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唐九万里 » 第八十二章 王维与杜甫

第八十二章 王维与杜甫

    “咦?”

    “高适,太白,你们这是要出去?”

    李璿离开了王府库房,看着迎面走来的李白与高适,开口问道。

    “殿下。”

    李白与高适,原本有说有笑朝着大门走去,立刻停下脚步,对着李璿拱手拜道。

    “今日是董大邀约之日,我与李兄欲赴约。”

    高适看着李璿,如实道。

    “是那位名满天下的大琴师,董庭兰?”

    李璿眼神一亮,惊讶道。

    高适那句最著名的诗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何人不识君。

    就是送给这位主,他在大唐文界,可谓是交友广阔。

    “正是。”

    高适呵呵一笑,立刻回答道。

    “不知邀请的都有哪些人?”

    李璿被勾起了八卦之心,开始询问道。

    “我也不太清楚,不过应该会有许多熟人。”

    高适想了想,然后摇了摇头道。

    熟人?

    李璿想了想,自己今日好像也没什么事。

    如此文艺盛会,倒是可以去长长见识。

    “那个……”

    “高适啊!”

    “寡人可以一同前去吗?”

    李璿呵呵一笑,十分期待道。

    “这……”

    “应该无碍!”

    “殿下赏光,相信董大也会受宠若惊。”

    见李白刚想开口,高适连忙打断了他,率先开口道。

    “那寡人就恭敬不如从命了,走,咱们一起去。”

    李璿立刻拉着两人的手,便兴高采烈的离开了王府。

    在南霁云的护送下,大约用了一个时辰,才来到了安乐坊董宅。

    董庭兰听闻齐王亲至,立刻携全部家眷出门相迎。

    在众星捧月之下,李璿进入了董宅之中。

    宴会的规格并不大,一眼看去,也没几个人。

    “寡人素来惜才,听闻此地有文学盛会,故而心生仰慕,不请自来。”

    “若有打搅之处,还请诸君多多包涵。”

    李璿一点架子都没有,入座之后,看着场中众人,说了一番漂亮的场面话。

    众人也一个个喜笑颜开,纷纷回应,时不时对李璿恭维一二。

    毕竟,李璿的身份可是亲王。

    对于他们而言,这个身份实在太尊贵了。

    刚开始气氛还有些拘束,众人也实在放不开。

    可是在李璿精妙的交谈下,众人也慢慢开始放开了拘束,开始推杯致盏。

    尤其是李白,不愧是酒中仙。

    一人独战众人,丝毫不怂。

    众人谈笑风生,天南地北的闲聊起来。

    李璿默默做起了观众,倾耳相听,增长见闻。

    可是很快,气氛又有些悲凉起来。

    各个都在述说着怀才不遇,吐槽权臣当道。

    李璿在一旁听的,都有些感伤起来,差一点就喊一句,悠悠苍天,何薄诸君了。

    “李白,李白。”

    “我给你写了这么多诗,为何你总是无动于衷呢?”

    一名三十多岁的青年,看向李白,满脸崇拜之色,借着酒意,十分幽怨的吐槽道。

    “哈哈哈!”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李白将手中的美酒,一饮而尽,开怀大笑道。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青年对于李白的无情,置若罔闻,而是依旧崇拜无比道。

    “哈哈哈哈!”

    众人纷纷大笑起来,看着两人的互动,哭笑不得。

    “这位是?”

    李璿也是哭笑不得,对身旁的高适问道。

    “杜甫。”

    高适贴着李璿的耳旁,小声道。

    他就是杜甫吗?

    “那几位呢?”

    李璿不由多看了一眼杜甫,这位可是与李白齐名的诗圣啊!

    “王维,王昌龄与崔颢。”

    高适向李璿,一一介绍着几人。

    卧槽!

    李璿心中实在忍不住惊叫起来,这几位,可都是盛唐大名鼎鼎的诗坛泰斗。

    那崔颢一首黄鹤楼,压的李白弃笔。

    而王维与王昌龄在后世,也是鼎鼎大名。

    一个有着诗佛之称,一个有着七绝圣手的美誉。

    这几人要是都能被关进小黑屋,这能给后世写出多少文化瑰宝?

    这些家伙,显然早就是旧识,一个个都在相互开玩笑打趣玩闹。

    一会斗酒诗,一个个出口成章,简直如同神仙打架。

    一会玩接字戏,每个人都玩的不亦乐乎。

    似乎只有这样,才能完全忘记仕途的不顺。

    期间,董大琴音缭绕,让李璿对古典音律有了更深层的了解。

    宴会从中午,一直到晚上。

    几人听闻高适与李白都得到了齐王的重用引荐,纷纷投去羡慕的眼神。

    个个都向李璿敬酒,言谈举止之间,无不流露着向往倾慕。

    他们每一个人都希望成为下一个高适,能够一展生平所学。

    写诗,只是他们的副业而已,用来抒发情怀壮志,用来消愁解闷,以扫心中抑郁颓废。

    如果能够在仕途高歌猛进,这才是他们毕生的追求。

    面对众人的殷殷期盼,李璿有些迟疑。

    如果自己改变了他们的人生轨迹,他们还能成为后世千古流放的诗坛泰斗吗?

    所以对于众人的吹捧与争投之意,李璿的态度并不强烈,反而有些冷淡。

    高适与李白便算了,如果真把所有人都收入帐下。

    这唐诗三万首,总不能真的自己来写吧?

    宴会结束之后,李璿向众人一一告别。

    “殿下,为何不愿招揽他们?”

    “王维,杜甫他们可都是才高八斗之士,并非是虚名之士。”

    坐在马车上后,李白还是忍不住开口问道。

    高适已经拉了李白好几次,可根本拦不住这家伙,最终也只能无奈的叹了口气。

    “太白。”

    “你觉得寡人目前的处境,大肆招揽天下英才,合适吗?”

    “且不说圣人会如何想,即便寡人收他们入幕,又能给他们什么?”

    “他们求的是,治世天下,而非高官厚禄。”

    李璿看着窗外已经朦胧入夜的天色,神色也有惆怅道。

    “若是殿下肯引荐他们,那他们才能有一展抱负的天地。”

    李白甩开高适的手,继续争取道。

    他并非是置气,而是惺惺相惜,求个心安罢了。

    “你知道被贴上齐王府的标签,会是什么样的下场吗?”

    “寡人现在受宠,尚且无碍。”

    “一旦寡人失宠,你自己想一想后果……”

    李璿也不想争论,看着为朋友义薄云天的李白,并没有责怪,而是警醒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