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亮剑志 » 第六十三章 打土豪 分田地

第六十三章 打土豪 分田地

    几日后,关纯点齐三万兵马

    自任主将

    赵峰副将

    带领王双、邓艾、张苞、张嶷等一干将佐誓师出发

    行至西城

    西城太守申仪热情的出城相迎

    “都督,三万人的粮草军械我已经准备妥当,随时可以进行补给更替!”

    “仁举(申仪)有心了!”

    关纯倒是诧异申仪的办事能力

    打仗不见他有多厉害,不过搞后勤和物资调度倒是一把好手

    三天前刚派人通知他,没想到完成得这么快

    事出突然本想着最多能弄好一半就差不多

    没想到这厮能完全弄好,当真不赖

    看来这二五仔是个当后勤部长的料

    历史这货毫无节操,老是反叛

    这家伙没有忠君爱国思想,谁拳头大谁就是他主公

    现在关纯的拳头比他大多了,所以现在他“忠义无双”

    要是关纯改天落难,估计第一个起来造反的也是这货

    “哎,算了,到时候再说吧!”

    现在申仪还算干得不错,以后的事以后再说吧

    有一说一,走西城道、出勋关至南阳这条路还是比较难走的

    这也是三郡往东的唯一一条大道

    其余的路要么太小不利于粮草运输

    要么就山高谷深太险恶

    出了勋关之后,水路可直接下襄阳

    陆路则是南阳地界,筑阳县

    再往东沿着大路走就是南阳郡治宛城

    大军抵达勋关

    关纯先是修复了破烂的勋关

    安营扎寨

    申仪的物资也陆陆续续跟上

    “可以出击了!”

    关纯一声令下,兵分三路出击

    直取筑阳县城

    三路大军几乎毫无抵抗

    当然,当地一些地主也组织人马反抗

    都被轻松碾压

    家财自然是归了关纯口袋

    一些粮食实在拿不走了就分给了当地的百姓

    当地百姓感恩戴德,沿路百姓官兵纷纷投降开始充当向导

    “哎,看来里的百姓真是太惨了!”

    关纯感慨,三国虽然在历史上极为精彩

    但是当时的百姓真的太难了

    供养官员、供养军队

    几乎都是百姓

    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

    一年四季只要不生病都要劳作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放眼望去

    沿路都是瘦骨嶙峋面有菜色的百姓

    眼中毫无生气

    麻木的表情宛如一个个行尸走肉

    大军继续前行路过一个村庄

    这村庄死气沉沉也不像有大户的样子

    关纯根本没兴趣动手

    直接命令大军快速通过,不得骚扰百姓

    这时候,一名白发苍苍的老者鼓足勇气上前和正在歇息的关纯说道:

    “敢问将军,贵军可是从上庸而来!”

    关纯连忙起身,拱手道:

    “老人家,我们正是刘皇叔麾下的上庸军,敢问您是……”

    闻言,老人面色一喜,又道:

    “我是这个村的村长,听闻上庸现在是不是在招纳流民,一去就给粮食吃,就给房住!”

    “是极,粮食可劲造,不过房子就小了点,不过不漏雨!老人家可是想去我上庸?”

    这个老人敏锐的捕捉到关纯的用词“我上庸”

    以他60多年的阅历来看这小伙子肯定上庸是大官

    “将军实不相瞒,不止是我,我们整个村400来口都想去,不过官兵和乡绅管得太严,我们根本跑不了,如今将军到来,我们可算是熬到头了!”

    “原来如此!”关纯点头道

    这时候人口就是一种资源

    都被牢牢限制在一个地方

    不仅要承担繁重的徭役、赋税

    有时候还要承担背井离乡之苦

    古时候为了充实一个地方,都是千里迁徙人口而去

    没死在路上算是运气好

    历史上蜀魏爆发汉中之战

    曹操提前迁走了汉中百姓,让汉中变成了一座空城

    刘备得汉中后,为了充实汉中又从蜀中迁了一部分前往汉中

    背井离乡已是司空见惯

    “看来当下只有统一,百姓才能有好孺子过!”

    关纯的亲卫队长邓艾感慨道

    他才十八九岁却也受尽了迁徙的苦

    关纯和老人家聊了不少,交代了一下手下,专门安排一票人马帮助百姓迁徙

    “多谢将军!”

    老人跪地拜谢

    准备启程前往县城

    正要走的时候又顺口提了句:

    “老村长可识得其他村长否?”

    “自然识得,老朽这就派人通知隔壁几个村一同迁徙!”

    关纯甚是诧异

    上庸什么时候这么有名了吗

    老村长道:“上庸的大名早就传开了,邻村的大壮乘机去了你们上庸小半年,回来的时候带了几十斤大米,还有一块肉嘞!”

    “嘻嘻,那就有劳村长通知他们了”

    ……

    某村,一个家徒四壁的屋内

    整个房间只有一张床和几个破破烂烂的碗

    筷子都是用树枝弄的

    家里唯一的贵重物品就是那柄柴刀了

    一个村姑透过门缝看向门外,顿时吓得脸上发白

    连忙问正在搬东西的丈夫

    “孩子他爹,有官兵来了,看起来凶神恶煞的,怎么办”

    “怕什么,这是刘皇叔的上庸兵,我们今日就是要迁到上庸去,你快点收拾吧!”

    男子没好气的看着媳妇,刚才村上的汪老保不是才来说过吗,这婆娘这么快就忘了

    “真是没眼力见!”

    男子摇了摇头,继续收拾东西

    ……

    “老李头,你快点收拾,你那点破难东西别要了,那棺材板要他干嘛,扔了都扔了”

    ……

    周围的村都动起来了,家家户户都在收拾东西,准备跑路

    反正关纯倒是不急,慢慢搞吧,县城打不打都不要紧

    关纯转了一圈又回到刚才那里

    刚才那个老村长笑呵呵坐在一个小土堆上

    眼中闪烁着几丝光亮

    “老村长,您不走吗?”关纯好奇道

    “哈哈,将军,老朽已是行将就木,活不了多久了,我在哪都一样!”

    “这块地养了我几十年,也累了几十年,饿了几十年,真要走,还真离不开咯!”

    关纯心情沉重,却也没多说什么,对老村长拱手

    “保重!”

    老村长弯腰回礼

    “还望将军善待百姓”

    全村都走了,自己还坚守在这里

    恐怕老人的心里也很难过

    换好的一面来说,自己的子孙要过上好日子,自己也应该很高兴

    关纯明白老人为什么不走

    安土重迁、落叶归根

    这是我们数千年的来的传统思想

    ……

    “来人,给老村长留下200斤粮食”

    “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