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唐九万里 » 第八十七章 我有一个了不起的父亲

第八十七章 我有一个了不起的父亲

    “不……这不可能……”

    “六万大军,就算是六万只傻狍子,也不可能全军覆没啊?”

    杨国忠看着手中的战报,将它撕的粉碎,恼羞成怒道。

    “鲜于仲通没死,带着几百残兵逃了回来。”

    杨昢看着满脸难堪的父亲,提醒道。

    “这个废物,果然让齐王不幸言中了。”

    “真是该死,扶都扶不起来的蠢材。”

    杨国忠心中大恨,本以为可以借此安插亲信在军中。

    可谁曾想,这鲜于仲通实在太没用了。

    六万大军,竟然让一个小小南诏给团灭了。

    千秋青史,这家伙也算是能够位列其中了。

    名将肯定没有他的份,废物将军,肯定会有他的一席之地。

    “父亲,眼下不是论罪的时候。”

    “这战报,还是要快点上奏给圣人。”

    杨昢看着暴跳如雷的父亲,连忙谏言道。

    “放你的狗臭屁,绝不能让圣人看到这封战报。”

    杨国忠直接喷了儿子一脸吐沫星子,斩钉截铁道。

    “父亲的意思是?”

    杨昢愣了愣,擦了擦脸上的吐沫星子,疑问道。

    “若是让圣人知道,征南六万大军全军覆没。”

    “杀了他鲜于仲通是小,最担心的是怕圣人会质疑为父。”

    “一旦圣人不再相信为父,那我们家的富贵就算是要到头了。”

    “所以,无论如何也要压下这份战报,不能让圣人知道南疆大败的消息。”

    “立刻封锁一切信息,提前抹除一切不利因素。”

    杨国忠思来想去,索性把心一横道。

    “父亲,这可是欺君啊?”

    “一旦圣人有所察觉,那可是死罪……”

    杨昢有些害怕,胆战心惊道。

    “怕个甚?”

    “有贵妃娘娘在,咱们杨家就死不了。”

    “只是眼下为父刚刚得势,决不能让鲜于仲通的过失,影响到为父的升迁之路。”

    “这件事,只要运作得到,哪怕以后圣人知道了,也不会太迁怒于为父。”

    杨国忠眼神冰冷,阴狠无比道。

    “父亲,压的了一时,可压不了一世啊?”

    杨昢也知道是这么一个理,但这件事圣人早晚会知道。

    虽然现在的圣人,早已不问朝政。

    可还有高力士,这些宦官帮圣人盯着朝野。

    南疆大败,肯定瞒不住,只是能瞒多久的问题罢了!

    “派人告诉鲜于仲通,千万不要灰溜溜的回长安来。”

    “让他回剑南,立刻大举征兵,无论如何,这南诏也要灭掉。”

    “动用一切力量,想尽一切办法,一定要帮他招募十万兵勇。”

    杨国忠坐了下来,端起桌子上的茶杯,喝了一口道。

    圣人现在几乎不理政务,李林甫又重兵在床。

    眼下,朝政大事,几乎都在自己的手中掌握着。

    只要控制得当,严防死守天元卫密奏。

    这件事,便还有转圜的余地。

    六万人,不是败了吗?

    那就招募十万人,我就不信了,小小南诏,还能再败十万大军不成?

    “父亲,短时间内很难招募十万兵勇。”

    “更别说,还要配齐甲胄,兵器,粮草了……”

    杨昢思来想去,还是觉得不太稳妥。

    这实在太冒险了,万一这十万人再全军覆没了,怎么办?

    天下哗然,四海鼎沸的局面,谁能扛得住?

    “一群贱民而已,软的不行,那就来硬的。”

    “强拉壮丁,自筹衣粮兵器。”

    “忤逆者,直接充入奴籍,连饷银都省下了。”

    杨国忠却不以为然,对着儿子谆谆教导着。

    杨昢有些气结,不得不说,父亲就是父亲。

    这想法,着实有点逆天!

    “父亲,别人都好说。”

    “只要拦住宫门,他们见不到圣人。”

    “那齐王怎么办?”

    杨昢忧心忡忡,想到李璿,就觉得有些不安。

    这齐王,在长安城,可是人尽皆知的滚刀肉。

    铁面无私,无论谁的面子都不卖。

    听说前不久,庆王府中有人犯了事,那李璿一样没给半点面子,将那人打了个半死。

    后来据说,还是庆王亲自去京兆府交了罚款,才把人领了回去。

    “现在兵部可都是咱们的人,你就不能想想办法,让他们将南疆的消息,彻底给封锁了。”

    “非但不能报丧报,还要报喜报才行。”

    杨国忠放下茶杯,站了起来,来回渡步道。

    “可是父亲,哪里来的喜报啊?”

    杨昢愣了愣,南疆大败,全军覆没,去哪弄喜报来报?

    “没有喜报?”

    “你不会写一封喜报吗?”

    “鲜于仲通非但无罪,还要有功。”

    “南疆战场没有大败,只有酣畅淋漓的大胜。”

    “今日报鲜于仲通连夺十城,明日再奏剑南大军扩地百里。”

    “总之一句话,能拖多久,就拖多久。”

    杨国忠搓着手,冷笑连连道。

    现在的朝堂上,可是杨家的一言堂。

    三省六部二十四司,杨家一系或亲杨的大臣,占据了半数之多。

    更是牢牢掌控着,朝廷的发言权。

    李党经过这段时间的严厉打击,势力早已萎缩至极,很难再与杨家争锋。

    东宫一系的势力,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重创,剩下的人要么噤若寒蝉,要么洞若观火。

    反正,绝不敢这种时候,自讨没趣,与自己作对。

    “父亲英明,儿明白怎么做了。”

    杨昢连忙恭维了一句,拱手一拜道。

    “昢儿,我听说你的明经考的很差。”

    杨国忠突然话锋一转,看着儿子,语气深长道。

    “儿愚钝,丢了杨家的颜面。”

    杨昢宛如做错事的孩子,深深低着头道。

    “记住,你是我杨国忠的儿子。”

    “愚钝这个词,不该用在你的身上。”

    “不就是一个小小考察吗?”

    “有什么了不起?”

    “你不用放在心上,为父早已有了安排。”

    “户部侍郎的职位,很快就会有空缺。”

    “到时候,你便是户部侍郎。”

    杨国忠拍了拍儿子的肩膀,宠溺道。

    “谢父亲,儿定会努力办差。”

    杨昢脸色大喜,看着父亲,更是敬重无比道。

    “都是为陛下办差,举贤不避亲,才是真正的忠心无二。”

    “你去吧!”

    “为父也要入宫去拜见圣人,探探风……”

    杨国忠说完,便转身离开了。

    “我有一个了不起的父亲……”

    看着父亲离去的背影,杨昢十分自豪。

    若非是父亲大人提携,以自己的学识与格局,别说做什么户部侍郎,就算做一个小小县吏,只怕都有些勉强。

    也许,这就是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