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花木春秋 » 第五篇 迈氏非洲天门冬:株如狐尾洋武竹

第五篇 迈氏非洲天门冬:株如狐尾洋武竹

    2019年春,在华南植物园见到一种天门冬属植物,它小枝密布,枝叶菁翠,株株蓬松如狐尾,摆于风中,不由让人想起九尾狐仙,真是太可爱了。

    它的学名叫Asparagusdensifloruscv.Myers,是百合科天门冬属植物非洲天门冬的一个栽培品种。它中文名字五花八门,也不知哪个更权威,我权且选用中国植物图像库使用的名字——迈氏非洲天门冬。

    “迈氏”应是Myers的音译,意为“(姓氏)迈尔斯”。“非洲”是指它的原产地。它原产于非洲南部。“天门冬”表示它是天门冬属的植物。

    天门冬属的代表性植物是中国的本土植物“天门冬”,它从河北、山西、陕西、甘肃等省的南部至华东、中南、西南各省区都有分布。生于海拔1750米以下的山坡、路旁、疏林下,山谷或荒地上。也见于朝鲜、日本、老挝和越南。

    中国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神农本草经》收载了天门冬。“天门冬”这个名字就出自《神农本草经》。关于“天门冬”名字的由来及含义,众说纷纭,李时珍的说法是“草之茂者为虋,俗作门。此草蔓茂,而功同麦门冬,故曰天门冬,或曰天棘。”

    最早收载非洲天门冬的是1978年出版的《中国植物志》第15卷。书中就提到了迈氏非洲天门冬:“D.C.Huttleston(Baileya17:59.1970)把本种的栽培品种分为cv.‘Sprengeri’和cv.‘Myers’。按照他的见解,前者叶状枝长1.5-3.5厘米,宽1-2毫米,茎上鳞片状叶的基部具长5毫米的刺,后者叶状枝长1厘米,宽约1毫米,鳞片状叶基部近无刺。我国常见的栽培品种应为前者。”

    书中提到的我国常见栽培品种Asparagusdensifloruscv.Sprengeri,在中国植物图像库中的中文名称为“具刺非洲天门冬”。名副其实,它的茎上确有长而硬的刺。但这不是它与中国本土天门冬的区别,中国的天门冬也有这种刺。非洲天门冬与中国天门冬的明显区别有两点,一是前者开花密集,总状花序上有十几朵花,而后者的花腋生,只有一两朵;二是前者叶子是直的,而后者的叶子弯曲似镰。

    关于非洲天门冬传入中国的时间,未能找到相关记载。但华南植物园标本馆保存有采集于1929年的非洲天门冬标本(采集人:麦学榜。采集时间:1929年10月14日。采集地点:中国GD省)。这说明其传入中国的时间较之收载到书籍中的时间要早得多。

    该标本馆还保存有采集于1930年的文竹标本(采集人:刘卓斌。采集时间:1930年12月11日。采集地点:中国GD省)。文竹也是原产于非洲南部的天门冬属植物,因文雅如竹,故名。猜测它因得到文人雅士青睐,才风头日盛,最终引起了植物学家的重视。1937年出版的《中国植物图鉴》,就收载了文竹,所用中文名称即“文竹”,并注明了它是俗名。

    非洲天门冬也有个类似的俗名——武竹。非洲天门冬是半灌木,并不威猛,但与同类文竹一比,就显得豪放、张扬了。大概因为有了文竹的陪衬,它才有了这么霸气的名字。别看它有个霸气的名字,却难入植物学家的法眼,一沉寂就是50年,直到被《中国植物志》第15卷直接收载,才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之后它逐渐在书籍中露脸,但多为养花的书籍。不过养花人喜欢“武竹”这个名字,多用“武竹”称呼非洲天门冬。

    因迈氏非洲天门冬的植株状如狐尾,民间也称它为“狐尾武竹”(此名也可能来自台湾)。也有人土洋结合,称它为“狐尾密花武竹”(种加名densiflorus意为“密花”)、“狐尾非洲天门冬”、“狐尾天门冬”。另外,还有养花的书籍称它为“悦景山草”、“天冬草”,不知由来。

    《杨氏园艺植物大名典》说Asparagusdensiflorus(kunth)Jessopcv.‘Myers’于1969年由澳洲引入台湾。中名为美伯花天冬(美伯氏密花天门冬之缩称),别名狐尾武竹。狐尾武竹之名出自《台湾外来观赏植物名录》。

    中国大陆何时开始栽培迈氏非洲天门冬,不详。1990年出版的教人养花的书籍《观叶花卉》(作者姬君兆、黄玲燕)收载Asparagusdensifloruscv“Myers”,名字为狐尾天门冬,别名狐尾武竹。由此推测,应该在1990年之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