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四合院之刘老三 » 第六章 二叔

第六章 二叔

    俗话说得好,钱是男人胆。自从几天前麦芽糖做好,这几天胡同里的孩子们可是有口福了,每天都能卖出去三四十个,一天进项也有个六七毛钱。

    随着在胡同娃娃圈里慢慢传开,每天都进账越来越多,没两天就800颗麦芽糖就卖完了,赚了十一块三毛。

    刘光福同志亲自经手了几次后便腻了,就把这事儿交给闫解旷去打理,反正闫老扣家抠门是祖传的,一天只需要给他10个麦芽糖就行。

    为了规避院里传闲话,他可是把多出来的麦芽糖渣摊成饼后,给院里的各家各户都送了点做封口费的,就连中院的棒梗家都有,而且啊还特地多送了两块,就是担心贾张氏撺掇写棒梗搞破坏。

    在去鸽子市买过几次原材料后,刘光福就觉着亏了,回家便问二大妈家里有没有啥亲戚在乡下的,想去收点小麦上来。

    不能每次都去鸽子市买东西啊,比市场贵就不说了,毕竟是个黑市,不安全一旦被抓那可是会出事的。

    所以就想问问家里有没有什么亲戚在乡下的,看看能不能直接在村里买小麦,这样的话既安全稳定又省钱。而且做生意主要是要有一个稳定的货源,鸽子市终归不是长久之地。

    二大妈想想也是,沉思了会道:

    “其实吧,你还有个二叔在乡下当大队长的,只不过你爸跟那边关系有点僵。有十几年没怎么来往了吧。”

    “哦?这是为啥啊?”刘光福迷惑地问道。

    “还不是当时你二叔家的大儿子结婚,女方家里要求一辆自行车当嫁妆,你二叔啊求到你爸这了。想着他是工人阶级。让他帮衬一下。”

    “哦。那这事儿老头子没办成咯?”刘光福刚听到这儿就感觉破案了。

    “别插嘴。”二大妈拍了一下刘光福的头不满道

    “你爸那脾气你又不是不知道,做事总喜欢端着个架子,当时就大包大揽的答应了下来。”嫌站着累的二大妈坐在了凳子上。

    “到了厂里就坐蜡了,虽说是个七级工。在厂里也算个技术担当。可是在车间里没事就端着小组长的架子。平时有点什么小事儿就喜欢上纲上线的。在车间主任那就不讨喜。人车间主任不帮忙能不坐蜡了吗,再往上的领导人家又不认他。”一下子说这么多话把二大妈给噎的够呛!

    “那后来呢,后来呢?”刘光福见状赶忙递了杯水过去就催促道。

    见儿子这么有眼力劲。二大妈喝了口水就继续讲了起来。

    “回到家你爸拉不下脸,又不能说自己弄不到,只能对你二叔说最近厂里票紧张被别人领完了。”

    “你二叔见状无奈只能自己想办法了,也没有太在意。嘿,没想到刚走到天桥那块儿给佛爷划了道儿,身上的家底全都给人顺走了。此时你堂哥又在一家修车铺子找到辆二手的,这钱没了买不了了啊。”

    “哦,那肯定是回来找老头子借钱,老头子没借。”刘光福肯定道。

    “可不是嘛,你老爸啊!怕你二叔还不上来。那时候他还不是村里大队长呢。家里还有两儿子,这大哥结婚有自行车,老二老三肯定不能太差啊,你爸就觉着这钱借出去没响,不愿意借。还埋汰你堂哥媳妇。”

    说着还有声有色的演了起来!叉着腰,摇头晃脑道:“一个地主家的姑娘罢了,能给整满三十六条腿不错了,也不看看家里啥成份,有人要就不错了还提要求。”

    “你二叔和你堂哥听着那是满脸尴尬,又不好反驳啥只能干笑着不说话,看的你爸越说越起劲。”

    指着刘光福当成他堂哥继续演了起来:

    (指着头点到)“你呀!你呀!什么眼光,那女方家里就是资本家思想,实在不行啊!

    (摆摆手)就换一个,找个能勤俭持家的媳妇,多好啊。

    (恨铁不成钢的口气)那姑娘细皮嫩肉的,肯定从小娇生惯养,娶回家去指不定啥都不会干,以后有你受的。

    还要自行车,(傲娇抬头吼道)要什么自行车啊!!!你是娶媳妇又不是娶个大小姐回家。

    把你二叔和堂哥气的啊,当场两人眼红脖子粗的,你堂哥差点没动起手来;当时可把我吓着了,还好被你二叔制止了,不过你二叔也觉着你爸这是看不起他。”

    刘光福看着自家老娘这演技当时就品头论足的:“渍渍渍,老爷子这事儿做的,换做我我可忍不住。”

    二大妈叹了口气抬头望着屋顶继续回忆道:“唉,谁说不是呢。”

    后来啊!你二叔他们爷两回村里求爷爷告奶奶,愣是在乡亲父老那一家家凑齐了。唉,你爸那时候被你爷爷一顿暴揍。打的他哭爹喊娘的,喊着回去就帮你二叔还钱,可是你二叔不接受啊。一家人硬是憋着一口气开垦了好几亩地把钱还完了,自那之后就留下了隔阂,后来你爷走后咱们就在没回去过了,那时候你还小都不记事呢。

    你二叔当大队长都是你爹听人说的。二大妈苦笑道

    哦哦哦,刘光福恍然的挠了挠头。

    那我现在回村找二叔,人家会帮我吗??

    二大妈从回忆中脱离出来不以为然的说:你爸是你爸你是你,你一个小孩子,你二叔不会迁就你的。

    刘光福:行吧,那晚点我就去跑一趟。

    二大妈:急啥,这事跟你爸说后再去。

    等晚上二大爷回来后,听了这事,还不乐意。觉着这事求他弟弟那可丢大人了。一个劲的摇头。

    可又犟不过二大妈和刘光福。懊恼的写了封信让他带去给他二叔,并给了他一些水果票,叫他买些水果罐头,再带了两身旧衣服一起给二叔送去。

    第二天一早,刘光福就铃铃铛铛一个人去了汽车站。

    一路上,坐在臃挤的铁皮子里,还好现在是冬天,没有满车汗熏脚臭的。可这路面颠簸摇晃的路面,还有时不时停车上下客的。让本就有些晕车的刘光福差点坚持不住。煎熬了一个半小时终于到达了终点站。

    下车后又步行两公里路来到了目的地,望着眼前的村子,大多数房屋都是土砖砌成的,上面盖着茅草,低矮的茅屋顶部覆盖着厚厚的茅草,使得屋子看着像是地里冒出来的一样。向前走去村子里只有少数几家人的房屋上面盖着瓦片,屋子除了黄土砖外还加了石块,看着结实不少。脚下的泥土地坑坑洼洼的。

    路上一群穿着笨重棉袄的小屁孩正打量着,聚在一起在他身后围观,刘光福问道:

    你们村里的大队长是不是叫刘海柱。

    一听这话,七个毛孩子对视了一眼后把目光聚焦在一个七八岁左右,穿着棉袄还带一个羊毛帽的孩子身上。这孩子见众人望来也不怯场,往前走了两步抬起小脑袋警惕问道:

    你不是俺们村的,找俺爷干嘛?

    刘光福一听乐了:嘿小侄子啊这是,便打趣道:

    “那啥我是隔壁村介绍来的听说他家熊孩子有点多养不过来了,准备领一个过去.”

    那娃娃一听怒了:“你胡说,俺家就我一个娃娃,怎么可能养不过来。”说完就往人群里躲去。

    刘光福听到这话,心想这应该就是自己堂哥的娃了。从兜里掏出一把麦芽糖递了出来:

    “逗你玩的,我是你光福叔,来找你爷的。走带我回家。这一路走来累死了都。”

    可是小男孩听着话拼命的摇头,根本不相信刘光福的话!一群人乱哄哄的跑了。

    搞得刘光福哭笑不得把糖揣回去,就这样跟在了小侄子身后。吓得娃娃脚步加快哭着往家跑去。

    只见小侄子跑到一家瓦片房前,屋内的两位妇女听到小孩子的哭声从内慌忙跑了出来,还边问着出啥事了。

    小孩子一见那身材丰腴衣着朴素的文雅少妇,往她怀里一头扎去,局促不安的问道:

    “妈妈,我被你们卖了吗?”

    听到这话文雅少妇与那两鬓染霜的妇女不知所措,手忙脚乱的安抚着小娃娃。

    “怎么会呢,我的涛儿这么乖,妈妈和奶奶怎么舍得涛儿,让涛儿离开妈妈身边啊。”

    “哪,哪为什么刚村口那小哥说爷爷找我吃的多养不起了要把我送人,还一路跟着我到家来了。”说着指了指外边的刘光福。

    门口站着的刘光福尴尬不已,赶忙七嘴八舌的解释起来,好不容易说清楚了缘由。

    搞清楚刘光福的身份与来意,让二婶与嫂嫂哭笑不得,忙邀请刘光福进屋坐。

    走进屋内放下手里的衣服和罐头,掏出老头子给的书信递给了年长的妇女。

    再次拿出兜里的麦芽糖给到小侄子,小侄子见状,望着自己的母亲一脸渴望。

    见母亲点头,这才兴高采烈的接过麦芽糖吃了起来。

    少妇赶忙让儿子去坝上叫自己爷爷回来说有亲戚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