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花木春秋 » 第三十一篇 花椒 | 震颤你的味蕾

第三十一篇 花椒 | 震颤你的味蕾

    小时候吃到炒菜里的花椒,感觉又麻又苦,会马上吐掉。虽然腻歪,可从没给母亲提过抗议,怕母亲骂我“事多”。

    我曾旁敲侧击地问过母亲,炒菜为什么要放花椒。父亲抢着回答,说可以提香,对一些有特殊味道的菜,如萝卜、豆芽菜之类,还能遮掩邪味儿。

    母亲补充说,拌羊肉馅也要放花椒水。对此事我是知道的,因为从七八岁起,母亲就经常让我剁馅。剁羊肉时她会提前煮好一碗花椒水,让我边剁边往里加。母亲说,这么剁的羊肉馅香而不柴,包出饺子一咬一兜油。

    大概为了让我见识花椒的神奇,父亲还做了一次椒盐烧饼。制作花椒盐的方法看上去很简单,把花椒炒至变黄飘香,再擀成粉末,加上擀成面儿的盐就行了(小时候家里吃大粒盐)。父亲烙烧饼没有烧饼铺那个“烤”的过程,就是一直在铸铁铛上烙。虽是家做,但口感还不错,尤其是那椒盐的香味,非常诱人。

    由此,我对母亲炒菜放花椒,多了一份理解。不过我长大后自己炒菜时,还是不放花椒,只有在炒萝卜丝、豆芽菜之类的时候才放,但还要在放菜前把炸好的花椒捞干净。

    我对花椒的反感,不在于香,而在于“麻”,总觉得太过于刺激,当然,吃麻婆豆腐时除外。

    有时我会想,小小的花椒怎么会有那么大的“麻”劲儿呢?后来看到一个资料说,2014年的英国皇家学会会刊B辑(该学会发表生命科学研究成果的旗舰杂志)的一篇文章揭示了这个秘密:花椒果皮中的一种物质——山椒酰胺(hydroxy-α-sanshool),会激活皮肤下感受震动的神经纤维。因此,花椒所带来的的“麻”感其实是真实的震颤感觉——具体地说,是中等频率、大约30~50赫兹的震颤。

    该资料还说,花椒这么进化,是为了防止动物来吃。可花椒没有想到,有一种叫“人”的动物与其它动物口感不同,就喜欢这种“震颤”,偏要把它们当食物。当然,也有个别例外的,如我。我为什么会像动物一样怕花椒呢?难道进化得不够?

    还有资料说,我们的老祖宗早就发现并开始利用花椒。《中原文物》1991年第一期刊登的《固始县葛藤山六号商代墓发掘简报》就提到,墓中“发现有花椒数十粒”,并配发了出土花椒的照片。这说明商代时花椒就已走进了人们的生活。

    一般认为,花椒最初主要用于祭祀。东汉王逸在《楚辞章句》中说:“椒,香物,所以降神也。”

    古人祭祀时,除了直接供奉花椒,还供奉椒酒。《诗•周颂•载芟》就提到:“有椒其馨,胡考之宁。”《诗•周颂•载芟》是周代祈社稷求丰年的祭歌,从歌词看,周代时人们就已经用花椒制作椒酒用于祭祀了。战国时期的大诗人屈原在祭祀东皇太一的《九歌•东皇太一》中写道:“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也是例证。

    大约到了汉魏之后,椒酒不再由神灵独享,凡人当了长辈也有喝的资格。成书于东汉的《四时月令•正月》记载了晚辈敬长辈椒酒的情形,“及祀日,进酒降神毕,乃室家尊卑,无小无大,以次列坐于先祖之前。子、妇、孙、曾,各上椒酒于家长,称觞举寿,欣欣如也。”

    人们也用花椒来治病。马王堆一号汉墓中的帛书《养生方》的药物中就列有花椒。《神农本草经》更明确记载了花椒(以秦椒、蜀椒分列两条)的功效:“秦椒,味辛,温。主风邪气,温中除寒痹,坚齿发,明目。久服身轻,好颜色,耐老增年,通神。”

    后来,花椒也用于烹调。成书于北魏末年的《齐民要术》就明确记载了在食物加工中使用花椒:“作五味脯法……细切葱白,捣令熟,椒、姜、橘皮,皆末之,以浸脯,手揉令彻。”

    花椒在民间也有很多用途,我奶奶就掌握了不少花椒偏方。大概在我五六岁的时候,闹牙疼,奶奶说,没事,咬上粒花椒就好了。我试了一下,虽不能让疼痛完全消失,但牙一麻,痛感还真的减轻了不少。奶奶还用花椒防虫,她用纱布包了花椒,放到面袋、米袋当中,米面还真的不爱招虫。奶奶还说,用加了花椒的热水洗脚能预防感冒,可她只是说说,并没有要求大家这么做,她可能也觉得这太过奢侈了。

    2010年夏天,我去BJ十渡旅游,吃到了旅店给做的炸花椒叶,又脆又香。老板说很好加工,摘嫩花椒叶洗净,裹上加了淀粉和盐的鸡蛋液,在油锅一炸就好。花椒的这个用途是我以前不知道的。

    对于花椒,民间还有一些稀奇古怪的说法,比如能驱鬼辟邪,放入棺木中能保佑逝者平安,放入酒中能扶正祛邪,如古人过年时喝的屠苏酒就放了花椒。

    我还听到过一种说法,在树干上打孔,孔中塞上花椒,树就会死掉。我觉得没有道理,可言者凿凿。

    还听说,身边种了花椒树就容易掉头发,什么道理?没人说得清。

    我虽一直吃花椒,可五十多岁前竟然没有见过花椒树,为什么?因为保定的杂院不住这种东西。据说是因为不吉利,会造成家庭不和。理由呢?因为它浑身是刺。我觉得这可能是借口,就是不想让人在院里种。保定的杂院一般都小,而住户颇多,孩子一大群,有棵浑身带刺的东西肯定不安全。

    直到2007年,我随女儿住到了BJ的和谐家园小区,才见识了花椒树。在一区的东南角有住户喜欢栽花种草,我散步会去那边看一看。无意间我在那儿发现了一种树,浑身带刺,枝上密密麻麻地结着绿色球状小果,果上带有深色小斑点。猜测是花椒,但不敢确认。后来小果变红,开裂,吐出黑亮的种子,我确认它就是花椒树,那干裂的果皮,就是花椒,黑色的种子是中药椒目。

    隔年,我还看到了它的很小的花,花被片像莲座一般托着带柱头的花蕊,上有细丝,还有苍蝇在上面采蜜。只是傻傻分不清哪是雄花,哪是雌花。它的花为黄绿色,上面像粘满蛛丝,显得黏而脏,我觉得无观赏价值可言。倒是果实红亮如珠,缀在绿丛,更为中看。

    花椒的果实结得很多,如人之多子,闻一多说花椒因此有了生育和“多子”的象征意义。他在《风诗类钞》中对《诗经•椒聊》注释时说:“‘椒聊之实,蕃衍盈升’是说一嘟噜花椒子儿,蕃衍起来,可以满一升。椒类多子,所以古人常用来比女人。椒类中有一种结实聚生成房的,一房椒叫作椒房。汉朝人借‘椒房’这个名词来称呼他们皇后所住的房室,正取其多子的吉祥意义。”在对《诗经•东门之枌》中“视尔如荍,贻我握椒”一句注释时说:“‘我看你像一个花椒嘟噜一样,你定能给我一把花椒子儿,’意思是说你将来定能替我生许多子息。”据说四川的偏远地区至今还保留着婚礼时向新郎新娘扔花椒的古老习俗,以祝福他们多子多孙。

    关于“花椒”名字的由来,常见的说法是,“椒”指山颠,花椒生于山颠,故曰“椒”。其果皮开裂如花瓣,故曰“花椒”。而它的英文名字pricklyash,意译为“多刺的白蜡树”,看来英国人只注意了它身上的刺,没有注意它的果,可能他们不吃花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