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盗墓之麒麟镇凶 » 第四十三章 李春来

第四十三章 李春来

    这一天,老胡拿着一把破扇子斜着看了一眼古玩街的一个老汉,老汉看上去大概三四十岁,身穿农村的衣服,脸色紫红紫红的,带着一个蓝色的帽子。

    老胡回头看了一眼我道:“辰爷,你看那个老汉,我盯着他好几天了,这老汉拿着个破包抱的的紧紧的,在潘家园转悠好几天了,一脸谨慎的样子,生怕被骗了,看打扮应该是陕西那边来的,陕西那边古墓无数,应该是个土夫子,估计应该是有货要出,咱们去逗逗去?”

    我一看就乐了,这不李春来么!看来这趟龙岭之行要开始了啊!

    这半年来,我除了黄金和珍宝外,那点积蓄都用的差不多了,老胡他们两个的钱也花的差不多了,所以也是时候补充资金了。

    我一边摸着黑子一边看着黑子,黑子现在可威猛了,一米四多的身高,两百多斤,看上去就令人生畏,不过潘家园的人都认识黑子,也不害怕,黑子脖子上挂着军犬的牌子,即便陌生人也不敢打它的主意。黑龙驹也越大越威武了,只不过一直没有它的用武之地。

    至于另外的两个狗子,老胡的叫大黑,胖子的叫小,现在一个个也都想到了七八十公分,现在两个狗子已经代替黑子每天巡视潘家园了。

    潘家园的人甚至警察也都认识它们,也感谢它们,因为自从我们来了这里后,潘家园没丢过一件东西。

    有一次黑子发现了外地小偷,不知道潘家园的情况,它本来以为透了东西就跑,可是他并不知道,他早就被黑子盯上了,黑子毫不犹豫的扑倒了小偷,咬着小偷的脖领子就碰到了派出所。

    这一次之后,彻底打响了黑子的名声,在哪以后,黑子每天溜达一圈回来,肚子都是饱饱的。

    我一合计,反正也没啥,所以就道:“走吧,我们一起去

    老胡给了胖子一个颜色就走了过去。

    另外一边,我们三人和李春来相谈甚欢,最后勾肩搭背的去了不远处一家火锅店。

    火锅上来了,老胡叫了一盘羊肉和一些青菜。

    胖子一下子把羊肉倒在锅里。

    李春来看的直流口水啊!他都不记得自己多长时间没吃过肉了。

    胖子又要了四瓶啤酒,三人喝了一杯,我就道:“春来老哥是吧!我看你在潘家园转悠好几天了,是不是有货要出手啊?”

    李春来没有说话,眼睛直勾勾的盯着锅里翻滚的羊肉,喉咙还一动一动的。

    老胡看到一片差不多熟了,就给李春来夹了一片,然后他就和胖子一片一片的吃。

    李春来好像是没吃过火锅,那手法哪有我们块啊,一共没吃两片,就被我们吃光了。

    剩下最后一片的时候,李春来刚夹到,老胡就敬了他一杯酒。李春来无奈,只能放下肉和老胡喝酒。

    而我就在李春来的眼神下一口吃了剩下的羊肉。

    老胡擦了擦嘴道:“春来老哥,你看我们是不是该看看东西了?”

    李春来一看肉没有了,不免有些失望,不过他知道自己干什么来了,主要是寻找买家,所以就小心的拿起破包,李春来左右看了看,小声说:“饿有只鞋,你们能给多少钱?”

    老胡一听气得够呛,你那破鞋还想卖钱,他娘的倒帖钱恐怕都没人愿意要,不说随即一想,这里边可能不是这么简单的,便耐着性子问:“什么鞋?谁的鞋?”

    我知道这东西应该值点钱,不过这货家里还有一箱子呢!回头全弄来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于是我就温和道:“春来老哥,我呢是知道古董店的老板,一定给你一个满意的价钱。”

    李春来见我为人比较和善,还是老板,所以胆子也大了一点,便把皮包拉开一条细缝,让我往里边看,老胡和胖子抻着脖子一瞧,李春来的破皮包里有只古代三寸金莲穿的绣花鞋。

    李春来没等我们三个细看,就赶紧把破皮包拉上了,就好象我们多看一眼,那只鞋就飞了似的。

    老胡:“我说您至于吗,您拿出来让我看看,我还没看清楚呢,这鞋您从哪弄来的?”

    李春来说:“老板,你想要就说个价钱,别的就甚也别管勒。”

    我无奈道:“春来老哥,您得让我拿到手里瞧瞧啊,不瞧清楚了怎么开价?”

    李春来好几天没正经吃过饭了,所以捂着肚,一脸为难的看着我们。

    我见状也无可奈何,有要了两盘羊肉,惟有苦笑,推了推他的胳膊说:“别着急,一会老板娘就给咱们端进来,您这只鞋要是能卖个好价钱,天天吃整个肉也没问题了。”

    李春来被我一推才回过神来,听了我的话,连连摇头:“不行不行,等换了钱,还要娶个婆姨生娃。”

    老胡接过话笑道:“您还没娶媳妇儿呢?我也没娶,娶媳妇儿着什么急啊,等你有钱了可以娶个米脂的婆姨,你们那边不是说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吗,您跟我说说这米脂的婆姨好在哪呢?”

    李春来对老胡的印象也不错,已经不象先前那么拘束,听老胡问起,便回答说:“哎,那米脂的婆姨,就似是那红格盈盈的窗花花,要是能娶上个米脂的婆姨,就甚个都妥勒。”

    说话间,老板娘就把羊肉端了上来,又拿进来两瓶啤酒,李春来顾不上再说话,就把所有的肉都下到了锅里。

    我一看冲他这架式,这二斤肉不见得够,赶紧又让老板娘再上二斤,随后给李春来面前的小碟里放了些麻酱,对他说:“春来老哥,这火锅得配合麻酱吃,再喝点啤酒。”

    一会后,李春来嘴里塞了好几口肉,只顾着埋头吃喝,不再说话了,二人等他吃的差不多了,这才和他谈那只绣鞋的事。

    李春来这时候对我们已经非常信任了,从破皮包里取出那只绣鞋让我们看。

    这一段时间,我没少接触古董明器,已经算是半个行家了,把绣鞋拿在手中观看,这只鞋前边不足一握,前端尖得象是笋尖,绿缎子打底儿,上边用蓝金红三色丝线绣着牡丹花,檀香木的鞋底,中间有夹层,里边可以装香料。

    从外观及绣花图案上看是明代的东西,陕西女人裹小脚的不多,如果有也多半是大户人家,所以这鞋的工艺相当讲究。

    我问李春来这鞋从何而来,李春来也不隐瞒,一五一十的说了一遍:

    他们那个地方,十年九旱,而且今年赶上了大旱,天上一个雨星子也没有,村民们逼的没招了就想了就偷着点歪歪道儿。

    “打旱骨桩”民间又称为打旱魃,解放前中原地区多有人用,河南、山东、陕西几省的偏远地区,都有这种习俗。

    李春来他们村里为了求雨,什么招都用遍了,村里有个会算卦的瞎子,瞎子说这就是旱魃闹的,必须打了旱魃才会下雨。

    大伙就问他哪有旱魃,瞎子算了半天,也没算出来,这时候有个放羊的娃子说他放羊的时候,在村东头早就荒废的坟地里,看见一个全身绿色的小孩,跑进了一口无主的棺材,那棺材也不知道是哪家的,村里早就没人往那片坟地葬人了,而且这口破棺材不知为什么,至今还没入土。

    会算卦的瞎子一听,就一口咬定旱魃就躲在这口棺材里,村民们一商议,就准备动手把棺材打开,看看究竟有没有什么旱魃。

    村长一听不同意,说这瞎子是胡说八道,瞎子也来脾气了,跟村长打了赌,要是在那口无主破棺中找不到旱魃,以后就让瞎子的儿子给村长家放一年的羊。

    结果村民们就一齐到了东边的荒坟,没有一个人说的出这口棺材是哪来的,这片坟地也很少有人来,既然是无名无主的,那就免去了许多周折,大伙说干就干,动手把棺材盖子就给揭开了。

    棺材盖一打开,只闻见一股腥臭,如同大堆的臭鱼在太阳底下暴晒之后产生的气味,要多难闻就有多难闻。

    有几个胆大的和那不怕死的,捏着鼻子,凑都跟前,再一看里边都吓了一跳,棺中躺着一具女尸,身上的衣服首饰保存得非常完好,都跟新的一样,但是看那穿戴,都绝非近代所有,这是具古尸。

    服饰虽然完好如新,但是尸体已经干憋,肌肉皮肤象枯树皮一样。

    就在女尸的头顶,蹲着一只全身长满绿毛的小怪物,赤身裸体,只有七寸多长,而且这绿毛小猴还活着,正蜷缩成一团睡觉。

    瞎子听了村民们说的情形之后,一口咬定,这绿毛的小妖怪就是旱魃,必须马上打死它,然后拿鞭子抽,而且一定要快,否则一到晚上它就跑得没影了,再想找可就难了。

    有几个胆子大的村民,把那只遍体绿毛的小怪物捉到棺外,用锤子砸死,然后再用鞭子抽打,奇怪的是这只怪物也不流血,一挨鞭子,它身上冒出许多黑气,最后抽打得烂了,再也没有黑气冒出,这才一把火把它烧成了灰烬。

    这时天色已暮,村民们问瞎子那棺中的女尸如何处置?瞎子说要是留着早晚必为祸患,趁早让人一起烧了才好,里面的东西谁都不要拿。

    开始众人还有些犹豫,毕竟这棺中的尸体不是近代的,又有许多金银饰品,烧了岂不可惜。

    正在村民们还在犹豫不决之时,天上乌云渐浓,隐隐有雷声传出,看来很快就要下大雨了,大伙欢呼雀跃,对瞎子说的话也从将信将疑,变成了奉若神明。

    瞎子既然说必须把棺材烧掉,那就必须烧掉,最后村长决定让李春来留下点火烧棺,李春来是个窝囊人,平时村长让干什么就干什么,这时候虽然害怕,但只好硬着头皮留下来。

    为了赶在下雨之前把棺材烧掉,他匆匆忙忙的抱来几捆干柴,胡乱堆在棺材下边,点上一把火,烧了起来。

    李春来蹲在旁边盯着,他是条穷光棍,都快四十了还没钱娶婆姨,这时候想着棺木里的金银,忍不住有些心动,可惜刚才没敢拿,现在火已经烧起来了,想拿也拿不到了,烧糊了不知道还值不值钱。

    李春来正在感到无比的惋惜,忽然白光闪动,天空中接连打了三四个炸雷,大雨倾盆而下,立时把烧了一半的火焰浇灭了。

    以当时的行市来看,这种明代包括清代早期的小脚绣花鞋,在很多民俗爱好者以及搞收藏的玩家眼中,是件不错的玩意儿,而且市面上保存完好的虽然不少,但几乎都是民国晚清时期的。

    我知道这货家里可是有一大箱子呢!加上还要去龙岭迷窟,干脆都收了,于是问:“春来老哥能不能把另一只也搞来,这一只显得有点单,古玩行讲的就是个全,东西越是成套的完整的越值钱,有时一件两件的不起眼,要是能凑齐全套,价钱就能折着跟头往上涨。”

    李春来面露难色,另一只绣鞋早不知道哪去了,就这一只还掖着藏着才拿到京城来的。

    老胡眼睛一转道:“这么着吧,我呢,跟您交个实底,我对农民兄弟特别有好感,当年我爹就是为了中国农民翻身得解放,才毅然放弃学业投入革命事业的,他老人家干了一辈子革命工作,咳咳,咱就不提他了,就连中国革命都是走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才取得了最后的胜利,所以我可以拍着胸口说,决不会看你是农村来的就蒙你,这只鞋在市面上卖好了,能卖六七百,再多就不容易了,老哥您要是愿意,这只鞋六百我收了,就算咱交个朋友,以后您还有什么好玩意儿,就直接拿我这来,怎么样?”

    李春来吃惊的说:“啥?六百?没听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