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唐九万里 » 第四十七章 君临天下,屠戮江山〔求追读〕

第四十七章 君临天下,屠戮江山〔求追读〕

    李璿重新换上了自己的长袍,与杨玉环又闲聊了一会。

    时而说个笑话,逗的杨玉环哈哈大笑。

    大约半个时辰,李璿才拜别了杨玉环。

    “殿下慢走……”

    刚走出大殿,便见公孙嫣守在门口。

    “小娘子别着急,等本王加冠之后,就接你回王府。”

    李璿呵呵一笑道,然后便留下娇羞的公孙嫣,扬长而去。

    兴庆宫的景色很美,但李璿却无心欣赏。

    留给自己的时间不多了,四年说是很久。

    但想要扶持属于自己的势力,可能一个任期就需要这么久。

    如果按部就班,顺利的话,可能要十年,甚至更久,才能成功。

    自己可没有那么多时间,更别说,任何事都没有绝对的一帆风顺。

    今日收获良多,杨玉环的话,对自己非常有启发。

    在朝中不断培植自己的势力,只会让李隆基对自己猜忌。

    而一旦让皇帝猜忌的下场,非死即失宠。

    明着来不行,那就暗中扶持。

    正常路行不通,那就不走寻常路呗!

    自己不能出面,不是还有个好舅舅吗?

    那李林甫的态度也十分暧昧,实在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

    按照杨国忠所言,吏部与户部,有不少人都是李亨的人。

    李隆基这个时候,捧出自己,极有可能是为了震慑东宫,挤压东宫的势力。

    如果自己所猜无误,这倒是个不错的机会。

    以李隆基的尿性,这个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毕竟从安史之乱看,李隆基任命了荣王为天下兵马大元帅,而非是身为太子的李亨。

    然后荣王便突然暴毙,这里让人值得深思。

    如果不是因为自己,李隆基推出与东宫博弈的棋子,应该是这位荣王。

    不知不觉出了兴庆宫,南霁云一如既往的守候在宫外。

    “殿下。”

    南霁云见李璿走了出来,宛如一个忠诚的卫士,连忙拱手道。

    “走吧!”

    李璿上了马车,想了想,又对南霁云道:“来,南八陪本王聊会。”

    南霁云当即翻身下马,跟着进了马车。

    反正自己的人生就是,殿下说什么,那就是什么。

    自己不会质疑,只会服从。

    马车缓缓驶去,几十名齐王府亲卫也紧随着马车,浩浩荡荡离开了。

    “南八,明日就是除夕了。”

    李璿看着威风凛凛,身披甲胄的南霁云,感叹道。

    “殿下要请兄弟们听曲观舞,喝酒吃肉吗?”

    南霁云当即眼神火热,愣愣道。

    “……”李璿。

    这天聊不下去了,自己已经可以肯定,这货就是一个武夫!

    简直就是一根筋,本王马上穷的都要出去要饭了,听个毛的曲。

    “下次一定。”

    “这大过节的,去歌坊作甚。”

    “没事不要总想着这些……”

    李璿义正词严,深刻批评了南霁云。

    “殿下,男人想女人,不是天经地义之事吗?”

    南霁云刚开始还没反应过来,用心想了三秒之后,便憨憨的问道。

    “这个……”

    “很正常!”

    李璿发现自己竟然无言以对,只能转移话题道:“南八,你家人呢?要不要回头我放你一个长假,你去老家,把家人接过来?”

    “殿下,就是我的家人。”

    南霁云非常耿直,颇为自豪道。

    “那你夫人,孩子呢?”

    李璿有点小感动,但这铁打的汉子,也需要一个温暖的小家。

    身为领导,关心一下属下的生活情况,还是非常有必要。

    “我穷,除了一身的蛮力,什么都没有。”

    南霁云摇摇头,十分自卑道。

    “你不是在家排行老八吗?”

    “那你的兄弟姐妹,父母呢?”

    李璿眉头一皱,看着有些神伤的南霁云,关切问道。

    “双亲早故,他们都嫌弃我蠢,又吃得多,就把我赶了出来。”

    “这些年来,我一直四处流浪,凭借一身蛮力,勉强度日。”

    “后来无意间,在酒馆听到殿下所作那首精忠报国,我便来长安,投奔殿下。”

    “承蒙殿下不弃,待我恩重如山,南八万死难报。”

    南霁云似乎回想起了不堪回首的往事,铁骨铮铮的汉子,也黯然神伤,双目通红。

    “以你的本事,何不去投军?”

    李璿也不由感觉心中一痛,这便是人心啊!

    有些人,虽然看起来像人,但本质与禽兽无异。

    南霁云没有说话,而是解甲,露出了壮硕的上半身。

    饶是李璿见多识广,也不由倒吸一口凉气。

    南霁云身上有许多疤痕与创伤,几乎布满了他的上半身。

    有箭伤,刀伤,剑伤……

    各种各样,许多伤疤看起来十分恐怖。

    显然他投过军,这些疤痕就是证明。

    “我年少之时,便早已将此身许以国。”

    “离家之后,我便北上投军,一心想要报效国恩。”

    “可不管我多么努力,多么奋不顾身,却连一顿饱饭都吃不上。”

    “饷钱被克扣就算了,就连杀敌立功,都轮不到我。”

    “我南霁云,曾一战斩杀匪盗百余人。”

    “我南霁云,曾一战独闯狄军大帐取胡将首级。”

    “我南霁云,杀敌无数,战功赫赫,非但无功,反而备受排挤。”

    “殿下,您说,这世道公平吗?”

    南霁云神色有些悲凉,声泪俱下道。

    李璿被深深刺痛了,看着南霁云,心中纵有千言万语,可张开嘴,却一个字都说不出来。

    这繁华盛世之下,究竟还有多少个南霁云?

    如果开元是真正的大唐盛世,那从李隆基不理朝政,贪图享乐,醉心权术之后。

    这如花似锦的盛世大唐,正被慢慢腐朽。

    南霁云的遭遇只是盛世大唐天下,一个缩影而已。

    无数个有志之士,无数个忠君爱国之人,进而无门,备受排挤打压。

    李白,杜甫,高适,颜真卿,张巡,徐远等人,难道他们全都没有真才实学吧?

    要么在朝中不参与党争,被排挤打压。

    要么苦于无门,仕途被各大氏族门阀斩断把持。

    开元二十多年的奋发进取,也许只用了十几年,就被挥霍一空,蚕食殆尽了。

    安禄山谋反,也许是蓄谋已久的阴谋。

    但又何尝不是,扯下了盛世遮羞布的快刀?

    自己总以为,改变安西,改变南诏战争的结局,就能扭转颓势。

    只要铲除安禄山,史思明等一众叛将,就能彻底将安史之乱扼杀萌芽之中。

    可是,自己错了,错的很离谱。

    只要李隆基在位一日,继续骄奢淫逸。

    只要李林甫,杨国忠此等权臣,继续在朝中结党营私,弄权祸国。

    只要门阀世族依旧高高在上,依附在身上食髓吸血。

    这样的大唐,终将走向凋亡。

    所以摆在自己眼前,只有一条路。

    君临天下,屠戮江山,为大唐再续百年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