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苍山云梦 » 第一章 锦官城内沦落人 第一节 小楼今非故(2)

第一章 锦官城内沦落人 第一节 小楼今非故(2)

    一个星期过去了,我终于将室内布置妥当,准备与焕然一新的房间,长期的陪伴厮守下去。

    后来,通过邻居们的间接介绍,我才知道:这一栋中西合璧的别墅,它是萧姐祖上留下来的房产。而萧姐的祖父,则是西迁到锦官城的民国官员。

    据说,萧姐年轻时,曾在一家国营纺织厂工作。后来,纺织工厂改制,萧姐是属于被“优化”的一类人,因此,她也就下岗失去了工作。从那以后,萧姐没有了多余的谋生本事,她就守着这一幢房子的租金生活。

    我还听别人说,萧姐的全名叫“萧佳玉”,她性格火爆脾气燥辣,有时候对人非常的热情,有时候对人又显得非常的冷漠。

    在私下里,我曾想过:“难道说,这就是所谓的‘性情中人’么?抑或是说,她患有某种类似’精神分裂‘一样的心理疾病?”

    也许是,由于萧佳玉性格的原因,以及她对地理因素存在的偏见吧?萧佳玉对远道而来的租客显得有些刻薄,并表现出一种歧视的态度。当然,对萧佳玉心怀不满的租客,他们也找到了还治其人之身的办法,在暗地里都叫她为“小甲鱼”。

    兴许是,我没有多余的时间去跟别人,家长里短闲聊的缘故吧?一般来说,我不会参与到对萧佳玉的冷嘲热讽中,略微让我感到发怵的是:几乎每一天,萧佳玉都会和几个人坐在门厅里打麻将,每当我需要出入的时候,总是逃不开她目光追踪似的。

    果然,楼下的所有房间,被分租给了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租客居住。当租客们下班回来,打开房门准备生活和休息的时候,整栋楼里的环境,就显得更加的狭小和杂乱。

    到了做饭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在过道里面做饭,其锅碗瓢盆发出的声音不绝于耳。而我呢,就像是坐在一个巨大的烟囱上,每日必须接受油烟的熏烤。

    ***

    那一个时期,我上班的图书馆里,还没有建成一座像样的食堂,更别说对职员和读者们开放了。因此,到了中午的时候,许多同事就选择到外面的小餐馆去吃饭,而我则选择了从屋里带便当到图书馆里去,其目的就是为了节约和省钱。

    由于我的屋里没购买冰箱,食物不利于在常温下隔夜保存。所以,我必须每天一大早就要起床,然后,将中午需要吃的饭菜准备好。

    早上起来,我尽量的放慢手脚轻轻的操作,即在整个行动中都不发出刺耳声音,从而影响到别人的休息。尽管如此,我还是遭到了邻居们的怨恨,并且,还耽误了上班的时间,又迟到过一两次。

    虽然,我总是想按照严格的作息时间生活,但总有一些团队举办的活动需要参加,当然也就会造成晚归了。

    每到夜半三更的时候,当我的双脚踏在厚重的木楼梯上时,真有一种不敢下腿落脚的恐惧。即便如此,到了上床的时候,我也总是抬起一只脚来,等脱下一只鞋子以后,再轻轻的将鞋子放在地板上。因为,我真有些害怕,担心自己会在不知不觉中,就将“一只靴子”的故事演变成了现实。

    ***

    直到躺在床上,当我仰望着被荧光灯照亮的天花板时,心情才逐步的舒缓和平静下来。

    只见速生桉压制成的薄木板,一张张的被分割开来,镶嵌在正方形的杉木方格内。每到下雨的时候,雨水从红陶瓦上渗漏下来,滴在天花板的背面。

    因此,桉木板的平面被伸缩卷曲得凹凸不平,其形态略微显得有些夸张。表面上那白色的油漆被雨水和潮湿的空气浸蚀,生成各种象形图案。

    每当我无聊的时候,就会仔细瞧着“美轮美奂”的天花板,它的表面真像是描绘着一幅幅形状各异的图画,比如:海棠叶一样的故国神州,蚯蚓似的倭岛,肝脏一样的新大陆,还有六角形的法兰西……

    霎时间,我的思绪一下子飞到了欧罗巴,幻想自己就寄生在巴黎的小阁楼。除了巴黎,还有世界其它地方的小阁楼,那些阁楼里发生了多少不为人知的故事呀!想想看,多少才华横溢的绘画大师,将自己心中设计好的人物诉诸于笔端,跃然于纸上,呈现在小阁楼楼中。

    还有就是,那些蜚声海内的大文豪,他们才华横溢遐思妙想,将的主人公置身在在小阁楼中,再让读者们去感受到——人生变欢的苦痛经历、去聆听到主人公们的窃窃私语,去感悟到欢欣鼓舞和幸福快乐。这些故事,浩如烟海繁若星辰,比如说:

    美国女作家弗朗西丝·霍奇森·柏内特的《小公主》,讲述了小主人公莎拉经历的童年磨难。莎拉是一个聪明伶俐的小姑娘,她从小就失去了母亲,只好与父亲相依为命。莎拉的父亲是一名军官,为了让她接受良好的教育,将她送回到英国的贵族学校去读书。后来,父亲因为投资失败忧郁而死,莎拉的生活也由此从天堂坠落到地狱,由一名令人羡慕的“小公主”变成了孤独的贫困儿。贵族学校的校长,是一位性格怪异、嫌贫爱富的老小姐,她见从莎拉身上捞不到金钱,就将莎拉赶到小阁楼,与一群洗碗的小女孩住在一起。

    毛姆曾在他的小说《月亮和六便士》里,记叙过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的故事。讲的是思特里克兰德有一个貌似幸福的家庭,但他却有着一颗躁动不安的心,总幻想着神谕在无时无刻的召唤他。为此,他决定冲出世俗的束缚,投身到伟大的艺术创作中。虽然,思特里克兰德实现了“灵魂的自由”,但是,他也在彷徨与孤独中老去。最后,主人公只好寄居在巴黎的一座小阁楼里,若不是得到朋友们的帮助,他几乎就会一命呜呼客死异乡。

    抛开文学艺术家塑造的角色人物不说,就连很多艺术家本身,也是呆在小阁楼里完成创作的。譬如说,被谓为法国批判现实主义大文豪的巴尔扎克,他就有过类似的经历。

    巴尔扎克出生在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他的父亲老巴尔扎克希望他去做一份律师的体面工作,但他却违反父亲的意愿,毅然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可是,巴尔扎克呕心沥血创作的文学作品,并没有使他名动天下,负面的文学评论和接连退稿,反而使他陷入颓废和沮丧之中。后来,巴尔扎克还参与了商业投资和出版经营,但不幸的是,一连串的失败接踵而至,他几乎整日都在为逃避债主而奔波。

    而这时候,巴尔扎克的父母也断然与他决裂,终止了给予他的资助。无奈之下,巴尔扎克只好重新投身于写作,他希望藉此能够获得足够多的版税收,从而将自己从窘迫之中拯救出来。于是,世人就看到了这么一位写作狂人,他租住在一栋房子的小阁楼里,每天至少花上十二个小时进行写作。

    当饥渴的时候,巴尔扎克就啃一点干面包,再喝上一点白开水,他的脑子里却在幻想着火腿奶酪。为了保持头脑的清醒,以及获得源源不断的创作激情,巴尔扎尔一生喝下了大约五万杯咖啡,由此,导致他慢性咖啡中毒。再加上,巴尔扎克长期写作导致的身体劳累,还有耗费脑力所带来的精神疲惫,他于一八五零年八月去世,结束了浪漫传奇的一生。

    关于小阁楼的种种逸闻趣事,假如细数起来,可以说不胜枚举,且又充栋盈室。但是,其基本的一条不变,即:居住在阁楼里面的人,始终与困境联系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