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逆贼 » 第十二章 骂名我来担

第十二章 骂名我来担

    “呵,有人这是嫌我关中不够乱啊。”

    其实,用不着贾诩来提醒,郭汜也能知晓马、韩二人的来意,不仅如此,他还知道究竟是谁出面去邀请二人的,甚至背后的真正主谋,他也同样清楚。

    问题是事涉自身的核心机密,却是不能宣之于口。

    “主公英明,此正是碍难之处,若不能安顿周详,久后必有大乱,只是,二将千里来投,若不予重用,却恐伤了主公的名声。”

    月余的相处下来,贾诩早就发现郭汜才智绝高,对这等一言道破核心根本的事儿,早习以为常了。

    “这,确实是个问题,到时候再看吧。”

    马、韩两部兵马虽不多,可要想稳妥安置,却并没那么简单——朝中肯定有人会上蹿下跳,为安定计,这事情还真就急不得,只能到时候随机应变了。

    “主公,诩还有一事要禀,经数日磋商,京中赵、钱、南宫、陈等四大商贾都有意承接畜牧贸易。”

    “只是,他们对我大将军府所提出的利益分成并不感兴趣,皆言愿弃厚利,只希望族中子弟能得以入仕,此事干系重大,诩不敢擅专,还请主公明示。”

    见得郭汜不想多谈马、韩联军的问题,贾诩也就没再就此多言。

    “此事断不可行,不过,只要他们肯真心为国,可以给他们皇商的身份,若商贸有成,封关内侯也自无不可之说,两、三代养移体居移气后,子孙若有才,自可入仕。”

    无论哪个朝代,哪怕是到了政治相对清明的后世,也绝对不会容许巨贾的直系后裔在仕途上有所发展。

    概因那太容易形成官商勾结了,妥妥就是腐败的温床。

    “这……,只恐主公会惹来不少骂名。”

    商贾,在汉朝的地位极低,素来被世人所瞧不起,如今郭汜居然有意给他们封侯,贾诩实在难以认同。

    “郭某身背的骂名多了,关东那帮杂碎不是一直在骂郭某是大汉逆贼么?再多上一条唯利是图又能如何?但消能稳住关中三年,那就一切尽在掌握。”

    商贸关系到最要命的生存问题,区区骂名算个毬,郭汜那是一点都没放在心上。

    “主公英明,诩这就去跟几家商贾商议一二。”

    郭汜的话都已说到了这么个份上,贾诩尽管还是觉得不太值得,可也不好再多言,就此告辞而去了……

    果然不出郭汜所料,四大商贾对他所提的交换条件都很感兴趣——关内侯虽说只是虚封,并无食邑,可不管怎么着,那也算是一举晋升成公卿之家了。

    不过,空口白牙显然不行,四大商贾都提出了一致的要求——光是大将军府的背书还不够,得有陛下的诏令方可。

    消息传出后,朝野一派哗然,关中还好些,在西凉军的赫赫威势面前,不满者也就只敢在私下里乱议上几句而已,可关外那些割据的所谓英杰骂得可就凶了。

    袁术说:“郭汜,竖子也,嗜杀贪鄙,朽木不可雕。”

    袁绍说:“郭家小儿,败坏朝纲,人人得而诛之!”

    曹操说:“郭汜窃据高位,不思报效朝廷,却行乱政,是为汉贼。”

    陶谦说:“郭汜乱政,已成天下公敌,当聚兵讨之。”

    ……

    唯有刘表比较客气:“商贾卑贱,不可列朝堂之高,当慎行,望大将军收回成命。”

    骂人的事儿,又不止是关东群雄能干,郭汜同样也很拿手——他直接就让汉献帝下了明诏。

    公开呵斥二袁、曹操等人为叛贼,直言关东群雄口口声声尊崇汉室,实则却是割据乱汉,拒交应缴之税赋,以至于朝堂运转艰难。

    又毫不客气地指出十常侍之乱时,二袁、曹操等人擅自纵兵入皇宫,烧杀掳掠,无恶不作,岂是人臣所应为之事,直接就免去了三人的所有本兼诸职。

    关东群雄当然不肯认账,纷纷宣称诏书是矫诏,怒斥郭汜专权误国云云。

    问题是嘴多没用,大义名分可都在郭汜这一头,在人心思汉的潮流下,关东群雄,尤其是二袁与曹操无疑很是被动,酝酿着要另立朝廷,奈何,分赃不均,最终不了了之。

    更要命的是自洛阳内讧之后,各路诸侯已经彻底撕破了脸,都在摩拳擦掌地准备彼此吞并,再无联合起来讨伐关中之可能。

    杨彪等人秘密派出的使者牵来扯去地瞎忙乎半个来月,最终也就只是光听雷在响,就是不见雨落下,关东群雄们那纸老虎的本质就此暴露无遗。

    这就没辙了,一帮朝中大佬们不得不暂时偃旗息鼓,郭汜的提议最终得以在朝会上顺利通过。

    四大商贾家族在接到了圣旨后,全都疯狂了,各自整顿队伍,带上丝绸等交易货物,浩浩荡荡地直奔凉州、河套等各牛羊马匹的主要产地,不求利益,就只求为家族搏个出身。

    与此同时,原本一直在雍城(今之宝鸡)一带迁延不进的马、韩二将则是匆匆南下,进抵槐里(今之兴平市)。

    郭汜快速调动徐晃、胡轸等各部兵马十二万之众对马韩联军形成了钳制弹压之势,并令马、韩二人即刻带校尉以上的将领到大将军行营报到,若不然,以叛乱论处。

    马、韩二将万万没想到郭汜的反应会是如此强横,心惧之下,有心要退回西凉,奈何,后路已被王方率两万大军给堵住了。

    三万杂兵对十四万训练有素的西凉劲旅,这仗,根本没法打,马、韩二将惶恐不安,赶忙派使者到郭汜军中表示愿意听从调遣。

    只是,人却没来,反倒是杨彪、皇甫嵩、马日磾这三位就先到了郭汜的中军大营。

    “营中简陋,招待不周,还请三位老大人多多包涵。”

    对三老的来意,郭汜心中洞若观火,无外乎是来为马、韩二将说情的,指望的便是保存二将的兵马,以对他郭汜形成牵制。

    但,即便如此,郭汜也不打算说破,概因他目下的根基还远谈不上稳固,为确保朝廷的正常运转,短时间里,还真就不能跟这帮老家伙彻底撕破脸。

    “大将军明鉴,马、韩二将心系朝廷,不远千里来投,其忠心应是可嘉,若轻启战端,却恐寒了天下人之心,窃以为殊有不妥。”

    果不其然,三老落了座之后,马日磾径直便挑出了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