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河朔儿女 » 第七章 迁都

第七章 迁都

    到了金章宗晚年,连年的自然灾害,给金国政权蒙受了巨大的财政负担。不仅如此,在金国北方,曾经臣服的众多游牧部落,看到金国财政赤子大增,黎民百姓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的大劫难,便蠢蠢欲动纷纷挑旗自立为王。

    比较大的部落是蒙古族的铁木真集团,铁木真为了施展宏观调控,实现远大抱负。他蓄心养智韬光养晦,广积人脉,与金国有二心的部落一一拉拢征服。

    时至今日,铁木真领导的蒙古联盟以及其他集团,势力日益壮大。在铁木真统一了蒙古大草原之后,便率兵南侵金国,不时制造麻烦,掠夺了大量的生产资料和物资资源。蒙古队伍越来越强悍,宛如大草原上空的雄鹰,遨游着苍茫世界。

    蒙古联盟的壮大,铁木真雄心勃勃,多次侵扰金国政权,铁蹄洪流席卷欧亚。

    金国这艘历史巨轮,在蒙古这股洪流猛烈撞击下,出现了摇曳。为了巩固金国政权,金章宗加紧了边防防御,挖壕沟,构筑堡垒。国家巨大的财政赤字,迫使政权通过不同渠道,盘剥民众,加剧了社会矛盾。

    曾经连年岁贡的南宋,看到金国政权出现国运衰落,便想联蒙灭金。金章宗终于明白了,南宋随着时机转变,以前摧眉折腰与自己联合灭掉辽国,如今却出尔反尔,联蒙灭掉大金,这种曾经的盟友不要也罢!

    南宋这种不失时机地结盟外援,达到自己收回失地的愿望又是多么地迫切,多次带着巨资面见蒙古首领,表达出联合灭金的重要性。为了彼此的利益,双方一拍即合。

    金章宗在内忧外患中积郁成疾,并于1208年12月29日驾崩。金章宗酷爱汉文化,他对俘获北宋库藏的典籍与藏品很感兴趣,对书法有着深厚的研究。

    金章宗没有后,其侄子(金世宗的一个儿子)完颜永济即位,是为卫绍王。仓促拥立的国主,优柔寡断,资质平庸,面对如狼似虎的蒙古大军,也是一筹莫展。抵抗,抵抗,是不二选择。蒙古的成吉思汗铁木真看到金国政权摇摇欲坠,便带头不再向金国称臣。

    俗话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卫绍王的软弱无能,助长了成吉思汗肆意践踏,进攻凌厉的蒙古军队很快占领金国的大片土地。打怕不如吓怕。本来就胆小,卫绍王在成吉思汗的威逼下,在位不到五年驾崩。

    1213年9月,金宣宗在非常时期即位。同年冬天,蒙古大军将燕京重重包围,这一次,成吉思汗采用围而不打,打而不围的战略战术,以此来拖垮金国。金宣宗见状,派遣使节多次向成吉思汗求和。经过艰苦卓绝的谈判,议和达成的条件:金国将卫绍王的女儿送给成吉思汗。嫁妆颇丰:马匹三千、绫罗绸缎三千件,还有珍珠玛瑙、金银财宝不计其数。

    这次燕京围困,充分暴露了金国军队的萎靡与不振,昔日彪悍与神勇已荡然无存。就好像一只斑斓猛虎步入暮年一样,体质下降,神志浑浊。作为历史河流中的大金,就像前浪一样被蒙古这股后浪用力推着……

    这时,河北、山东很多地方遭受到蒙古人、地痞流氓以及土匪的欺凌与剥削,当地民不聊生怨声载道。既然金国政府自顾不暇,怎么有能力保护黎民百姓呢?为了保家护园,他们自发组成了自卫团,强身健体练兵自保。就这样,群雄并起,各自为政。谁来侵犯我们,我们就给予还击。不管你是蒙古人还是官兵,谁找麻烦就打谁,不管他娘嫁给了谁。要是打不过人家,就归附过去,看见谁势力大就投降谁,与苟且偷安或墙头上的毛毛草---哪里有风就往哪里倒相似。

    蒙古人撤退了,地方武装尚属乌合之众,个顶个觉得自己是根葱,单打独斗成了一度的搅屎棍,弄得金国政府一头雾水莫衷一是。

    到了1214年5月,金宣宗面对国家困苦,看到盟友翻脸,尤其体会到切肤之痛的蒙古侵扰,深感惶恐与不安。为了加强国家政权的统治,与智囊团多次磋商,并期望达成一致意见:把金国政治中心从燕京迁到南京汴京。

    金宣宗潜意识里,认为燕京离蒙古距离有点近,虽说燕京城墙高大坚固,可面对日益强大的蒙古大军,攻破城池那是迟早的事情。一想到敌人铁蹄一而再再而三入侵金国,并掳掠了大量的战利品,屠杀了不少无辜黎民百姓。这次,成吉思汗纳卫绍王女儿为妃,明面上是退兵了,可狼走千里要吃肉,这一丛林法则是难以扭转。另一个需要面对的现实,就是国库入不敷出、匮乏的物资得不到保证,连吃饭都成了问题。为此,金宣宗以此为理由与众大臣商议迁都汴京事宜。汴京北临黄河,以此天堑可作为阻止蒙古人入侵的步伐。金宣宗一番肺腑之言,遭到了大多数群臣的反对。

    金国右丞相完颜承晖提出异议:“目前,蒙古主动与我朝缔结和约,概因燕京城防守坚固,敌人不好下手,迫不得已撤军。此次陛下遽议迁都,会为人家再次兴师动众造成口实,还会加速削弱我军的防御能力。”

    金宣宗闻言,沉吟不语。

    完颜承晖继言道:“陛下,倘若迁都既成事实,那么军民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惊扰,如此一来,燕京形势危如累卵,臣恳请陛下立即迁都商议。”

    左丞相单徒镒身体羸弱抱病在床,他听说朝廷打算迁都,便步履蹒跚来到金殿,泣血陈词道:“陛下,迁都与逃跑有什么区别呢?倘若如此,那将是陛下的威信丧尽,京城有陛下坐镇,军民能安下心来生活,一旦有战乱,他们定会誓死保家护国。臣以为,蒙古撤退后,我朝失陷城池多有收复,陛下应该把握机遇重振国威,励精图治才是!”

    金宣宗平时与大臣集思广益,乐于纳谏。可这次金宣宗一根筋较上劲来,对于众臣进谏,他一个也不接受。不仅如此,金宣宗振振有词:“朕虽然迁都,仍命太子守忠坐镇燕京,这与朕在不在不是一样吗?再者说来,君子不与小人斗,到了汴京,一者暂时避其锐气,二者凭借黄河天堑,养精蓄锐卷土重来,岂不是一举两得的事情?再者说来,汴京作为南京都城,只要国都不失,我大金王朝根基不倒。”

    金宣宗刚说完,就看见还有大臣进谏,便急不可耐道:“朕意已决,众卿勿多言!朕命完颜承晖为都元帅,穆延津忠为副帅,共同辅佐太子戍守燕京,剩下的诸位随朕择日前往南京。”言罢,一甩龙袖,一脸不悦地扬长离去。

    金宣宗带领庞大迁徙队伍,动用了三千多头骆驼三万多辆大车,满载着国库中的金银财宝以及历史典籍一路南下。

    南迁之时,金国气势相当沮丧,风萧萧,雨淋淋,官兵弓箭各在腰。辞别故国踏征程,行人夜不能寐心魂惊,行途仆仆风尘,饱经沧桑容颜,一路之上苦不堪言不可名状。行人心中时时回望燕京那个方向,一步一回头,泪水潸潸而下。他们不会忘记,上峰的指示精神:撤离中都,迂回作战,留下了太子完颜守忠镇守中都,将来还会凯旋。权臣术虎高琪跟着南迁,留下的守备工作由丞相完颜承晖负责。

    金国官军走了好多天,才抵达汴京。将军术虎高琪建议金宣宗把黄河以北的部队全部撤到黄河以南,派重兵固守南京汴京。金宣宗唯唯诺诺,他知道一旦失去地方防守,那么蒙古人就会轻而易举打到汴京城下。术虎高琪拍得胸脯子啪啪直响,向皇帝说:“陛下请放心,有臣在,蒙古人进来无异于难于上青天。”

    金宣宗哂笑道:“朕还不知道你那两下子,当年要是能打败蒙古人,你至于杀掉胡沙虎吗?”

    面对术虎高琪的飞扬跋扈,大家也是敢怒不敢言。就这样,金国布置在黄河以北地区的武装力量不得不靠拢汴京地区。金宣宗南迁都城,真可谓金国大势已去。在老家,辽东契丹人耶律刘戈起兵,拥趸十万,自称辽王,意欲恢复大辽帝国。黑水白山,天下辽东乃是女真族发源地。背井离乡,对于征战的女真将士而言,可谓惊心动魄缺憾连连。北望故土,怆然而涕下。

    “皇上呀!皇上,我们只好风雨同舟,誓死尽忠!”金国将士们的呼声响彻云霄。

    第二年,蒙古人果然食言。成吉思汗率领强大的蒙古军队再次穿越长城,直捣金国都城。蒙古主帅石抹明安率部攻打到中都城下,金国都元帅完颜承晖亲自领兵督战。面对牢不可破的中都城,蒙古人几次发起强攻,也奈何不得。

    金帅完颜承晖不仅是一名赫赫有名的军事家,还是一个满腹经纶之鸿儒。作为儒将,完颜承晖平时家里挂着北宋名臣司马光与苏东坡的画像,他把司马光视为老师,把苏东坡视作朋友,时时与君子为伍,不坠青云之志。面对敌人猛攻,完颜承晖固守待援以逸待劳。

    蒙古大汗铁木真命大帅木华黎带兵攻打辽西、辽东,从四面包抄中都城,截断金国运粮道路,围城打援,将燕京城孤立成了一个岛。妄图饿死困死金国抗蒙部队。

    偏偏紧急关头,金宣宗一道圣旨宣太子完颜守忠南迁,朝中文武大臣苦苦相劝,非常时期存亡之秋,不可夺其志减其锐。金宣宗依然故我并派出特使前往燕京城宣太子回南京议事。

    太子完颜守忠接到圣旨,喜出望外。看来,父亲爱护儿子,十指连心呀!其实,面对蒙古人大军压境铁壁合围,金太子早已吓破了胆,整日“炕战”,不敢登城楼巡视。为了不引起不必要麻烦,金太子完颜守忠将宫中一应细软珍玩搜罗一空,趁着夜色打开城门溜之乎也。至于跟丞相兼都元帅完颜承晖与将军穆延尽忠打招呼,连谈都不要谈。

    金主的这种做法,令两位戍守官心灰意冷有苦向谁言。

    蒙古人攻城日益猛烈,金国将士拼命抵抗,坚决打击侵略者!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城中军民粮食匮乏,不少战士也光荣牺牲了。

    丞相完颜承晖派出去求援的使臣一个多月了依然杳无音信。战火蔓延,碧血丹心。守将穆延尽忠发起了牢骚:“战争打到这种份上,没想到皇上釜底抽薪,让我们失去了主心骨,将太子完颜守忠接走,至于我们生死,却不闻不问或置之不理,作为臣民多寒心!要是再这么打下去,这不是明明让我们送死吗?右丞相,你说下一步怎么办?是退还是投降,给句痛快话。”

    完颜承晖目光炯炯,大义凛然道:“生是金国人,死做金国鬼,我们的女真民族的精神就是钢铁长城,战场在哪里,我们就出现在哪里,决不能给民族精神抹黑,我们是永远打不垮的革命队伍!”

    穆延尽忠闻言,不禁汗淋淋冷涔涔。

    完颜承晖朝盼暮想的增援部队迟迟不见踪影,其实,援军已被蒙古人截杀,粮食也被敌人截获。

    原来,完颜承晖发出的求援密报送达南京后,金宣宗阅罢立即派遣御史中丞李英领兵十万火速增援燕京。孰料,李英行军途中依然不遵戒规,嗜酒如命,贻误战机。金军一触即溃,被蒙古人打得落花流水,领军人物李英被蒙古大汗铁木真手下捉杀并枭首示众。

    铁木真派人带着劝降书与李英首级来到燕京城下,要守将转呈都元帅完颜承晖。劝降书中写着:“燕京乃人间天堂,倘若毁于战火,实为天大憾事。希冀完颜丞相顺应民意,审时度势,献城投降,仍不失王侯之位,且揽燕京军民生命攸关于既倒。如今援军主帅李英已死,燕京城外无救兵内无粮草,已被蒙军重重包围,可谓插翅难逃。望丞相识时务者为俊杰,否则,城毁人亡堕入深渊。”

    完颜承晖手里掂着劝降书,威严地对众将军说:“你们看看下一步怎么办?”诸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黯然神伤,不知所云。完颜承晖看到诸将目瞪口呆,便断喝道:“本帅誓与城池共存亡,以报皇恩浩荡,托国之责。穆延将军,你认为怎么样呢?”

    将军穆延尽忠严肃地回答道:“头可断,血可流,屈膝媚眼蒙古鞑子,那是痴心妄想!”

    完颜承晖试探问:“既然如此,将军有什么打算呢?”

    穆延尽忠轻声道:“目前看来,我军只有杀出重围,觅得生机。丢下城池不可惜,保全性命至上为是。”

    完颜承晖步步紧逼道:“你打算当逃兵?!”

    穆延尽忠反唇道:“难不成大帅可保燕京城不破?”

    完颜承晖听罢,高声说道:“城在人在,城亡人亡,生为大金人臣,岂能贪生怕死!”

    穆延尽忠翻着白眼珠子,心里的话:你死也是白死。

    完颜承晖对着众将士,声若惊雷道:“诸将士有愿意与本帅共赴国难者,请随本帅到城头督战!”

    金军与蒙古人鏖战之夜,完颜承晖在昏黄灯光下,给金宣宗写下了奏折。其中,完颜承晖一一列举了术虎高琪弄权误国之罪行,恳请陛下以此为戒,举贤人,远小人,养精蓄锐,卧薪尝胆,重振国威。末了,他向陛下谢罪,说自己没有守住燕京,有负陛下重托,失职之罪,万死莫赎。

    写毕,完颜承晖派心腹并嘱托想方设法将奏折转呈陛下。心腹含泪施礼辞别。

    这时,蒙古人攻破燕京城,金军将士浴血奋战勇往直前,双方死尸交叠成墙。完颜承晖大吼一声,持剑杀入敌群,敌人碰上非死即伤,一片又一片,终因体力竭尽,遂自杀身亡壮烈殉国。

    至此,燕京城彻底陷落。此时,西望恒山寂寥,残阳如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