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我在仙界卖天书 » 第二十七章:衣锦还乡

第二十七章:衣锦还乡

    翌日拂晓,婵娟尚未隐去踪迹,朝阳已露出了马脚。

    方浩院中的鲜花俱沾染了露水,显得更加娇艳欲滴。

    天边也下起了蒙蒙细雨,符诞山上静悄悄,只能听到雨水落在青青草地上的声音。

    有人打坐,锤炼体内灵气;有人摩拳擦掌,磨砺肉身体魄;有人守着丹炉,等待良药出炉;有人笔走龙蛇,研制最新符箓。

    一切都显得那么井井有序,符诞门蒸蒸日上,方兴未艾。

    自从昨日多人冲破到相蕴境后,符诞山的修炼氛围顿时浓厚了许多。

    那些没能突破相蕴境的杂役弟子们,都被长老们一一请下了山。

    昨日方浩睡得迷糊,未将门窗关好。

    雨水沿着窗檐钻进了两人的被窝,冰凉与柔滑瞬间将两人惊醒,大眼瞪小眼,面面相觑。

    “快起来做早饭,本大人饿了。”方浩把被子夺过来,盖在自己身上。

    一场秋雨一场寒,方浩还未达到寒暑不侵的境地,需要被子来保暖。

    少女见状,连忙起身,脸上写满了惊恐道:“大人恕罪。奴婢睡起觉来失了方寸,无了尊卑,还望大人见谅。”

    “无妨,先去准备早膳吧。”

    方浩并未打算怪罪这个奴婢,都不容易。

    不过距离宗门小比已经近了,他可不能偷懒,需要勤练功法,增进修为。

    且不说宗门里还有一个潜在威胁,时刻在阴影中等待着他们师徒俩。

    他虽然有把握对方找不出一点破绽,可也不能确定对方会不会狗急跳墙。

    紧迫感与危机感时刻充斥着他,他需要急切地提升自己的实力。

    可修炼一路是循序渐进的,境界提升缓慢,他只能选择提升自己的战力。

    法器,丹药,符箓什么的,那就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早饭没过多久就被呈了上来,看着还算丰盛,四菜一汤。

    少女此刻系着围裙,眨着眼睛,长睫毛一闪一闪,小酒窝若隐若现,很是可爱。

    方浩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奴婢唤作惜春。”

    方浩大手一挥,取出笔墨,在惜春掌心写下两个大字,交给惜春,“惜春多不太适合你,这以后就是你的名字了,你可识得这俩字?”

    “奴婢念过几天书,也识得一些字。多谢大人赐名,那奴婢以后就叫黛玉。”

    方浩点点头,微笑道:“嗯,以后就叫黛玉好了。不要再一口一个大人,显得我很老一样,叫我公子即可。”

    “大人,这不太好吧。奴婢还是叫习惯叫您大人。”

    方浩有些头疼,对于黛玉,他明白一时无法改变对方,只能徐徐图之。

    “改不了口的话,那就随便吧。”

    少女微笑着谢过少爷,可还是没能改过口,依然是叫大人。

    在方浩纠正她无数次之后,黛玉终于学会了了一个折中的称呼—少爷。

    “少爷,您这是打算去哪?需不需要奴婢帮您做些什么。”

    黛玉尽管叫得有些拗口,不过熟练了很多。

    “我准备去一线天卖点书,最近手头有些紧。”

    方浩很生气,他早上去了那个山洞,可是那些东西都不翼而飞了。

    他没办法,从白手起家到一贫如洗不过只隔了一天。

    那怎么办,只能从头再来了。这种事情他也不太好声张。

    若是别人问他这么多灵石哪里来的,他八张嘴也说不清楚。

    “奴婢想跟少爷一起去,最起码可以帮少爷搭把手。”

    “你一介凡人,没有修为,去了容易被别人欺负。本公子生平最见不得美人垂泪,你知道吗?”

    每一个少年心中都有一个英雄梦,希望能够靠自己的力量去保护心上人。

    方浩正值年少,心中无限豪情。他承认他对黛玉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可是黛玉只是一介凡人,与修炼无缘。

    “少爷可能不知道,奴婢家里以前就是开书局的。奴婢可以帮少爷抄书、卖书。”

    少女红着脸,捏着裙子的一角,踮起脚,亲在少年脸上,留下淡淡的红唇印,含情脉脉。

    方浩那里招架得住这种攻势,当即就沦陷了。

    他脸颊就像一块熟透了的红苹果,无奈之下,只好应了少女的要求。

    “不过,我要先去赴约,你先在宗门等我。”

    由于符鹤朗的突然死去,宗门正在彻查死因,因此宗门小比也往后推迟了数月,方浩也有时间去处理自己的事情。

    七大修仙王朝与每个宗门的关系可以说是相当微妙,一方面不少朝廷大员都来自这些修仙宗门,另一方面,若是想要与其他王朝开战,也少不了这些修仙门派的支持。

    符诞门的地理位置很特殊,北依楚国的附属国——中山国,南靠秦国的青州之地。

    符诞门的地位更是特殊,虽然门中高手不多,但是凭借登峰造极的制符能力,在七大国中都享有盛誉。

    因此两大王朝每年都花费极大的代价来拉拢符诞门。

    方浩虽然不是长老,只是一名记名弟子,大秦也没必要向他卑微行礼。

    可大秦也不敢再为难他,毕竟方浩可是盯着符诞门的名号。

    他穿上符诞门的道袍,腰间别着符诞门的身份令牌,回到了朝歌。

    众人看到方浩衣服背后的巨大符箓,也不复之前那种爱答不理的态度,纷纷上来巴结他。

    “方公子几日不见,又俊了不少。”

    “方公子如今重回相蕴之境,前途无限。”

    “方家二公子如今是符诞门的高徒了,真是风光得很!”

    “人家方公子如今是巫云山长老的亲传弟子了,今非昔比了。”

    “何止如此,我听说前几日方公子破相蕴境时震惊天地,就连聂云天前辈都力保方家二公子呢。”

    ......

    虽然当今圣上下旨抄了方家,废掉了方浩的修为,更是将方浩贬为庶人。

    可谁都想通过方浩这条线攀上符诞门的高枝。

    更何况,符诞门中发生的一些事情,耳目灵通之辈早就将其传到了朝歌城中。

    方浩对这些墙头草,也懒得多做理会。

    他此行回到朝歌,一是锦衣还乡给别人看看他方家的子弟都是好样的,二来则是要赴当初之约。

    君子一诺,重如千金。

    初秋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方浩凭借着良好的记忆,摸到了那座破庙,庙中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正在埋头呼呼大睡,旁边还有一头骡子。

    “廖叔,怎么是你?”方浩将老人的脸扭过来,却发现正是廖叔的脸,旁边还放着廖叔的断魂枪,红缨依旧在。

    “廖叔,廖叔。”先前廖叔的尸体消失不见,他并没有放在心上。

    现在想来,很有可能时当初自己修为尽失,无法探查到廖叔的真实情况。

    不过令方浩颇为遗憾的是,廖叔似乎丢失了一部分记忆,被废掉了修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