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从吞噬星空开始走向最强 » 第一百九十一章 龙与塔

第一百九十一章 龙与塔

    龙塔星,顾名思义就是有龙又有塔。

    乘坐着用1000积分从虚拟宇宙公司订制的强化版E级战舰,从龙塔星的大气层往下飞行的途中,宁柏舟开始回忆起虚拟宇宙公司中公开的关于龙塔星的相关信息。

    龙塔星,碳氮比例接近4:1,是一座与地球的环境极为相似的生命星球,唯一差别较大的可能是陆地与海洋的比例,以及其具体的体积。

    在龙塔星中,陆地于海洋的面积占比基本维持1:1不变,它的体积也类似一颗成熟的恒星大概在地球的200万倍。

    环境的相似造就了生态位上的同调,龙塔星在漫长的生物演变过程中逐渐的确定了以碳基生物为主的生物进化链,当然因为龙塔星所处的“太初秘境”宇宙环境中所覆盖的高浓度宇宙能量,龙塔星在演变的途中中依然形成和很多奇特的诸如熔岩炼狱、雷泽、黑暗深渊等等能量地界,这些特殊的地界也偶尔诞生出强大的能量生灵。

    不过这些能量生灵中绝大多数的种类本身并不具备个体繁衍的能力,所以相比起数量稀少的能量生灵,碳基生物中的血肉类生物以及植物类生物才是龙塔星上真正的主宰。

    其中与地球的演变类似,血肉类生物的进化的速度总是要快于植物类生物,于是随着恐龙这一血肉类生物的诞生,龙族成为了龙塔星上真正的霸主!

    龙族在宇宙中并不是一个特指,也没有统一的所谓龙族的血脉,在宇宙中龙族就只是简单的对于恐龙、巨龙、神龙这些具有一定相同特征的“巨兽”的称呼。

    在龙塔星没有一场陨石撞击来导致龙族这一群体消逝,所以渐渐的拥有足够灵智的龙族开始慢慢的从个体发展朝着群体靠拢,于是龙塔星龙族文明慢慢的诞生了......

    但是宇宙之中每一个文明的诞生都是偶然之中的一种必然。

    时间长河的流淌之下,龙族文明的诞生是必然的,但是它的发展也是必然受限于自身的环境。

    而龙塔星身处太初秘境,能够被虚拟宇宙公司挑选为仅次于原始秘境的第二秘境,龙塔星空间中的弥散的宇宙能量浓度几乎已经完全雾化。龙塔星的一些能量留存能力较高环境几乎常年笼罩在宇宙能量雾气之中。

    更别提那些特殊能量环境了,每一处特殊能量环境都是因为自身环境对于宇宙能量存在特定属性的吸引力差异,从而使得环境中堆积的“混沌属性”的最为稳定的宇宙能量出现了属性上的偏向性。

    于是在环境与时间的推导下,堆积的宇宙能量属性愈加的失衡,偏向于宇宙能量内部混沌平和的力量越来越弱。终于在某一个结点,这团宇宙能量结合环境自发的衍变成了另一种特殊的能量,于是所有的宇宙能量开始转化,特殊能量环境就此诞生!

    这一切的一切都来源于龙塔星空间中几乎永不衰竭的宇宙能量,而作为一切能量的基础,宇宙能量自然能够替代“太阳”置于“地球”的位置。

    充沛的宇宙能量让龙塔星中的资源达到了一个令人发指的地步,即使在虚拟宇宙公司的干预下,龙塔星依然是凭借着自身一个星球的资源供养其起数位不朽龙族神灵的成长。

    当然龙塔星无法依靠自己内部的资源供养出宇宙尊者这一层级的强者,单靠个体自发领悟的话,从原始宇宙诞生直至原始宇宙破灭龙塔星其上的不朽能不能有一位完全领悟一门上级法则都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

    尊者从来就不是一个可以靠用时间硬磨磨出来的境界(其原理自然就是本源之间越来越大的排除性,再将自己的神力躯体转化为上级本源的法则神力之前,不朽级的神体修行本就是在不断地增强自身的神力密度。但是神力密度的增加也就使得自身与下级本源联系更加的紧密,自然地就更被上级本源排除),所以所有想要突破尊者级的龙族都选择了飞往天外寻求机缘。

    然后......

    御龙要塞之所以叫御龙要塞就是因为那座通天白塔的主人“御龙尊者”喜欢养龙,所有离开龙塔星的龙族都被御龙尊者养在了自己的白塔之中。

    不过能够供养数量不在少数的不朽级龙族以及可以说明了龙塔星环境之优渥,但是这种优渥却也是恰恰遏制了文明的发展。

    欲望才是文明发展的动力,身为龙塔星主宰的龙族其个体只要不想上进就完全可以凭借着族群与环境混吃等死数以千万年。

    而在宇宙中,越是强大的生命层次其繁衍能力就越低。

    能够在高浓度能量环境中生存的龙族其个体最弱也是恒星级生命层次,所以龙塔星上任何一支龙族族群的规模都不会太大。

    族群数目的稀少再一次的阻碍了龙族文明的发展,再加上各龙族支脉之间存在的较大个体在外表、体型等等方面的差异。

    所以虽然虚拟宇宙公司对龙塔星的所有龙族支脉统称为龙族,但事实上其中并没有出现一条“龙中之龙”统合星球上的所有龙族,然后形成大统一的思想。

    于是无数年来,龙族文明一直神奇的保持在最初始的部落阶段。

    当然既然存在部落的差异,它们之间的争锋自然不会缺席......

    依靠吸收各式金属强化肉身而极致于肉体的金属龙、肉体几乎完全虚化而极致于灵魂的幽灵龙、号称极致物理防御的盾甲龙......

    龙塔星最初始的时代是属于顶级龙族的血脉时代!

    但是文明即使发展的再慢它也是螺旋式进步的,一方笑罢我登场,最初的极致火花燃烧出绚烂光华之后,它的缺点也是展露无疑!

    极致于肉体的金属龙逐渐被倾向于肉体近战的雷龙淘汰......

    极致于灵魂的幽灵龙被倾向于灵魂方面的人龙淘汰......

    最初始的龙族血脉在相近的时代几乎不显,只有最初的金属龙由于肉体的特性使得它获得了宝贵的顺应环境的时间,于是金属龙放弃了其他所有的金属,专攻于“龙金”(龙塔星上诞生对应于地球‘黄金’的金属,‘龙金’是虚拟宇宙公司对其的命名),终于在血脉消亡之前将“龙金”的对应基因刻入传承基因之中,于是适应环境能力最强最全面的黄金龙再次登上龙塔星大舞台!

    顶级龙族血脉一度统治了龙塔星上亿纪元,直到其独特的“祭塔”文明体系出现!

    祭塔文明的起源来自于一支即将灭绝的龙族顶级血脉“极寒巨龙”。

    极寒巨龙与生活在同地界的冰雪螭龙交锋从未断绝,种族的崩溃就在一瞬之间。一次战争的失败,极寒巨龙几乎失去了部落中所有的年轻群体,只剩下一头年迈的界主老龙。

    即使冰雪螭龙部落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还处于舔舐伤口阶段顾虑到老龙的垂死挣扎未曾发动最后的灭族之战。

    但是这并不妨碍极寒巨龙部落的威势一落千丈,其麾下的附属龙族开始产生异心,于是在冰雪螭龙部落的推动下,极寒巨龙的附属龙族们开始发动叛乱。

    为了维持住局势的稳定,极寒巨龙仅剩的界主级老龙只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团灭其中一部落,并将其尸骨铸成“京观”(这是以前从未有过的行为,一般来说龙族之间的战争落败者只会成为食物,连骨头都被完整的吸收),以示效尤!

    起初这的确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冰雪螭龙一族没有任何表示的情况下,其他各族开始安定下来。

    但是谁也想不到,一座小小的“京观”居然会直接撼动龙塔星顶级血脉龙族维持了上百年的统治地位。

    随着“京观”上方一块鲜红的晶体浮出,龙塔星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

    那块晶体的诞生过程自然是全程被关注此处的各大势力发现,它也是第一时间就落到了极寒巨龙一族的手中。

    它的作用也是第一时间被极寒巨龙的那条界主老龙探知——增强血脉浓度!

    要知道龙族所谓的血脉主要就是体现在两方面:

    其一就是天赋秘法的强度。

    其二是对于相应本源的亲和度。

    而增强血脉浓度就是在增强这两方面,这对于每一条龙族个体来说都是全方位的提升。而在龙塔星上增强血脉浓度的资源就是最珍贵的资源!

    狂喜之下,极寒龙族的老龙仅仅的抱住着最后一根稻草来不及思考可能来带的种种后果,凭借着这块被其称之为“龙源”的晶体以及其诞生的机理朝外界的另一支顶级血脉种族求援。

    即使极寒龙族的老龙对于求援的势力要求了保密,但是秘密一旦被第二个人知晓那还叫做秘密吗?

    特别是“龙源”的获取方法还需要得到求证的情况下。

    于是“龙源”的信息得到扩散,极寒龙族的危机彻底的瓦解了,所有龙族支脉都在尝试各种方法获取龙源,龙塔星到处都开始了厮杀,龙塔星彻底的混乱了!

    再也没有任何势力关注衰退的极寒巨龙一脉。

    但是同时,顶级血脉龙族对于低等血脉龙族的压制禁锢也悄然的消失了!原本只能依靠撞大运才能获取的血脉提升资源此时获得了稳定的获取条件,低等血脉与顶级血脉之间的隔阂被抹平了。

    ......

    随着时间的流逝,龙塔星各势力对于“龙源”的研究愈发的明朗,“龙源”的效果被彻底的研究透彻——首先,龙源只会诞生于聚集的同种族龙类尸骨之中。

    其次,尸骨的质量以及堆放的形式也会极大的影响“龙源”的诞生。龙骨的生命层次越高诞生的龙源质量越好,而把尸骨搭建以“塔”的形式可以最大效率的提升“龙源”的凝聚时间。

    然后,龙骨身前的意志也有助于龙源的形成。研究表明,在死前自愿成为“祭塔”一部分的龙类尸骨其对于“龙源”的凝聚速度具有较大程度的提升,同时对于纯度也会有小幅度提升。

    最后,龙源对于血脉的提升是有一定限制的,其中龙族个体对于异种族龙骨凝聚的龙源在每一个生命层次只能吸收三枚(不可越级吸收),同种族无限制但是重复效果会逐渐减弱直至几近于无。

    于是龙塔星的“祭塔”文明进入高速成长阶段,祭塔开始铺满整座龙塔星大陆(居住于海底的龙族自然也有)!

    龙塔星的权利最高层开始从数目稀少的顶级血脉龙族交接到数目众多的低等血脉龙族!

    这就是龙塔星的大致发展情况,宁柏舟回忆完大致的信息后开始查阅虚拟宇宙公司的发布的任务:

    “任务一:获得一颗宇宙级龙源,成功可获得一万积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