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唐九万里 » 第六十五章 犹胜秦皇平百越

第六十五章 犹胜秦皇平百越

    李璿来到勤政楼并没有看见李隆基,足足等了差不多一个时辰。

    李隆基才姗姗来迟,看了一眼守在大殿门口的李璿,有些诧异道:“齐王到此有事?”

    “儿奉命监斩西域诸反王,使命达成,特来向圣人复命。”

    李璿算是看出来了,这李隆基根本没有把南诏之事放在心上。

    “南诏出了点变故,既然你也在,就一起参详一二。”

    李隆基并没有召集文武大臣,只是带着杨国忠一党几人。

    “儿遵旨。”

    李璿恭恭敬敬道,跟着一起走了进来。

    心中却在苦思良策,用来化解眼前危局。

    李隆基坐下来之后,高力士便呈上了八百里急报。

    接过奏报,观阅完之后,李隆基眉头皱了皱,只是很快就舒展开了。

    他把奏疏递给了杨国忠道:“你也看看。”

    “圣人,那张虔陀罪迹斑斑,死不足惜,可姚州数万军民何其无辜也。”

    “臣以为,理当追责张虔陀,即便身死,亦要罪其亲属,以警天下。”

    杨国忠看完之后,脸色骤变道。

    李璿也看完了奏疏,并没有出言,而是静观其变。

    这不仅仅是一封前线急报,更是一分弹劾书啊!

    上面详细罗述了张虔陀的罪状罪名,以及各种贪赃枉法的证据。

    “罢黜张虔陀一切官爵,族三千里。”

    李隆基根本没有犹豫,直接下令道。

    李璿心中有些惊讶,这李隆基真是失了智。

    那张虔陀即便罪恶滔天,可终归算是以身殉国了。

    你不给人家表功就算了,还要把人家全族流放。

    这以后,谁还敢给你李隆基卖命?

    老而昏聩?

    是不是,自己把他想象的太厉害了?

    他真的老了,既无年轻时的勇气,也无那时的智慧。

    “齐王觉得有何不妥?”

    李隆基看向了李璿,沉声道。

    “圣人雄才大略,神圣灵主。”

    “儿只是在想南诏之事,并无感到任何不妥之处。”

    李璿连忙开口称颂道。

    这有些人,一旦年纪大了,就十分偏执。

    譬如,这李隆基就是如此。

    一旦他认准了的事,反对?

    只能说是勇气可嘉,自己没有送死的勇气。

    “小小南诏,何虑之也。”

    李隆基语气十分轻蔑,对于南疆的这点小变故,根本就没放在心上。

    李璿知道,云南郡守张虔陀也好,姚州数万军民也罢。

    他们的死,根本就没有被这位皇帝陛下放在心里。

    他所在乎的是,如何将影响降到最低,不要有损了自己的圣明。

    “圣人,小小南诏如此狂悖无礼,理应发军灭之。”

    “尽扩其土,以彰圣人之名。”

    “尽载其民,以彰圣人之威。”

    李璿抢先在杨国忠之前开口,对着李隆基献媚道。

    “……”杨国忠。

    这不是自己想说的吗?

    “圣人,那举荐张虔陀之人,也理应问罪。”

    杨国忠见邀功的话被齐王抢先一步,只能旧事重提道。

    “由你去办吧!”

    李隆基对于这种小事根本不在意,直接道。

    “臣遵旨。”

    杨国忠露出欣喜之色,连忙拜道。

    李璿闻到了阴谋的气息,那到底是谁举荐了张虔陀呢?

    杨国忠显然是想借此事大做文章,排除异己。

    “璿儿,你说如果朕灭了南诏,可称圣君否?”

    李隆基对于开疆扩土,更为有兴趣。

    “若能一鼓作气,定鼎南疆垂海,犹胜秦皇平百越。”

    李璿一脸谄媚的笑容,吹嘘怂恿道。

    真不要脸啊!

    杨国忠感觉有些郁闷,这本来是自己的功劳。

    现在,却只能默默站在这里,看齐王在那侃侃而谈。

    别提多郁闷了。

    “哈哈哈哈!”

    李隆基感觉有点飘飘然,果然还是儿子最了解自己啊!

    年轻时,自己一直励精图治,虽说没有让大唐国土增加,但也没有减少。

    不过,人文经济方面,早已在自己手中远超初唐时期,达到鼎盛。

    近来突然感觉似有不足之处,仅仅文治,远不足以彰显自己圣主之贤名。

    尚缺武功,不是在安西灭那些小国小邦,而是如太宗那般,真正的扩土万里,万世诵其名。

    若真能将西南至海的广袤区域,扩入大唐版图,那的确算得上是万世之功。

    “圣人,小小南诏何足道哉。”

    “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文武兼备,圣人只需一道圣旨,他便能将整个南诏轻而易举献于圣人。”

    杨国忠抓到了机会,立刻上前举荐道。

    “鲜于仲通?”

    “杨爱卿此言当真?”

    李隆基看向杨国忠,兴致勃勃道。

    “臣岂敢欺君,鲜于仲通文武全才,必能一举攻克南诏献于圣上。”

    杨国忠也是豁出去了,再三保证道。

    “圣人,南诏地形险峻,毒虫沼泽遍布,绝非善战之地。”

    “儿以为,鲜于仲通名不见经传,难堪大任,请圣人三思。”

    李璿虽然不想得罪杨国忠,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璿儿有何合适人选?”

    李隆基露出迟疑之色,最终还是向李璿问计道。

    杨国忠心中十分不悦,这好外甥怎么回事?

    今日,处处与自己作对?

    “回圣人,儿以为,剑南军初建,理应多多研习战阵之术。”

    “南诏地狭人少,但自古以来便是凶煞之地。”

    “非百战之师,骁勇之将,不可定也。”

    “东平郡王部下骁将史思明,阿史那承庆,皆是虎狼猛将。”

    “范阳平卢两镇十几万精锐边军,只需征调三万虎军,便可轻易荡平南诏。”

    “为圣人彻底扫清西南边陲指日可待,建立万世不拔之功业。”

    李璿侃侃而谈道,就差没把史思明与阿史那承庆给吹上天。

    至于他们胜败与否,跟自己可没关系。

    胜了皆大欢喜,死了也是替天行道。

    “圣人,无论是溪族契丹,还是室韦各部,皆对我大唐虎视眈眈。”

    “一旦河北军有异动,被诸贼趁虚而入,如何是好?”

    杨国忠直接开口劝谏道,与李璿针锋相对。

    “河北尚有十万大军,再加上河东七万大军策应,谁敢冒天下之大不违?”

    李璿也不肯退后,直接怒怼道。

    李隆基看着,杨国忠与李璿唇枪齿战,激烈争辩起来。

    一时也有些拿不定主意,一个是自己最宠信的大臣,一个是自己近来宠爱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