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凡人小传 » 第25章 启航

第25章 启航

    春节过完,许明远和梁勇军都回来后,自行车组装生意又开始接订单了。

    许小凡到了最后一个学期,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学习中。至于加盖房屋事情就交给老爸去处理。

    许多农民也获得了进城务工的自由。城市中的待业人口越聚越多。

    这些被社会抛出正常就业领域的‘闲人’,不是成天街头闲逛惹事,就是无奈之下操起了个体户这个为当前人们所不齿的行业。

    即使是成天待在学校里面,两耳不闻窗外事的许小凡,也感觉到社会上街溜子越来越多,打架斗殴,抱团抢劫的事情也越来越常见。

    许多`闲人`,都在菜市场门口,寻一块空地,摆摊售卖一些蔬菜、日用品、小吃,衣服,鞋子,大多没有什么组织,也没人管理。

    像李玉娥这种第一批进城讨生活的人,现在基本上是公开拉着农副产品,满四九城吆喝售卖。

    就在这喧闹飘摇的社会氛围中,许小凡迎来了属于他这一世的高考。

    和后世高考家长为孩子考试紧张不安不同,老爸在上班前说了句“好好考,争取考出好成绩”就走了。这让许小凡觉得这时代高考也太没仪式感,太稀松平常了点!

    如今的高考,庄严、肃穆,但不过度重视,没有陪考一说,没有封路一说,也没人因为高考,而不捏响自行车的铃铛。

    “原主脑子绝对是个学习好苗子,真特么不凡啊!”两天考试下来许小凡内心感慨道。

    通过对题目,他心里估计能考“六百五十分左右,这成绩考上大学没有任何问题,就看将来填报哪个学校了。

    心里一轻松,他感紧去给老爸报告。

    许明有听儿子说完后,也很高兴,连说“这就去买东西,把你大伯和表哥都叫回来,咱们好好庆祝一下”。

    老京城住户把大伯叫大爷,许家不是老京城人,所以没随大溜这么叫,还是按老家习惯叫大伯。许小凡觉得叫大伯好,大爷听着像是骂人话!

    家里空地加盖房屋也完工了,李玉娥介绍的工匠很便宜,算下来没花多少钱。

    这半年自行车生意不怎么样,因为百货大楼自行车放开了,来买自行车的人少了很多。

    梁勇军有时候闲的发慌,就又干起了收破烂行当。许明远劝他别去收破烂丢人现眼了,又不是缺钱生活不下去。

    但他想想还是蹬车去了,他心里有个秘密,来京城就是想寻找那个让他魂牵梦绕的知青大姐,那个让他成为男人的大姐姐。

    当许小凡从报纸上看到国家颁布了《关于城镇个体工商业户登记管理若干规定》后,他心里明白大时代就要启航了……

    上层提出“鼓励和扶持个体经济适当发展,不同经济形式可同台竞争,一切守法个体劳动者都应受社会尊重。”这让那些成天提心吊胆练摊的人,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就是这批人,趁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年代,市场上物资匮乏,赶上了改革开放的第一波,赚着了大钱。

    他们练摊、倒服装、倒电器,把南方的商品运回内地卖,就凭跑个差价,成了万元户。

    而此时像黄国安那些公务员的月薪也就七八十元。

    与其说他们抓住了机遇,倒不如说是机遇抓住了他们。

    这波赚钱运动,让那些来自社会底层、白手起家、筚路蓝缕的个体户们,经过了岁月的大浪淘沙,有的成为叱咤风云的财经红人,有的依然耕耘在创业的路上,有的销声匿迹没了踪影……

    他们,是一个时代的号角、张扬狂放,但不是休止符。

    随着的个体户兴起、大喇叭开始放港台歌曲,女生开始普遍穿裙子、老外拿着照像机满大街胡同溜达,这些社会新兴事物的出现,无不挑动着青年人的欲望。

    大家看到了一种希望,一种让人能够过上美好生活的希望。

    作为后来人,许小凡内心深处是平静的,除了指点许明远考察一下三轮车行情外,还交代他有时间去看看摩托车能不能搞一台来。

    他不想过多干预修理铺事情,最多指点一下以后畅销种类。这个大时代只要头脑不笨,踏实肯干,没有干不成的!

    问老爸要了一千块钱,他准备趁现在没报志愿空闲时间再次去淘宝。

    委托商店逛逛没什么收获,他就想去大名鼎鼎的琉璃厂看看。

    琉璃厂分东厂和西厂,前清的时候,就已经非常火爆。当然最火爆有名的就是“荣宝斋”了。

    荣宝斋,百年老字号,现在是国营的,里面的东西,一个字,那就是“贵”,但是没假货,要是有钱,可以淘换点好玩意。

    许小凡知道荣宝斋货物也卖给私人,但必须有介绍信。他身上揣着修理铺和收购站两份介绍信,所以他大摇大摆走进了这家百年老字号。

    荣宝斋里面,坐了七八个人,抬眼看了他一眼,营业员该聊天的聊天,该织毛衣的织毛衣。真是服了,大夏天的织毛衣,就不嫌热?

    博古架上摆放的瓷器,正儿八经是清代珐琅彩,就是太贵了,竟然要五十块钱,要是表哥收最多两块钱,这就是差距啊!关键是这玩意很难遇到。

    许小凡前世接触最多的是青铜器,当看到一个清代仿制的宣德炉时,他心里琢磨,这虽然不是正儿八经的宣德炉,但品相完整,制造工艺先进,值得拥有。

    于是他冲营业员说道“同志,麻烦您拿一下那个炉子看一下。”

    竟然没人打理他,许小凡再喊一声,还是没人打理。

    他吸口气,用足力气又大声道“麻烦您,拿个宣德炉看一下。”

    一个漂亮女售货员过来,没好气的把宣德炉啪嗒一声,扔到柜台上,“要买就买,不买赶紧走。”

    这是看他年轻小瞧人啊!许小凡知道这时代营业员都这个德性,也没介意。

    他拿起宣德炉,感觉入手很沉,表面被把玩的异常光滑,一种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

    “包起来,买了。”

    售货员看了一眼许小凡,“这可是八十块钱,不讲价。”

    “买了,还有那个,那个,那个。”,许小凡的手一件一件指过去,连着指了五六件看得上眼的瓷器,铜器。

    营业员:“哎哎哎,买这么多,要介绍信。”

    许小凡掏出介绍信,递给了售货员。

    营业员看看介绍信说道“小伙子,这些东西加起来,可好几百块钱呢。”口气明显好转不少。

    许小凡说道“钱不钱的不重要,我主要是喜欢祖国的文化遗产,想好好学学咱厚重的历史。”

    许小凡交过钱,即使荣宝斋的营业员,也不常见到如此豪气的顾客,忙把东西包好,递给他。

    许小凡提着东西,往槐花胡同买的宅子走去,这东西要好好放置,放现在住的破地方可不行。

    回到家后,许明有告诉他大老李介绍的那套院子主人回来了,地址给过了,要是有兴趣就去看看。

    兴趣那是必须有的啊,这还用说,走着,赶紧去。

    来到修理铺里,父子俩一人骑一辆自行车,按大老李说的地址,往雍和宫方向骑去。

    骑到地方,四合院的门开着,许明有敲了敲门板上的铜环,等有人答应,就往里走。

    主人在院子里坐着等着他们,这是个四十岁左右的汉子,穿着对襟粗布衣裳,裤子有点类似电视剧里汉奸穿的灯笼裤,手里拿着一把蒲扇。

    看到父子俩进来忙站起来拱手说道“吆,来了,进来看看吧。

    刚进入四合院,许小凡已经看上这宅子了。父子俩围着宅子转了一圈。两进的院子,房屋保持的非常完好。

    前院天井铺了长条石,后院铺了红砖,后院天井中还有个二十来平方的小池塘,池塘的水有点犯浑。

    房间里面还有家具,八仙桌,官帽椅,一张大床,那是床吗?明明就是个房中房啊!

    就连角落里的马扎子,许小凡提提,也跟个铁的差不多沉。

    再看旁边屋摆设,是个书房,里面有书画案,博古架,书柜,甚至还有一个砚台等物。

    “这个四合院挺好”,父子俩小声嘀咕道。

    “于先生,您这宅子不错,只是……不知道这价格,还能不能商量。”许明有转身问房主道。

    “许先生,这宅子,保存的相当完好,以前是政府在用,连院子里的东西都保存下来,品相这么好的宅子,满四九城,您找不到这么合适的。”

    许小凡插嘴问道“您的这些家具也带着卖?”

    房主忙道“卖,卖了好出国,老爷子,大哥大姐都在国外。这些年在国内可是受够了,现在有机会出去,那还等什么。”

    房主说完,似乎有点得瑟,这个年代,海外关系,意味着有大把的外汇,随便从国外弄点来,就比一般人收入高。

    “许先生,你也别和我讲价了,八千块,房子带家具,都是您的了,我这宅子状况,您满四九城随便看,不可能有比我这还合适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