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千载吾赏之盛唐 » 第31一张角弓引出的血案

第31一张角弓引出的血案

    “凉菜,你腚往后挪挪,我前面都被挤到马鞍上贴起了!”第一次骑马,还是双人共骑,吴指南不仅屁股被颠疼了,马背上有限空间里,加上道路的颠簸,把他私密部位挤得极其不舒服。

    “吴荔...三郎,你别乱动,你要学会随着马步的频率和颠簸度,去配合着保持上半身前后摆动,下半身松紧之间夹住马腹,这样,你就不会那么累,你硬挺起个腰杆,胯下又端坐不动,不挤你屁股,挤谁屁股?”

    “我屁股大,不行吗?”

    耳边听到两个少年郎的风趣对话,坐在另一匹马上,刚刚一直忧心忡忡,沉默寡言,此时暂舒了一口长气的吴三龟终于开口了:

    “当日幸好得三郎相救,都还没有当面致谢,第二日去县里问完话后随欧阳县尉到长短堂叩谢,哪知遇三郎昏迷,今日之事,又借着南游徼和三郎、十二郎的脸面,苏长史才发出鱼书,田舍汉吴三龟多谢诸位啦。”

    “言重了,三龟叔,一个村子的,说这些,见外了。”吴指南接过话头回复道:

    “对了,三郎一直有个疑问,你那一日是怎么识破吐蕃谍子身份?他们当日装扮已经很像唐人,又假托乌蛮人,唐语说得也不错啊?”

    “哎~~~因为那把角弓和那个黄皮革弓箭袋子。”

    “我表兄姓马,在一水之隔的汉州什邡县居住,他虽是篾匠,却精通引弓之术,更兼能制弓,农闲时常约同乡之人去山里打打猎,射些野味改善家中吃食。”

    “那把角弓和弓箭袋子就是我表兄累积家资,花费两年时间精制而成,是他的心爱之物,从不离身,更不会外借他人。”

    “别看我吴三龟只是一田舍汉,更是这郪县十里八乡有名的巧木匠,三代手艺人,我外兄那把角弓的弓身木材,就是我花了数月特意为他选好良树,专门在冬日里砍伐的柘木。”

    “按老祖宗留下的规矩……”

    凡取干之道七曰,柘为上,檍次之,桑次之,橘次之,木瓜次之,荆次之,竹为下。凡相干,欲赤黑(木质颜色)而阳声(敲击声响厚实),赤黑则乡心,阳声则远根。凡析干,射远者用执,射深者用直......则弓不发。

    柘木是广泛分布在中国华北、华东、西南各省,一种生长在海拔500米至1500米的山地、森林,本为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其全身是宝的“黄金木”,木材心部呈黄色,木质优良、坚硬,制出的弓坚韧耐用,最为上品。

    角弓:唐朝弓之制有四,一曰长弓,二曰角弓,三曰稍弓,四曰格弓,又曰:弓,穹也,张之穹然,其末曰“肃”,言肃邪也;以骨为之曰“弭(mi)”;中部曰“弣(fu)”,所抚持也,今长弓以桑柘,步兵用之,角弓以筋角,骑兵用之,稍弓,短弓也,利于近射,格弓,彩饰之弓,羽仪所执。

    制作一把精良的反曲角弓,需要“干、角、筋、胶、丝、漆,合称六材调和”,“干也者,以为远也;角也者,以为疾也;筋也者,以为深也;胶也者,以为和;丝也者,以为固也;漆也者,以为受霜也”,一把良弓需要纹理条顺的上好柘木、木锤锤成纤维状的动物腱筋、超过二十年生长期,角长一尺八寸以上,角质厚实的老牛角、滚水里反复蒸煮,浓缩而成的各种鹿胶、马胶、牛胶、鼠胶、鱼鰾胶、犀胶以及牢固丝线和优秀植物漆油。

    制弓要诀:冬析春液,夏治筋,秋合三材,寒奠体,冰析灂(zhuo),春被弦。

    意思是冬天砍伐傲立冰雪的坚硬木材,春天蒸煮刨刮牛角,夏天晾晒锤理筋丝,等到了天高气爽,气候干燥的仲秋,用胶粘合木材、角、筋,此后用丝线缠绕弓臂、弓渊、弓弣等各处,使之更为牢固,再刷上漆,用以防止寒霜湿气的侵蚀,第二个凛冬来临之时,花费少则三四月,多则六七月的时间,固定弓体张弦才不易变形,同时检查之前的漆是否有剥落。

    固定弓体张弦这个过程又叫------驯弓。

    最后春天里才把弓弦绞上。

    如此,花费两至三年时间才能纯手工制造出一把强干有力,拉弓时顺如流水,弓体韧性十足且很难变形,用材优质,做工精巧而又坚固耐用的好角弓。

    听到吴三龟娓娓道来制作那把角弓的煞费苦心,吴指南回想了一下当日拉弓时的手感,的确和他平日里练习用的橘木稍弓不可同日而语,也怪不得第一次使用,不适应之下,偏离射点,但箭头却从不可思议处深入体内,一击而毙,反而建立奇功,打响名号。

    “那三个人上船摆渡的时候,携带角弓之人可能是怕早上的河风湿冷沁骨,是用一块毛毡围在腰间膝盖上,遮挡住了,我没有发现,等到了河对岸,为方便下船,那个天杀的,就掀开毡布,露出革囊弓弢和角弓,弓弢右下角还用丝线绣着一只獐子,弓弣的缠线样式,也是我当初亲手帮着表兄缠成,怎么可能不认识,看一眼,我就认出来了。”

    “我情急之下,就责问他们哪里得来的弓箭,后来的事,你们都知道啦!”

    “我表兄心爱角弓在吐蕃人手上,想来已凶多吉少,哎~~~~~~他家里还遗留下一个独子,可怜我那侄儿,也不知他怎么活下去?”

    吴指南安慰道:“三龟叔,别叹气,那三人不是被我斩杀了吗,也算帮你表兄报了仇,你表兄泉下有知,亦可瞑目了。”

    “你那侄儿的阿娘尚在否?”李白一旁补充道:

    “他阿娘早死了,估计此时暂由邻里照看着。”

    “三龟叔,十二郎出身商贾之家,家中颇有余财,待此间事了,我赠予你些财货,拿去接济马家侄子吧。”

    “算三郎一个,三郎也是双亲已逝的失怙(hu)恃之人,感同身受,这次得了不少汉州犒赏布帛,我回去请示大娘后,多少出一些。”

    南九郎听到这里有些动容,目光打量着红马上共骑的二名少年,一名少年白衣如雪,衣冠楚楚,另一名少年荆衣粗袴,但此时的他们脸上都洋溢着朝气蓬勃的阳光气息,结合此时有一点点的轻财疏义,让这个硬朗的虬髯大汉也表情恬静,若有所思起来。

    说到这里,吴三龟用手抓头,眼神乱转,频频侧目回头去瞟共骑一马的南九郎,似乎想说什么,又顾忌南九郎在场。

    “切~~~三龟,你有什么话就说,有什么屁就放,我南九岂是乱嚼舌根的长舌妇人。”看出端倪的南九郎在他耳边喝骂道:

    “好,等会儿还要仰仗南游徼,此事也说得,就是请游徼不要外传。”

    “当日,所有人都离开后,只剩我和吴村正在场等待县司来人问话,我悄悄把角弓和弓弢藏起来,给欧阳县尉一干人等说是,此弓在打斗中掉入河中,待此事过后,我想把表兄这把角弓转赠三郎。”

    “表兄有知,也应该会欢喜此举吧。”

    正双手执缰绳的南九郎腾出一只手,一记响亮的肩拍打在吴三龟的肩膀:“这就对了,自古宝剑赠英雄,茅草喂蛮牛,你还在那里吞吞吐吐,碍口似羞,忒不爽快,像个娘们,放心,赠弓之举,天知、地知、然后此处驿马之上四人知而已。”

    这南九郎看来特别喜欢拍人肩膀,而且还不自知自己的力量巨大,被拍得龇牙咧嘴的吴三龟心里嘟囔着:“好痛啊,蛮牛?我看你才像村里蛮牛,这牛蹄子劲大的没边了。”

    “三龟叔既然还是一名巧手木匠,那三郎还有一事相求?”吴指南想起了低矮的家具,苦逼的读书方式,酸麻的大小腿肌肉,马上出声询问道:

    “好说,好说,只要不让那贼秃霸占咱家闺女,你们三人家里还缺啥家什,但凡是木匠的活,我都能给你整治出来,用咱梓州地界最好的木材。”吴三龟拍着自己胸膛夸口,同时暗戳戳的点明,这一趟救女心切啊。

    “三龟叔,你不该入寺户!佛山寺除了强逼你等每岁上缴辛苦耕作得来的粟稻,还企图霸占你小女做养女,一是满足贼秃色欲,二是以此扣压你小女为质,借免除你一家六口岁供之名,让你去北坝乡一带继续骗人入寺,实为庞氏忽悠!”

    “啥是旁氏忽悠?”其余几人满头问号。

    “我擦,口快了,说了个后世名词!”

    “古时,有一庞姓之人为敛财而编造的骗局,此后此等骗局就名庞氏忽悠,我也是听东岩师说的。”吴指南只能把这些说不清楚的事情一股脑的推到赵蕤身上,强行解释了。

    “其主要表现形式就是,领头之人蛊惑被骗之人再去欺骗他人,用后进之人被骗的钱财来陆续填补前面之人的得利,其实这中间他们只占小利,大头都被领头之人独占,如此循环,积累巨额钱财,就像雪峰上滚下的雪球,从小至大,但最终滚落山崖之时,全部摔得粉碎。”

    吴三龟又叹了一口气:“哎~~~~是呀,都是乡里乡亲,我已经知道寺中骗人的把戏,又怎能再回乡里、村中哄骗别人,真要这样做了,这不得被同乡之人戳着脊梁骨骂一辈子吗?所以才壮着胆子去报官,贼秃都不是好人,害人不浅哦......”

    南九郎接过话头:“三龟,这话说得过了,也不全部如此,咱郪县那座慧义寺就是好佛寺,僧人们不仅从不强迫农人入寺户供养僧众,反而还在寺中兴办养病坊,虽不能看诊大疾,百姓有个头痛风热的小病,还是能对症下药,诊金,药资随缘而给,家里富庶的就多给,穷苦人家就少给,甚至不用给。”

    “不止如此,每逢初一十五,有专门的俗讲僧在大殿外把佛经故事、历史典故编成好听的戏文唱给大伙听,而每年四月初八的佛诞节,七月十五的盂兰盆会,寺里开斋举行盛大粥会,有钱人家就自愿去布施财帛,行香点灯,穷苦人家,可以去听听俗讲,还能得到一大碗粟米粥填饱肚子,每到那时候,寺庙从山门处就汇聚众多百姓,摩肩接踵,热闹的很。”

    “你看看,慧义寺的僧众们,咱都尊称为高僧,至于佛山寺的那群寺奴儿,等会儿,要是推三阻四,得问咱手里的横刀答应不!”

    吴指南内心一震:“原来这时代就有类似评书、相声、说书人这等说学逗唱的艺术了,俗讲是个好东西啊......”

    喜欢热闹的李白同学又置喙道:“十二郎去年禁足在匡山大明寺时,就见识过佛诞盛况,真是热闹非凡,下月初八就是今年的佛诞节,三郎、南九叔、届时一起游览慧义寺哇?”

    “哇你妹,佛山寺到了。”吴指南指着前面一处庞大的建筑群说道:

    -----------------

    PS:唐代已经有“表兄弟”此称呼,史料和唐人小说随手列举几个;

    举证一:《旧唐书.列传四十六》恕在剑南,有雒县令崔珪,恕之表兄;

    举证二:李濬《松窗杂录》第12个故事,狄仁杰之为相也......适见表弟挟弓矢携兔来归;

    举证三:李肇《唐国史补.卷下.李八郎善歌》:绐言表弟,请登未坐......欲请表弟歌;

    举证四:康骈《剧谈录.郭鄩见穷鬼》:有表弟张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