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传承非遗从参加综艺开始 » 油纸伞和西湖绸伞

油纸伞和西湖绸伞

    “呼~,这是我吃过最最最最撑的一顿饭了,简直太好吃了。”杨超约放下碗筷,揉了揉已经鼓起来的小肚子,呼出一口气说道。

    “完了,我的减肥计划又泡汤了。”杨雪见拍了拍发烫的脸,有些意犹未尽。

    现在几人辣的额头上已经浮现一层薄汗,嘴唇都是红嘟嘟的,脸上红光满面。

    “苏墨,今后不知道吃别的菜还有没有味道,都怪你,做这么好吃。”

    “那今晚,你们自己解决?”苏墨故作沉吟说道。

    “不行!”几人异口同声的发出了咆哮,就连周绅也不例外,主动的抢走了洗碗的任务。

    “行了,那大家先消消食。”苏墨笑呵呵说道。

    “苏墨,你今天去找我的时候拿的是一把油纸伞吗?”周绅洗着碗问道

    “是又不是”苏墨说到

    听到这里,众人头上都冒出了问号

    “那我给大家解释一下。”看着一脸疑问的众人,苏墨说道

    “伞是日常生活中用以遮阳或挡雨的工具,可张可收,携带方便。我国制伞技艺有着悠久的历史,据传说,春秋战国时代鲁国著名匠师鲁班之妻王氏将竹子劈成细篾条,上蒙兽皮,张如盖,收如棍,此即最初的伞。古代伞有“盖”、“华盖”、“伞盖”等别称。西晋时期,帝王和贵官出巡时往往有侍从执伞随侍,成为仪仗。古代伞面均用丝绸制成,南北朝时代北魏君主、臣僚等出行已采用罗帛制成的伞盖,不同级别的人使用的罗伞大小、色彩各不相同。东汉蔡伦造纸成功后,伞面逐渐由丝绸改为纸质,至宋代出现了油纸伞。

    油纸伞是华夏传统工艺品之一,是世界上最早的雨伞,使用历史已有1000多年,被誉为“华夏民间伞艺的活化石”。它由纯手工制成,全部取材于天然,是华夏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油纸伞除了是挡阳遮雨的日常用品外,也是嫁娶婚俗礼仪一项不可或缺的物品,华夏传统婚礼上,新娘出嫁下轿时,媒婆会用红色油纸伞遮着新娘以作避邪。

    油纸伞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实除了遮风挡雨外,油纸伞本身就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油纸与“有子”谐音,寓意多子多福;伞架为竹,寓意节节高升;外形为圆,寓美满团圆;桐油工艺,镇宅辟邪。油纸伞的不仅有遮阳蔽雨功能,更具有观赏装饰、历史人文、民俗文化价值,其浓郁厚重的色彩、雅致天成的美感将华夏古典美女温柔婉约的韵味表现的淋漓尽致、尽善尽美。”

    “而我昨天所拿的伞叫西湖绸伞,全称“西湖竹骨绸伞”,之所以对于是不是油纸伞,我说是或者也不是的原因是因为油纸伞的伞面为纸,而西湖绸伞的伞面为丝绸,所以也叫绸伞。但是有部分学者认为,西湖绸伞的制作技艺上还有外形上都与油纸伞有部分相似,所以将西湖绸伞放到油纸伞的一个分类。”苏墨说到

    “不过,无论是油纸伞还是绸伞,其实,在非遗文化中都算作伞的制作工艺,而其中就包括油纸伞的制作工艺,甲路纸伞制作技艺以及西湖绸伞制作技艺。”

    “所以这与绿绿茶的制作工艺有点相似,西湖龙井的制作工艺是其中的一种,但它总体属于绿茶制作工艺这一个大类。这么理解对吗?”撒贝林问道

    “没错”

    “那苏沫你先给我们讲一讲油纸伞制作技艺然后再展示一下西湖绸伞的制作工艺。”撒贝林说到

    “华夏油纸伞最出名,当属分水油纸伞。据《泸县志》记载,川省泸州分水油纸伞起源于明末清初,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分水伞厂是泸州油纸伞制作技艺的传承者,它以传统手工方式制造的桐油纸伞至今仍显示出古老工艺的独特价值。分水油纸伞选料精细,上油厚重,绘图雅丽,呈现出民间传统的艺术特色。

    分水油纸伞以泸州当地盛产的桐油、楠竹、水竹、岩桐木、皮纸等为原料制作完成,伞身轻便美观,伞面诗画兼备,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是民间举办婚庆、进行原始宗教活动时常用的物品。泸州油纸伞制作技艺流程复杂,一把油纸伞要经过锯托、穿绞、网边、糊纸、扎工、幌油、箍烤等九十多道工序才能最终完成,缺一不可。制成的产品质量优良,反复撑收三千余次不坏,清水浸泡24小时不脱骨,顶五级风行走不变形。泸州分水油纸伞深受用户和民间收藏者的欢迎。”

    “而杭州西湖绸伞始创于1932年,其工艺由杭州都锦生丝织厂研创,传承至今已有七十余年。西湖绸伞以杭州本地独有的淡竹、杭州丝绸为原料,以杭州西湖风景为装饰图案,整个生产流程包括18道重要工序。西湖绸伞主体由伞骨和伞面组成,伞骨制作采用古老的套合技艺,不用任何黏合剂。伞面用丝绸为面料,而以刷花、彩绘和刺绣等技法加以装饰。刷花以杭州西湖风景为题材,采用多种套色;彩绘利用传统国画技法,在伞面上绘制仕女、花鸟等内容;刺绣题材多样,工艺精细,鲜丽秀雅,具有良好的艺术效果。西湖绸伞按其用途可分为日用伞、装饰伞、舞蹈伞、杂技伞、排须伞等种类。西湖绸伞造型轻盈,设计奇巧,制作精细,高雅美观,既很实用,又有艺术欣赏价值。”

    【涨知识了,一直只听过油纸伞,西湖绸伞还是第一次听说。】

    【记得大学选修上华夏传统文化的时候,我们老师给我们拿了一把她的油纸伞,她说随便挥舞随便玩根本不会断,拿到手我都惊了原来油纸伞是这么结实耐用的东西,一摸起来就比普通伞结实,开合的时候像一件艺术品。影视剧里常用那种弱不禁风的道具油纸伞真的造成了我以为油纸伞很脆弱的印象。】

    【我在想啊,无论是油纸伞还是西湖绸伞看上去那么典雅清致,但是看到制作它的工匠时,实在是联系不起来,可是就是他们创造的这些东西,上下五千年的文明,是劳动人民的成果。】

    【传统的油纸伞的制作过程非常繁琐,全部依赖纯手工完成。民间有谚语:工序七十二道半,搬进搬出不肖算,三十二根伞骨满穿线能挡五、六级大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