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应世本纪 » 第十章 制造秃驴

第十章 制造秃驴

    解决了连旱一月的小雨唤来了飒爽的秋姑娘,在驴叫声中悄悄落幕。

    要不是还要用它去拉医馆的物件什么的杂物还有些用,李序恨不得给跟自己共处一室的毛驴表演一个白刀子进红刀子出。

    李序给了毛驴一把淋湿的秸秆,又去了外面看了看雨过天晴的景象,想用《周易》解释一下彩虹的道理,可惜没有并没有遇见彩虹。

    李序来这世上第一次经过完整的雨,才发觉自己的灵魂得到了洗涤,很可能是这个原因,李序感觉自己感知的范围越来越大,原来可以感知到李章树家的墙角,现在甚至可以偷窥到其西边的屋子了。

    当然,李序作为华夏义务兵,虽然已经退伍,但一定有着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尊重他人的传统美德。

    就比如说李序门口那头驴,下了雨,李二衡把驴栓到了李序门口,然后驴跑进了李序的屋子,李序尊重它拉磨拉犁拉老了可以做成驴肉火烧而没有把其赶出去。

    等那毛驴吃完了地上的秸秆,李序才“客客气气”地把它拉了出去。

    又经过了一次强化,李序坐在床上打算接着学习玉简的炼丹知识,在夜晚又神情专注地失去了对时间的把握。

    日子一天天过去,李章树跟着跑趟的队伍去了老虎林另一头的柳阁镇,而二衡的医馆同一天开张,以便捷的路程,高超的医术很快在附近打出了名气。

    打出了名气的二衡吸引了不少婶子姑姑来说媒,甚至有的拉上了自己家的姑娘,更有甚者牵扯到了李序,吓得李序直接拉着毛驴去山林里找药材去了。

    医馆并没有建新房子,只是在二衡的屋子里砌了道墙,另开了一个隔间。最幸福的还要数那毛驴,有了自己遮风挡雨的地方。

    道地是中医学上成特产药材的产地,道地药材可以说是同种类最优质的药材,而老虎林则是何首乌的道地。

    李序这几天找到了不少药材,除了何首乌外还找到了不少其他药材,甚至还采了一筐子成熟的野果。

    李序为了逃避李家村的姑姑婶婶的千言万语,在林子中完成自己的强化,估摸着时间差不多了才回去。

    治病抓药用的药材几乎都是干的,而炼丹要用的药材一般都是新鲜的最好,李序把比土豆还马铃薯的何首乌一股子都给了二衡去处理。

    剩下的其他药材李序又都种了起来,只保持其活着,因为李序炼制一些简单的丹药要用到这些。

    在这个世界生活了一个多月的李序后知后觉的发现这就是一个与古中国文化相似的世界,甚至可以说一模一样。当然,也仅限于民间,修炼门派的门人弟子的世界观与文化可能会与世俗隔开。

    马上就是八月十五了,医馆的说媒的人才少了起来,都去忙活自家的琐事,准备庆祝节日以及走亲戚的东西。

    团圆是中秋的代名词,可是在李家村里流传着这样一句歌谣:十五的月亮十六圆,爸爸回来就团圆。

    李二衡的修炼也接近尾声,在医馆经营的这些日子,李序已经把炼丹的玉简领悟完全。还尝试着用炒锅来炒出丹药,但是刨去除杂不说,火候的把握就难到了李序,忽大忽小的火焰,时而变强,又时而变弱,炒出的丹药连驴都不吃。

    李序心里不停的抱怨为什么玉简里记录的都是用灵气炼丹。想到李二衡马上能修练出灵气,李序心中盘算着把半仙洞府的记录医药的玉简给二衡。

    李序自创的炒丹之法并不是空穴来风,按照理论猜测李序也就面对了两个难题,也就是之前说过的除杂与火候的控制。

    除杂的手法都是有灵气之后才能用的,李序想来想去想到了用晒干的药材代替新鲜的,找不到煤炭火候只能用木炭来解决。

    李序按照思路真的炼(炒)出了丹药,看这大小不一的药丸子。李序又熟练地把药丸子弄碎了掺进了毛驴的草料里。但是这次的丹药是疗伤用的,没有灵气的止血丹。

    李序不敢在驴身上划一个口子来试探效果,只好在医馆等待着机会。

    李序没都想到就几天就等到了这个机会,李二衡从镇上去进龙骨等药材,来的时候竟然捡了一个浑身是血的老头。

    面对这个老头不断渗血的病况,二衡的针灸止血,药材止血都不起作用,李序用着死马当活马医的理由说服了二衡,给他喂了最近用年份不低的何首乌为主药炼出来的补肾止血长发丹。

    没想到李序的丹药真的起了效果,那人过了一会儿就咳嗽起来,还吐出了不少二衡喂进去的汤药。

    那人清醒过来只道了一声谢,吞几颗丹药,就在大炕上盘坐起来,在而人的注视下逼出了几根长针。

    那几根针掉在地上扭曲了几下,化成了紫黑色的气体,消散的无影无踪。

    逼出了几根针的老头,晃了几下,又昏了过去。

    李序和二衡对视,这家伙是个修练的人呀。

    李序顿时心虚了起来,因为他突然想到同样吃了何首乌炼出来的止血丹而变秃的毛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