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河朔儿女 » 第三十三章 募兵

第三十三章 募兵

    那时,窝阔台大汗带领着蒙古鞑子军正要南下讨伐南宋。

    一路上,遭到了金国军队、南宋军队以及地方军阀的顽强抵抗。眼下,就地补充兵源招募将军便是当务之急。

    一日,蒿城县令董明骑着一匹白色战马来到藁城南二十里野庄镇,他后面跟着几个随从,扬起的尘土如腾起的黄烟,像条巨型尾巴紧紧地跟随着。他这次奉窝阔台诏书去邀请斩蟒英雄皇太极出山。

    董明,蒿城人,与时任元朝大将军董俊是堂叔伯兄弟,其家位于滹沱河北岸。董明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自小便跟着家里大人耕地种田。及至长大成人,董明父亲为了改变孩子命运,就省吃俭用,想方设法打工让孩子读书识字。

    在西白娄村村南,皇太极建立一个练武场,骑马、射箭、对打、立擂台,每年都有擂台赛,并以此为契机,结识了各地不少的绿林好汉。

    蒿城县令董明来到皇太极练武场,便开门见山对皇太极说明来意。董明分析道:目前,战争频仍,人们生活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为了不让老百姓遭受战争苦难,作为有志之士,应当以天下为己任,为苍生求安宁。理应共赴国难,义不容辞。

    皇太极听到县令一番慷慨陈词之后,不禁心潮澎湃,热血沸腾。原来,皇太极是一个耿直义士,他深知:《礼记·大学》: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家庭是国家的缩影,把自己的家庭经营好了的人,也一定可以把国家治理好。一个能把自己国家治理好的人,那么他也一定能让世界充满和谐,天下太平。

    随后,皇太极陪同蒿城县令来到练武场,观看弟子们练舞情况。练武之人在做着各自的擅长项目:一个小矬子练着三根棍,飞舞的棍子在头上、身下、左肋、右胳肢窝下神出鬼没,似千树万树梨花盛开,身子翻飞如灵猿;皇太极堂弟皇庆手舞双面鬼头大刀,闪亮的刀片在屁股地下旋转成莲花状,唰唰声响成一片,他身轻如燕,一会儿凌空飞舞,一会儿猛虎下山,脚下尘土飞扬,身旁的树叶在瑟瑟发抖;董明正入神之际,皇太极把他引领一幼童处,此幼童勾腿、劈叉、站桩,一招一式方显基本功扎实,一会儿来了个童子拜观音,一会儿弄个雏凤鸣谷,灵巧的身姿裹挟疾风。

    县令手捻胡须,笑颜说:“此孺子可教也。”

    皇太极解释道:“小儿是我侄儿,皇庆之子也。”

    县令赞不绝口:“真是龙生龙凤生凤,老子英雄儿好汉。”

    一番观战下来,县令边看边点头,一个劲地竖起大拇指,赞叹道:“精彩纷呈,不服不行!”

    时人常说的一句话:河朔罗啸海,河南踏雪无痕。这两大武林高手,各有特长,一个北腿一个南拳。在当时,并称比翼双雄。两位武术大师培育的弟子们遍布神州各地,高尚的武德倍受世人推崇。

    这次藁城县令董明征兵的队伍中,在家照顾奶奶的董俊大儿子董文炳也应征参战。董文炳是大将军董俊的大儿子,在家替父亲行孝,期间,他跟随罗啸海学习武艺,年方十五岁,便能将重三百斤一坨青石碌碡举过头顶。不仅如此,十八般武艺,无一不精。

    斩蟒将军皇太极在藁城县令董明说服下,毅然决然加入了元朝南下征讨军,这支队伍主要由藁城籍人员组成,虽说战将人数不多,总共二十几个人,可个顶个会武功,是精兵强将。