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河朔儿女 » 第十二章 忠于职守

第十二章 忠于职守

    蒙古大军乘胜追击,其势如暴风骤雨席卷南下。

    面对强虏入侵,金国将军武仙组织地方武装势力,以及团结民族情感共鸣的汉族军阀,他们遥相呼应休戚与共。金宣宗下诏奉武仙为威州刺史。1217年,武仙派出侦察兵纠察替敌国卖力的奸臣。在风雨飘摇的岁月里,金国将军石海投降蒙古,并甘心做起了走狗。武仙审时度势,他终于瞅准一个机会,亲率金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入叛军石海大营,亲手斩杀了这个叛臣。

    从而权知真定府事,三年后为知真定府事兼经略使,遥领中京留守,权元帅右都监。

    金宣宗册封河北、山东、山西等地势力较大的地方官吏和武装首领之时,武仙昭然列为恒山公。他管辖中山府和真定府、沃州、冀州、威州、平定州等多处战略要地,故而他在九公之中势力最强盛。

    不久,金国增兵助援名将武仙,治中将军李全与武仙达成战略同盟。

    当时,蒙古将军董俊自从上次在曲阳大败武仙并屯兵此地。他见武仙率领精兵强将前来挑战,遂采取伤十指莫若断其一指的军事思想,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

    斯时,杀声阵阵,刀光剑影,双方混战一起。平时,董俊对战士们训练有素,时时叮嘱勇士们爱护老百姓,不糟蹋不毁坏农田作物,不添麻烦。董俊部所到之处,老百姓夹道欢迎,肩挑手提慰问品:红枣、雪梨、鸭梨、热水、米粥以及干粮等。

    这次金蒙两军展开角逐,从早晨厮杀到夕阳掉进山里,各有胜负,互不退却。随着蒙军的增援,金军锐气呈现劣势。血肉横飞,身首异处者屡见不鲜,死尸堆积如山。

    金将武仙看到惊心动魄的幕幕场景:抛下头颅比比皆是,流出热血宛如西下的残阳,哀怨的鸟鸣声,不时在暮色的天空里回响。

    公元1220年8月,武仙看金国大势已去,深感穷途末路,遂决定投降蒙古。此举被成吉思汗赐为河北西路兵马副将。

    将军董俊率领的蒙古军几经蜿蜒跌宕终于大获全胜。蒙古大元帅木华黎承制授董俊龙虎卫上将军、行元帅府事,驻藁城。

    期间,董俊曾经拜见木华黎并陈述自己对武仙的观点,他说:"武仙狡黠,居心叵测,始终不会为我朝服务,请求大元帅对他要提高警惕严加防范。"。

    木华黎手捻胡须,沉吟道:“董将军明察秋毫,不仅作战百战百胜,识人术也卓力超群呀!”

    木华黎对着董俊坚定地点了点头,说道:“董将军说得对!”

    随后,大元帅木华黎升藁城县为永安州,董俊所部号曰“匡国军”。不仅如此,木华黎还把地方所有事务委托董俊来办理。

    果不其然,董俊预言武仙谋反蒙古得到应验。1225年2月,武仙觅得机会,果断杀死真定蒙将史天倪而起兵反叛,再次投靠金国。一时间,藁城近旁州县大多改变旗帜,紧紧相跟随。

    董俊惊险地逃过这场劫难,他忠于蒙古大汗铁木真,孤军坚守。后来,董俊更加拥护史天倪弟弟史天泽为主帅,取长补短,一举歼灭金军,攻克真定,帮助蒙古主帅史天泽稳定了河北局势。

    1223年,在北国大地驰骋疆场的蒙古大元帅木华黎围攻京兆府(今西安),因金兵二十万婴城固守,不克,遂留兵六千与金军对峙,还遣三千人扼守潼关;自率主力西取凤翔,围攻月余不下。次年春,木华黎渡黄河至闻喜县,因积劳成疾病卒于军中,时年五十四岁。临终前,木华黎对其弟弟带孙说:"我为国家助成大业,擐甲执锐垂四十年,东征西讨,无复遗恨,第恨汴京未下耳!汝其勉之。"。

    木华黎出身札益忒札剌儿氏,祖父为估列枯秃伯颜,其父孔温窟洼,曾追随铁木真征战。木华黎"虎首虬须,黑面","沉毅多智略,猿臂善射,挽弓二石强"。约在1197年,孔温窟哇将木华黎和不合两个儿子送给铁木真做"梯己奴隶"。

    铁木真有一次与塔塔儿部对阵失利,适逢大雪,丢失牙帐,卧草泽中,木华黎与博尔术站在雪中整夜张毡遮蔽。又有一次,铁木真等三十余骑行经溪谷,遇寇突袭,箭下如雨,木华黎引弓,三发射中三人,并解马鞍屏卫,终于将寇击退。为声援克烈部王罕。铁木真派木华黎等与乃蛮部战,获胜。1203年,铁木真与王罕分裂,双方大战,铁木真先败后胜。反击时,木华黎奉命选精骑夜袭王罕营盘,王罕败逃。

    木华黎性格沉毅,足智多谋。手臂抵膝,擅长射箭,可挽两石强弓。他功勋卓著,英名远播。与博尔术最受器重,被铁木真誉为"犹车之有辕,身之有臂。"四十年间追随铁木真,无役不从,辅佐其统一蒙古诸部,战功卓著,与博尔术、博尔忽、赤老温并称为"四杰"之一。后受任征金大元帅、太师、国王,代成吉思汗施行恩威。经过六年征战,先后征服了金朝大部分国土。

    1211年,木华黎随从征金,大败金兵于浍河堡、野狐岭等地,尽歼金军精锐,进逼中都(今北京),后攻占益都、滨、棣诸城,至霸州,招降董俊、史秉直、史天倪、史天泽父子、以及肖勃迭等汉将。1214年,他追随铁木真围攻中都,迫金帝献女请和。后受命统军攻辽东、辽西。次年,平东京(今辽阳),陷北京(今内蒙古宁城县西),继取锦州等城。1217年8月,他被铁木真封为太师、国王、都行省承制行事,全权指挥攻金。改变以前肆意杀掠和夺地不守的惯例,利用矛盾,收降大批地方武装首领为其守城夺地,并发挥蒙古军善于突袭和野战之长,进取辽西、河北、山西、山东各地数十城。1221年,他率轻骑入济南,收降南宋济南治中严实及其所辖八州三十万户。在黄陵冈(今河南兰考东)激战中,灵活用兵,下马督战,令将士引弓齐发,打败号称二十万的金军。1222年冬,他亲率将士一马当先冲锋陷阵接连攻克葭州、绥德,旋于延安城东设伏夜战,击败金兵三万,斩敌七千余人。木华黎一生战功显赫,他用毕生精力为蒙古统一大业立下了汗马功劳,真可谓流芳百世彪炳千秋。

    然而,自从木华黎病逝后,曾经归降的汉人当中,就有人蠢蠢欲动,各自想着自己的退路。木华黎公子孛鲁袭爵,领军继续征金。因其羽翼未丰,致使有的降将不把他放在眼里,恣意妄为。

    降将武仙,本是金国将军,其归降也是碍于战局而被迫投降。如今,武仙早就心存二心准备反叛,唯怕真定守将史天倪碍事,就设计把他骗到府内,软硬兼施,企图达到与自己走在同一条道路上。不料,史天倪面对武仙的威逼利诱不为所动。武仙怕计划泄露遂萌生杀机,把史天倪秘密斩杀。

    史天倪的弟弟史天泽获悉哥哥被害后,犹如利剑穿心,他悲痛地对天发誓:“哥哥,我如果不给你报仇,誓不为人!”

    一日,史天泽料到武仙领军要攻打真定,他思虑再三,觉得条件还不成熟,便决定暂时退守永安城,见机行事。永安城守将董俊点集本部人马,接史天泽入城,并相约准备一齐严防死守。董俊是真定蒿城人,史天泽是真定人,二人老家相距不远,也算是老乡,因此,二人风雨同舟志同道合。

    武仙兵强马壮人多势众,因此,毫不费劲地收复了真定,所属大小州镇尽皆归降,一时声威大震。南朝叛将李全、杨妙贞夫妇率领的地方武装集结在中山大寨,并与武仙遥相呼应。

    斯时,蒙古都元帅张柔正镇守中山,他获悉李全占据中山大寨,马上领兵讨伐。李全不敌,急忙派遣部将向武仙求救。武仙一边派遣左大将葛铁枪前往救援,一边领兵攻打董俊与史天泽据守的永安城。

    双方展开激战,董俊与史天泽拼命抵抗,一连好几天,永安城依然固若金汤。武仙所部久攻不下,加上心里惦记着李全的生命安危,不由地焦躁不安。史天泽发现武仙的攻势开始松懈,便跟董俊商议,由董俊带领一支人马突然杀出城门。武仙猝不及防,阵脚大乱。史天泽随后杀出,武仙不敌,败回真定。

    董俊与史天泽乘胜追击,攻破真定南门,武仙不得不退守西山鼓城。李全从中山大寨仓皇溃逃之际,幸亏葛铁枪及时赶到,挡住张柔追兵,李全这才捡回了一条性命,逃入新乐山里。

    张柔情知李全除了向武仙求救外别无他策,便将队伍分成两股:一股佯攻新乐山:一股埋伏于援军必经之处。武仙获悉李全告急,连忙派遣高阳守将吕正会合葛铁枪率领一万人马驰援新乐山,结果行军路上中了张柔的埋伏。

    张柔一马当先领兵出击,吕正与葛铁枪不是对手,遂夺路而逃。张柔快马加鞭一个人追赶吕正,吕正看见张柔迫近,便来了个猛不防向张柔面门射出一箭。张柔机智灵敏早有发觉,把头一歪,用牙叼住箭镞,吐出一口血水,连眼皮都没有眨一下,反把箭搭在铁弓上,向吕正回射过去。吕正只顾慌忙逃命,不料,左肩中了一箭,跌落马下,被张柔走马生擒。

    这时,葛铁枪已被张柔家将张伯祥擒杀。张伯祥前来接应张柔,见主人受伤,急忙请来大夫为他疗伤。张柔却谈笑风生,一点也不在意。

    部队稍作休整,张柔心生一计,命令士兵换上服装,打着武仙旗号,浩浩荡荡奔赴新乐山。这时李全被困,急得里勾外联团团转,猛然发现武仙援兵赶到,也不加分辨,便急忙将“援兵”放进关里。于是,“援兵”与张柔前后夹击,一举攻下新乐山。

    李全情知不妙,遂换上士兵号衣,投奔驻扎在西山鼓城的武仙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