。

    日本那个时期的教育是扭曲的、压抑人性的,直到现在也依然存在很多教科书中独断的、虚假的内容,不承认曾经犯下的错,也不曾忏悔。而我心中更多的愤慨来自于,那么多的国人,却任人宰割,没有奋起反抗,明明可以以多欺少,却没有团结起来,既不能保护自己也没法保护妻女家人。当然,书中也有交代那个时期的情况,比如武器上的不对等,比如日军的谎话诱骗,但我希望每一个读过这本书、了解这段历史的人都能拥有特别的时期奋起反抗的能力。宁可拉一个垫背的一起死,也不要任由敌人进行身体上的、精神上的折磨致死。

    我们的国家已强大,也能够保护国民的安全,历史不能遗忘,不管那个时候承受了如何的不平等对待,时至今日我们还是迎来了稳定和强大。每个国人都要自身强大起来,立场坚定起来,在那个困难的时期也有很多的外国人保护了几十万南京城人民的性命,有的疲劳过度患病而亡、有的因为发表南京大屠杀有关的文章和记录而受到迫害,其实一个城市是有温度的,也能带给生活在这个地方的人带来温暖,才会让一个个外国人在生命攸关的时刻选择留下来,付出自己的一己之力。

    作者张纯如在抒写《南京大屠杀》期间,搜集各种资料,并阅读日军惨无人道的暴行资料带给她很深重的精神痛苦,加上不规律的作息,最终精神崩溃,总觉得有人要陷害她。感谢她能用文字让我们了解到更真实的南京大屠杀,她的文字是有力量的有些故事我们不能忘记,并且应该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大胆的写出,好让人们铭记一辈子,这本书深入内心深处,赋予了南京大屠杀颜色和形体。

    亲爱的妈妈,

    你想我了吗?

    我倒是想你了。

    你在那过的快不快乐呀?

    我过的倒是挺快乐的。

    ——来自溏溏的一封信

    2023.2.9

    刚上车,找到座位,提着一口气把行李箱搬到行李架上,坐到座位上还未来得及喘口气,车就发动了。

    从沈阳出发第一站是锦州,这一段路程,睡了个午觉,随着车厢的停止和身侧的人搬动行李声中醒来。看几页书,又有了很好的灵感,《写出我心》这本书,真是个保藏。冬天的景色萧瑟而不失生命的活力,从车窗向外看,路过的村庄显得那么渺小,原来我们成长的小村庄,从南走到北还觉得挺大的小村庄那么的小一片。

    很多田野中冒着一堆堆的黑烟,农民正在焚烧玉米根须,为了春耕做准备。还有一辆拖拉机穿梭田间地头。路两旁的树林夏天一定很美,就像小小的村落处处有美好的回忆一样。远处山峦叠起,蒙着一层雾,近看却光秃秃全是小碎石,这就是距离产生的美吧。一条结了冰的小河,蜿蜒而下,看着能心静,想要拍下来,奈何手机相机很少能表达出我们眼睛所看到的美。沿途的风景,就是因为我们不停留一闪而过而显得奇特而美丽,如果身在其中哪儿有心思去欣赏,只会忙着从中跳出来。总要提醒自己,去发现身边的美,去记录生活中的每个幸福小瞬间,因为我们总是匆匆、总是外求、总是不满、总是向往着而错过很多独属于我们自己的小幸运、小美景。

    第二站绥中北,小的时候有人去世了,村西头就会增加新的坟堆,长大后很少见了,要么变成水泥盖的,要么火化,也有少数骨灰洒入河流的。还能看见这样的坟堆,上面还有一些花圈或者假花,勾起了小时候的回忆。放学跟着同学去接放牛官,早早的去村西头玩儿,如果看见坟堆总会躲得远远的,有天然的恐惧,也有家人说过的关于死亡的话题的恐怖感。现在,不会有很害怕的感觉了,依然怀着一种对逝去之人的敬畏感,绕远而行。

    第三站山海关,陌生而又熟悉的城市,来过好几次的地方,印象最深的是在龙回头景区内的八卦阵,两人比赛谁先走出来,我走着走着就出来了,而另一位却总也绕不出来,最后放弃跳墙出来的,那种胜利的喜悦感一直存在于内心中,每每想起总有小确幸的感觉。今年夏天,如果有机会,该一家三口一起来了,领着儿子来故地重游。

    后来,路漫漫,睡意来袭,思绪放飞,到了目的地,忙着汇合,忙着吃饭,忙着办理入住,忙着深陷进柔软的床入睡了。

    早起出去散步半个小时,看看自己来到的小城市——山东曲阜,天亮比通辽晚了几分钟,这边的学校应该是开学了,有很多骑着电动车送孩子上学的。酒店路口西有长长的护城墙,很多房屋都有一种古朴的感觉,阴天空气宜人,心情舒畅。回到酒店也仔细观察,大厅环境优美,是个发呆看书的好去处。

    开启美好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