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郁陶 » 病转

病转

    陶安回府后就歇下后,丑寅时起了一次。

    寒冬时分,夜晚风吹枝头雪落,万籁俱寂。

    陶安突然就醒了。

    窗外一片黑,她的房间就只留了两支烛火,此刻仍有些晃眼。

    她起身去灭离得近的那支蜡烛后,感觉自己的头有些热,发涨得很,重新躺回床上时,被中余温尚存,深深的呼吸声落在枕边,陶安侧着脖颈看着屋内仅剩的那一支烛火了,倒映在她眼中的深邃是屋内屋外都一样的阑珊。

    她阖眼前的视线停在木几上的药囊上。知道那少年戴的东西自然不会差,但陶安起初只以为那是花绸云锦做的。

    她看的确实不错,突然发现药囊上绣的山纹是香云纱作的饰。这药囊被那世子递过来的时候动作倒是随意,言语都不多几分。

    京都烟花带着万人的信仰升空时,绽放的绚烂笼罩了每一处。

    陶安想起那少年笑着说:“神鬼保佑。”

    她还是头回听见有人说的不是神明,而是神鬼保佑的。

    翌日一早,宫里有人来传旨。

    还是上回拦车的姜逢,还是一副亲近人的笑脸,那句“姑娘不必跪拜”不知说了多少次了。

    昨夜陶安入京,京城街市游龙策马,宫中也是一通着急忙慌。建慧帝本是不行的了,却一夜之间,奇迹般的,病情大转,宫中来话说今上能熬过这个冬天了。

    此刻,陶府全家上下都伏地跪着,陶安孑然站立。

    今日春光同前几日一样和煦,照得人发昏。

    女孩纤若杨柳不曾折腰。

    “长公主本是欲请府家小姐去慈宁宫一叙的,可昨夜陶小姐入京晚了些。陶小姐四年出宫云游施恩布德,乃为菩萨低眉。今上听闻陶小姐身体抱恙,便特赐了些新叶玉饰以示慰问。”

    “谢今上。”

    随后,便是托着一盘一盘玉簪宝物的木垫被端进来,一台一台绸缎把玩被抬进来

    哪是一些。

    怕是陶安四年云游,建慧帝都记着。

    就连新春上北使者带来的北度佛茶,一半都送给了陶府。

    从前南庆与上北国度是盟国。每年开春,送给南庆的物品里一定有的就是特有上国度的第一批绿叶。

    此物难得,便显真诚。

    只是自上北新帝上任后,就与南庆关系惭冷。两国之间有这茶,今年也是最后一批了。

    “陶小姐好生修养,咱家就告退了。”

    陶安由幽花扶着,望着这一行人离去。

    照着原路回去的时候,陶安搭在母亲的后背。建慧帝是一夜之间病情突然好转了,陶安却是一副将死之人的样子。

    “头好沉啊。”

    今日幽花察觉陶安一觉睡得深,不似往常。

    府里备下药,禀告了郡主后,匆匆忙忙,药都还没来及喝,就听见宫里来了人的消息。

    陶安是戴山千一路背过来的,这时候她没有像平日里那般活泼,也不端着摆着的了,倒显得像个孩子。

    只是脸上没有血色。

    戴山千背着陶安,女儿的脸时而蹭到她,不知是呼出来的热气还是陶安还没有褪去的热,但还小心贴着自己脖颈的双臂又是冰凉的。

    陶安知晓自己与皇家的关系。所以不会觉得宫里那位是记挂着她。

    建慧帝生性多疑,思虑深重。加上其生母的原因,其实对不足之症的人还有些刻薄。

    可惜越恨什么,就越被什么笼罩。

    建慧帝能坐当上王朝至尊,可不是什么受先帝喜爱。早先年的时候,旁人都还只当他是个闲散王爷。一夕之间坐上这万人之上的宝尊,从前种种都好像是逢场作戏,暗地里一直韬光养晦。

    建慧帝是前皇后的孩子,但他母亲去得早,后来母族势微,于是他当皇子的时候特别没有存在感。虽然他不主动招人,但别人也看不惯他,毕竟身份摆在那,年纪压了一头成了整他的理由。后来他就被派到西兑那块去吃了几年沙子。

    无上皇对其建慧帝的生母无意,也是造就建慧帝少时坎坷的一大原因。

    建慧帝早年便对神佛之说颇有兴趣,研究下来,还有自己的一番论道。当时的南庆不似现在这般追崇这些,有些人还猜测还是皇子时的建慧帝是中邪了。

    也是误打误撞,他后来竟因此入了父皇的眼。

    当时最受无上皇喜爱的是出自贵妃的长皇子,一出生就是封了太子。不过长皇子身体孱弱,大家都说他活不久。但是长皇子十分聪明,是无上皇最喜欢的人的孩子,于是无上皇想尽办法欲给其求得长寿的法子。

    这也是南庆国运的转折点。

    那些夸张的做法让长皇子多活了几年,建慧帝沾了好处,入了无上皇的眼,彼时朝堂里暗流涌动,每个人各怀鬼胎。建慧帝能沾长皇子几年光?这阎王要的人你能留多久?无上皇的几个儿子都是有才能的。这会赶紧找到下一个可能继位的才是正事。

    但是建慧帝却突然被调出京城。要说这建慧帝小时候也惨,正儿八经的皇子,结果也没能在京城住多少年。建慧帝去了上北是许多人没人料到的事,但并不影响大局。

    果不出其然,长皇子英年早逝。那段时间朝堂压抑得很,无上皇的脾气也变得不太好,没多久就去世了。

    这可怎么办?皇帝这走了也没给个准信,谁继位啊?

    要说奇的是,回京城不到一年的建慧帝竟然拿出了一道秘旨。

    建慧帝继位,一边立马开始宣传他的求道心得,一边除去了他几个兄弟的权力。大多数的时候,建慧帝选择要了他们的命。

    建慧帝的长皇子也不是出自皇后,于是他就喜欢出自皇后的二皇子。同他少年时期的境况相反,二皇子天资聪慧,深得皇帝喜爱。

    不过他的孩子跟他的哥哥的命运太过相似,建慧帝本来都拟好东宫太子的旨意了,结果二皇子意外早逝。

    二皇子死去对建慧帝打击深,此后,建慧帝对于太子一位的预选者不再上心。

    剩下几位皇子里,原先四皇子最是有望继承大统的。

    可惜,也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