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唐九万里 » 第二十九章 唯美人与美酒不可负

第二十九章 唯美人与美酒不可负

    “殿下,此言何解?”

    公孙嫣捕捉到了李璿惊骇的神色,当即好奇道。

    是李泌学究天人,从古籍上所见?

    还是他,真乃陆地神仙?

    否则传达这句话,给自己又有何用意?

    罢了,既然想不透,以后见到他,亲自问一问便是。

    “本王亦不解。”

    李璿定了定心神,端起酒杯道:“来,唯美人与美酒不可负。”

    骗子!

    公孙嫣心中嘀咕了一句,然后便与李璿对饮。

    两人相谈甚欢,从五音六律,到诗词歌赋。

    从家国大事,到民间杂谈。

    公孙嫣也不愧是李泌之高徒,与其畅谈一番,李璿也是大开眼界。

    更让李璿大开眼界的是,这个女人不但精通音律,诗词造诣也是非常之高。

    足以称之绝代才女,尤其是家国大事,她虽是女流之辈,可却对时政有着独到的见解。

    而李璿也非常健谈,原身身体流淌着李唐血脉,对音律也是十分精通。

    再加上李璿博学广记,脑海之中的便宜老师实在太多了。

    不经意间一两句传世佳句,便能让公孙嫣美眸流转,深深被李璿的惊才绝艳所折服。

    偶尔谈及一两个趣味笑话,更是逗的公孙嫣笑意涟涟。

    不知不觉间,两人早已喝的醉意朦胧。

    自古酒最乱人心,尤其是喝迷糊了,还勾肩搭背的孤男寡女。

    四目相对,女子醉意娇羞,好似受惊的小白兔,想要急流勇退。

    男子,剑眉星目,器宇轩昂,直接伸出了大手,抓住了那双白皙的玉手。

    相视无声,犹如干柴遇烈火!

    李璿早已被酒色夺了心智,充满原始野望的眼神,直勾勾的看着眼前的佳人,揽入怀中。

    公孙嫣欲拒还迎,欲语还休!

    终究难抵眼前这个小郎君的无穷魅力,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此处省略十万字!〕

    一直到次日,第一缕阳光照耀进来。

    李璿摇了摇沉重的脑袋,该死,以后不能再喝这么多酒了。

    看着窗外朦胧的天空,活动了一下筋骨,便翻身而起。

    可很快,李璿就感觉哪里不对。

    嗯?

    小李璿怎么没有像往日一般,昂首挺胸呢?

    真是奇怪,难道是喝酒太伤身了?

    这该死的酒啊!

    昨天喝断片了,好像什么都记不起来了。

    “咦?”

    “什么素质,真是什么人都有。”

    “看来回长安以后,要好好计划一下,培养自己人了。”

    “这些下人,实在太不像话了。”

    “不知道是哪个禽兽,连本王的床单都偷。”

    李璿实在有点无语了。

    不过这是高档蚕丝制成,应该挺值钱。

    算了,别让本王抓到你。

    李璿一如既往的提着自己的重剑,继续刻苦练功去了。

    只不过今日,只练了半个时辰,李璿就有点气喘吁吁。

    看来这喝酒,的确太伤身。

    骂骂咧咧的洗漱一番,李璿吃完早饭,便准备去向李隆基与杨玉环问安。

    毕竟,这孝心要持之以恒才行,万不可懈怠才是。

    来到寝宫,见高力士站在门外,李璿当即上去打招呼道:“阿翁。”

    “殿下。”

    高力士也是对着李璿和煦一笑,没有半点架子。

    “我来给圣人与娘娘问安,不知……”

    李璿欲言又止,看向高力士道。

    ¨圣人正在给娘娘描眉,殿下可能要等一会。”

    高力士并不意外,看着李璿道。

    “原来如此,圣人与母妃之爱情,真是让人好生羡慕。”

    “咦,阿翁,这么早就有奏章叨扰圣人吗?”

    李璿突然看到了高力士手中有一本奏章,顿时觉得这是一个表现的机会。

    “也不是什么大事,安西来的急奏。”

    高力士欣赏的看着李璿,不紧不慢道。

    安西?

    李璿不由心中一动,试探性道:“阿翁,既然是八百里急奏,怎么会是小事呢?”

    “安西节度使高仙芝上奏,石国……”

    高力士话还没说完,就听到大殿之中响起李隆基的声音:“进来吧!”

    李璿与高力士便推门,走了进来。

    “儿拜见圣人,母妃。”

    李璿进去之后,恭恭敬敬的问安道。

    “璿儿真是孝敬,这么早就来给我们问安,快起来吧!”

    杨玉环看着李璿,连连称赞道。

    “嗯,免礼吧!”

    李隆基自然不会薄了爱妃的面子,当即附和道。

    “谢圣人,母妃。”

    李璿说完,便站了起来。

    “力士啊!”

    “有事吗?”

    李隆基这才把目光投向了高力士,询问道。

    “圣人,安西八百里急奏。”

    高力士走上前,将手中的奏章递给了李隆基。

    李隆基接过奏章,直接翻开观阅起来,只是很快他就神色阴冷,十分霸气道:“撮尔小国,也敢不敬我大唐。传诏高仙芝,遣王师,灭其国。”

    来了!

    李璿心中一动,石国被灭之后,便是怛罗斯之战了。

    大唐由盛转衰的端倪,就是由此开启。

    随之两征南诏失败,进而让安禄山野心逐渐增长。

    李璿知道自己开口,适得其反。

    只能求助的眼神,看向了杨玉环。

    “圣人,兵者凶也。”

    “齐王生性聪慧,圣人可教验之。”

    杨玉环当即心领神会,虽然不知道李璿要做什么,但还是选择了帮一下。

    “嗯,听爱妃的。”

    “齐王对此有何见解?”

    李隆基搂着杨玉环,甚是宠溺,然后把目光投向了李璿道。

    有个好母妃,胜过百万师啊!

    “儿听闻,昭武九国之外,还有黑衣大食,其国甚广,其卒甚勇,不可小觑之。”

    “西域诸邦,撮尔小国,自不是大唐王师之对手。”

    “兵锋所向,翻掌灭之。”

    “只是儿有些许疑虑,昭武九国向来畏惧大唐国威,怎敢以小犯强,以弱恃强?”

    “兵不过万,地不过百里,何以不敬盛唐?”

    “再者,昭武九国与大唐关系密切,向来交好大唐,怎会突生变节。”

    “儿以为,其中必有蹊跷,圣人不可不察。”

    “恃强凌弱易,以德服人难。”

    “若处置不当,引起西域诸邦惶恐,转投黑衣大食,于大唐是祸非福也。”

    “圣人明断天启,自有韬略。”

    李璿整理了一下思路,便开口道。

    “圣人,殿下所言极是。”

    “臣早年便有耳闻,边关悍将,杀良冒功者有,逼反藩国,谋财邀功者甚众。”

    高力士也是神色凝重,向李隆基劝谏道。

    这高力士,的确是个贤宦,简直就是大好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