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唐九万里 » 第四十四章 高适〔求追读〕

第四十四章 高适〔求追读〕

    封丘县,始建于汉高祖刘邦,传至唐,下属于河南道,汴州,陈留郡。

    高适站在府衙前,眼神有些落寞。

    带着无尽的失望,他毅然决然的驾马离开了。

    年少从军,自己便失望过一次。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那时候,自己便立志报国,整肃天下乱象。

    可如今自己已年近半百之龄,却一事无成。

    幸得封丘县尉之职,却无法忍受官吏欺压百姓,更不愿阿谀奉承上官。

    仕途这一条路,自己也走不通。

    宦海沉浮,飘零半生,也许这里也不属于自己。

    长安,那里才有自己的舞台。

    虽然本拒无数次,但长安,仍旧是自己魂牵梦绕,心之向往的圣地。

    今日辞官,得董大长安宴游,想必会见多不少老朋友吧!

    “驾!”

    高适不想再蹉跎岁月,直接驾马朝着向往一生的圣地疾驰而去。

    只是还没跑出多远,耳边便响起一个熟悉的声音:“高适救我……”

    嗯?

    高适当即拉紧缰绳,好熟悉的声音,扭头定睛一看:“李白?”

    “高适,高兄,快救救吾……”

    李白半点飘逸的样子都没了,看着缓缓驾马靠近的高适,苦笑道。

    “李兄这是?”

    高适看着带着枷锁的李白,又看了看几名衙差,疑惑道。

    “高兄,太白冤矣!”

    李白满脸苦涩,连连喊冤道。

    “你一点都不怨,别费力气了。”

    领头的不良人,看了一眼李白,然后又对着高适道:“不良人办差,闲杂人等退避。”

    “在下高适,乃封丘县尉,刚刚卸任,准备前往长安。”

    “不知李白所犯何罪?”

    高适骑在马上,对着眼前的不良人拱了拱手道。

    在大唐各州县都有不良人,负责缉匪捕盗之职。

    虽是官差,但地位却十分低。

    “原来是高县尉,小人乃徐州不良人铜三。”

    “这李白招摇撞骗,竟敢剽窃齐王之诗。”

    “小人听命办差,押解此厮前往长安,交由齐王殿下问罪。”

    不良人铜三说完,还不忘看着李白,唾骂道:“无耻剽窃之贼,枉为大诗人之名,我呸……”

    “……”李白。

    苍天啊!

    这简直就是十二月飞雪,冤死我李太白也。

    “剽窃?”

    “齐王的诗?”

    高适愣了愣,齐王大名,他这段时间也是如雷贯耳,不由看向李白道:“以太白之才华,定然不会剽窃,只怕其中另有误会。”

    “高兄!”

    “我这段时间来一直在云游各大明川,有感而作一诗。”

    “得好友相邀,前往徐州赴会。”

    “一时兴起,谈及新作,便招来此等无妄之灾。”

    “高兄,你要相信我李白,我真没有剽窃齐王……”

    李白满脸苦涩,自己都解释八百遍了,可这些一心想着拍齐王马屁的狗官,不信啊!

    本想借着新作,博个满堂彩。

    这倒好,满堂彩倒没有,直接便被当场拿下了。

    当然了,几个不良人对自己而言不算什么。

    可自己是良民,可不能做违法之事。

    否则,一旦拘捕,被官府通缉,这辈子算是彻底完了。

    齐王,齐王啊!

    害苦了,我李太白矣!

    虽然当日自己有心依附齐王,否则也不会跟他进蜀了。

    可惜啊!

    这齐王言语之间,尽显对我李太白的惊世之才,不屑一顾。

    作诗?

    那只是业余爱好,堂堂大唐七尺男儿,出将入相,方能尽显男儿本色。

    可齐王话里话外,都感觉像是在给自己挖坑。

    总感觉这齐王不像个好人,一心想要让自己不务正业,丧失斗志。

    所以,自己也只能随便应付一二,潇洒而去。

    天下之大,早晚会有贵人,识得我李白之才。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千里……

    这才是我李白,毕生所向。

    “有没有误会,你说的不算,我说的也不算。”

    “此事关乎齐王殿下名誉,可大可小。”

    “我敬高县尉之名,还望高县尉不要让小人为难。”

    铜三眉头皱了皱,看着高适,丝毫不惧道。

    这件案子关乎齐王,哪怕是一县之尊,一州刺史,也不敢插手。

    你区区一个卸任的县尉,又算得了什么?

    “李兄,你怎能如此糊涂?”

    高适也是忧心忡忡,看着李白道。

    自己眼下已经不再是县尉了,就算是又如何?

    那可是齐王……

    天下能够得罪的起齐王之人,又有几个?

    “罢了,罢了。”

    “此事高兄也束手无策,此乃我李太白之命也。”

    “去到长安,我自会向齐王赔罪。”

    李白见高适一脸为难之色,当即开口道。

    “正好我也要去长安赴会,就与你一路同行吧!”

    高适却摇了摇头,语气坚定道。

    虽然自己没有能力救他,但一路随行,也能照顾一二,让他少受点罪。

    “哈哈哈!”

    “高兄情谊,太白铭记于心。”

    “此行有高兄作伴,吾道不孤也。”

    李白十分洒脱,当即放声大笑,欣喜若狂道。

    “哈哈哈!”

    “我就欣赏李兄这份桀骜,哪怕身陷囹圄,也能如此从容不迫。”

    高适也笑了起来,惺惺相惜道。

    年少便与李白相识,虽然交情并不算多深。

    但他与自己的境遇十分相似,可谓是英雄惜英雄吧!

    皆是怀才不遇,处处碰壁。

    “走,继续上路。”

    铜三看了一眼高适没有离开的意思,似乎不像说谎话,索性也不再理会。

    高适见对方动身上路,也不紧不慢的骑着马,慢悠悠的跟在后面。

    董大的邀约,是在春游,时间很充裕。

    只是,这除夕,可能要与李白在路上度过了。

    可惜了,恐怕赶不上长安的上元佳节了。

    那可是一年一度的盛会,灯火昼夜不息。

    一路上,高适与李白谈笑风生,饮酒纵论天下事。

    只是很快就引起了不良人铜三的不满,但在高适递上一块碎银之后,他便美滋滋的揣入怀中,不再理会两人。

    在金钱的攻势下,李白在无人地带,便脱掉了枷锁。

    与高适对酒当歌,开怀畅饮。

    李白也向高适谈及多年云游所见所闻,让高适大开眼界。

    而高适也向李白述说边关军旅生涯,仕途处处不顺之心。

    而此时,长安,大明宫,宣政殿上,文武百官也吵的不可开交。

    因御史大夫与京兆尹空缺,由谁替补,争执不休。

    看着脸色难看的李隆基,李璿事不关己的站在一旁,看着两帮回怼的大臣,煞是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